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公众大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1947年10月3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本刊特编辑了一则从导游视角看联合国的文章,以飨读者。      矗立在纽约东河之畔的联合国总部大楼是美国纽约最吸引人的游览点之一,每年约有40万人次游客前往参观。带领游客参观的都是一些面带微笑、服饰和肤色各异的青年男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语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联合国方方面面的情况。这些导游被称为“联合国的公众大使”。
  从1952年11月起,联合国总部大楼向公众开放,最初,只有10名导游,由美国联合国协会提供,她们身穿“空中小姐”式的制服,彬彬有礼地服务,得到一片赞扬。随着游客的增加,导游需求量猛增,美国联合国协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很难单独承担这一工作。1955年,导游正式成为联合国新闻部的工作人员。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导游的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联合国成员增加,导游来自的国家更多,服务的语言种类也更多,体现了联合国的普遍代表性和文化多元性。导游的制服也不断更新,色彩以联合国标志的蓝色为基调,浅蓝的衬衣、深蓝的套装,配上蓝色领带或头巾,胸前佩戴着联合国徽记。联合国通过这些导游给各国游客留下了鲜明的第一印象。
  这种模仿上世纪50年代空中服务员制服的款式维持到了1969年。同年,服装设计师皮科内创制了一套两色相间的制服,配一条迷你裙;1977年,好莱坞设计家伊迪斯捐赠了一种新设计的款式,包括容易辨识的联合国浅蓝色的衣料加藏青镶边的裙子和短上衣,配上饰有联合国徽记的领巾;1982年,法国设计家克里斯蒂安设计出一套款式保守、配有腰带的藏青色套装。三年后,美国设计家贝尔纳创制出一套紧身的藏青色制服;意大利的时装公司贝内通在1988年设计并捐赠一套新制服。与过去各种款式截然不同,黑白相间犬牙格子花纹薄呢套装,配上品蓝色针织外套。1995年,购买纽约琼斯公司推出的藏青色行政主管样板装。这套古典式套装配有黄色短袖外套和饰有联合国徽记的领巾;导游员也可以穿着本国服装,以代替制服,从而使导游工作更显得多彩多姿。
  导游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联合国导游处处长海莉,霍德尔女士对记者说,联合国导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直接交流,主要任务是介绍联合国。许多人对联合国有误解,有人以为联合国是世界政府,什么事都能管,便责问为什么联合国不能阻止伊拉克战争。有的人不知道联合国除了开会以外还做了哪些事情。大家对安理会比较熟悉,但对发展问题不太了解,不知道联合国80%的资金是用于世界发展领域的……面对游客这些问题都需要导游来解释。有了导游的介绍,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人道主义、男女平等的思想,以及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裁军和人道援助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对于联合国工作是极大的促进。
  来自中国的导游萧凡,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95年来美国长岛大学留学,攻读有关联合国项目的课程。1999年起,她当上了联合国导游,至今已有6年。她平均每天要带四五个团队参观,每次需要边走边讲1个小时,相当劳累。除此之外,她每天还要阅读、看新闻,了解联合国各种问题的最新发展。由于游客所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有一些还相当专业,不懂国际关系和联合国的多边外交,还真不好回答。作为来自中国的导游,萧凡感受到代表中国的自豪。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介绍联合国时经常会提到中国。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大型牙雕《成昆铁路》也是必然要向游客介绍的各国礼品中的精品。因为联合国鼓励导游穿民族服装,萧凡就穿上了花缎中式对襟短袄,端庄得体。她说,许多游客看到她穿的中国服装,都很欣赏,还惊讶中国导游能用流利的英语来介绍联合国,这使他们在了解联合国的同时,也了解了今天的中国。
  联合国每年都根据游客的多少和导游的流动招聘新导游。录用导游的标准是:至少接受过3年大学教育并具备演说技巧;能说流利的英语和至少另一种语言,懂多种语言更好;有教师经验的优先,因为每年有40%左右的游客是在校学生。录用后,要进行半个多月的培训,学习联合国的历史,了解各机构的职能、联合国当前的工作和热点问题以及《联合国宪章》等。地雷、儿童和武装冲突或全球升温等问题的专家经常向导游员介绍情况。此外,他们还要学习如何与游客沟通,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目前,联合国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58位导游,提供20种语言的服务。近年来,参观联合国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会讲中文的导游也明显增多。来自中国的导游现有6人,中文已经成为英语以外最主要的语言。来自中国的导游们落落大方的态度,渊博的国际时事知识,使无数游客带着对联合国更多的了解满意而归。
  导游是年轻人的工作,也是他们增长知识、才干和社会经验的好机会。迄今为止,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的2000名青年当过联合国导游。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联合国官员、作家、教师或政府高级官员等。可以说,联合国的导游工作也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
  “我们那时一天差不多带5个团,每个团有25到30人。这么一天下来,往往是精疲力尽。可是当我们回到导游休息室时,精神往往为之一振,因为在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我们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对联合国抱有信念,我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捷芙蕾是印度著名的演员和作家。她对于1958到1962年间在联合国担任导游的经历至今仍念念不忘。
  由于导游这个职业需要耐心和细心,联合国的导游们基本上都是女性。肯尼迪是为数不多的联合国男导游之一,如今他已经是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的高级官员。肯尼迪认为,上世纪70年代的联合国导游生涯与今天还有些许不同。“我们在谈论的是70年代初期,当时一个普通的美国人可能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苏联人。而联合国导游则有这样的特权见到世界各地的人,而且当时我们的同事当中就有一位来自苏联。所以你可以想象由于文化的多元性而使联合国导游这一工作所具有的乐趣。”
  “我经常经过游客大厅进入我的办公室,我听到导游们用各种语言在说,‘欢迎各位参观联合国’,他们的话语充满了热情和欢乐。每次听到他们这么说,我都觉得很高兴。但是我必须小心喽,因为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来参观的小女孩对导游说,‘我想成为联合国秘书长’。让我在这里,再一次感谢我们的导游们,你们的辛苦工作使外界了解到联合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要做些什么。”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对于导游们的辛勤工作曾给予高度赞扬。

相关热词搜索:联合国 大使 公众 联合国的“公众大使” 联合国亲善大使 联合国大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