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新中国外交一甲子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我们台湾这些年:讲述30年来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廖信忠 著 2009年11月版 “在接触大陆人之前,我一直认为大陆人都很瘦,就像书里画的那样,全都穿蓝衣服、骑脚踏车,实行人民公社制度,吃大锅饭,女生都扎两个辫子等等。”廖信忠说。这么多年来,无论大陆人之于台湾人,还是台湾人之于大陆人,两岸都是一片“遥远而亲近的土地”。
《楼市迷局》
中国经济出版社 张志前 著
2009年10月版
作者从供给、需求、信贷和调控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楼市,揭示了中国楼市乱象浮华背后隐藏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人民出版社 远山 著
2009年10月版
率团征战五届夏季奥运会、两届冬季奥运会、五届亚运会,参与指挥北京“申奥”全过程,直面兴奋剂事件、足球风波、审计风波 袁伟民真实讲述了“主政”体坛五年期间鲜为人知的为官之路。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德]彼得?博夏福 著 佟文斌等 译
2009年10月版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观察现代的加速原则,说明这种“速度~病毒”是怎样改变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人类日常生活――这就是本书向读者展示的“不停歇的社会”的形成过程。
60年前开创的新中国外交是一部宏大历史书,记录了赢得解放并进入社会主义时代以后中国外交成长的过程,从艰难草创到持续拓展,从顽强进取到重点突破,从辉煌崛起到全面进步。本书堪称是书写中国大外交的一部宏大历史巨著,对中国外交发展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详尽阐释,提供文明的分析论证,既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又对当前和未来中国外交面对的重大课题作出探讨和预测。
笔者认为,本书涉及的五个关系,点出了中国外交的关键。
第一是理论与实践。我认为。60年新中国的外交与前身旧中国(清末与民国)外交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新中国外交理论是正确的,实践是成功的。新中国外交维护了中国独立、主权、安全与发展的根本利益,逐步地接近国家统一的目标,实现了100多年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大理想。诚然,正确的理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成功的实践也要在曲折中走向成熟。中国外交在60年的国际风云激荡中由嫩苗成长为大树,有一些局部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前辈人物决策的艰难,我们不难感受中国外交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的利益奋斗,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与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携手坚持人类进步的方向并最终赢得伟大成就。
第二是主导和基础。周恩来总理60年前在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外交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这个形式来进行的,但落脚点还是在影响和争取人民,这是辩证的,这一点要搞清楚。”我的看法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总体外交中,政府外交是主导,民间外交是基础。60年来主导和基础发挥的作用不完全相同。主导的作用一直很强,而基础的作用则是增强。到现在所有的外交领域都可以分解为政府(官方)与民间(非官方)两个主要方面,它们实现互动,扩大中国外交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近年颇受重视的公共外交,实际上也是官方与民间互动的外交形式。
第三是全局与重点。在跨世纪的进程中,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交布局观,即邻国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我认为,布局观实际上讲的是外交全局中的工作重点。中国外交工作千头万绪,以国别关系而言就有190多个,但重点就是四条,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条。我们要抓首要、抓关键,我们日益占据了重要舞台的中心,但绝不能忽视基础,否则就会搞得无立足之地。
第四是刚性和柔性。中国外交有两大目标,一是推动本国的发展;二是保障世界的和平。这两者都是非常艰难的使命。敢于斗争是刚性的,韬光养晦是柔性的,两种策略都很重要,不可或缺。我认为,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处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更应该强调刚柔并用和以柔克刚,这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原则的。历史上常见的现象是一个大国在崛起之后,立即采取咄咄逼人的高姿态外交,忙于争夺和扩充霸权,恨不能把整个世界都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结果是向反面转化,由盛而衰,由强变弱。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一定要避免重蹈覆辙。要在外交上保持通情达理的低姿态,善于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沟通,特别注意尊重小国和弱国的利益。同时也要搞好与大国和强国的合作。
第五是现在和未来。本书只是60年中国外交的概述,它专门写了展望机遇和挑战的结束语。我们确实应该看得远一些,比如说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之际中国有可能完成现代化事业,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大国和强国。现在有一些地方出现所谓“中国威胁论”,大概就是害怕中国强大起来会成为一个霸权主义国家吧?我们不接受这种看法。我们要牢记毛泽东主席做出的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做超级大国。
也许有人批评这些看法过于理想主义,有一厢情愿的毛病。我则认为,中国外交事业历代的坚持者与实践者,他们的务实精神离不开理想主义。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希望读者会发现我在这里做出的理想主义论述都被历史所证实。
(陈昊苏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相关热词搜索:甲子 新中国 外交 新中国外交一甲子 新中国外交成就 新中国外交政策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