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医疗造福中国农民】 新农民合作医疗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家住山东省莒南县黄山子村的刘大妈,今年60岁。多年来,老两口全靠三亩土地为生。日子虽然清贫,但刘大妈与老伴相依为命,自得其乐。   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刘大妈的双腿突然变得怎么也不听使唤了,接二连三地摔跟头。到当地的医院拍了片子才知道,刘大妈的腰部脊椎骨内有一个肿瘤,需要及时做手术摘除,否则一旦肿瘤压迫神经,刘大妈随时有瘫痪的危险。
  对于靠天吃饭的刘大妈老两口来说,7000多元的住院费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东拼西凑治好了病,可这么多钱,怎么还啊?正当老两口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想起了2005年村子里统一办的合作医疗证。经过多方打听,刘老妈确信凭合作医疗证,可以报销部分医药费后,这才放心地到当地县医院做了手术。出院时,刘大妈拿到了医药费15%的补贴,也就是1100元。刘大妈成了全村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者。这对整个村子来说,真是一件前所未闻的大事。
  2005年9月,黄山子村组织村民统一办理合作医疗证。村民只需交一张照片和10块钱,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领到合作医疗证。之后,村民每年只需按时续交10元的合作医疗费,就可以一直使用合作医疗证。刘大妈正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刘大妈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中国报道》记者说:“当时办那么个本本,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现在可明白了。做梦也没想到,我生病、看病,政府还给了那么多钱。以后这老身子骨再出什么毛病,可不用害怕没钱了!”
  得益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绝不止刘大妈一人。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决定实施以来,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让百姓看得起病
  
  百姓治病难,农民治病更是难上加难。“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这便是农民对自己看病难的真实写照。
  据统计,中国70%的人生活在农村,却只用了全国30%的卫生资源。中国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的仍占一半的比例。在中西部地区,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小病拖、大病挨,快死才往医院抬”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是得了绝症的农民,更是无钱可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死神的降临。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从2003年开始在农村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制度以解决农民的大病为主,兼顾小病,避免农民因病反贫、因病致贫。合作医疗以“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为原则,每个农民每年只需筹资30元。
  对中西部地区参保的农民来说,筹资的30元里,由中央财政出10元、地方财政出10元、农民出10元。政府出大数,个人出小数,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或是家庭账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生病住院的费用,可以在看病后凭医药单前往合作医疗点,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长久以来被忽略的农民看病问题,得到关注。
  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中国各省普遍展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山东省是较早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省份之一。自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2003年首批7个试点县(市),共计239.79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第一年,便为农民报销4127.27万元;2004年全国26个试点,为204.01万农民报销5803.35万元。
  合作医疗实施以来,各级财政对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逐步增加。2005年江苏省对于合作医疗的省级财政补贴为3亿元;2006年是7亿元,对“参合”农民的人均补贴分别从10元、15元提升到30元。山东省日照市季家村在实施合作医疗的头一年,全村村民只需到村委会照一张照片就可以拿到合作医疗证,“参合”所需要的钱由村财政统一垫付。
  农民用最少的投入,得到了最多的回报,10元钱可以换回几百甚至几千元。新型合作医疗,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小病看得起,大病无大忧”,不再是梦。农民拿到实惠的同时,心里也倍感温暖。刘大妈这样说,“省钱是让人高兴,可有人管了更让人高兴”。
  
   “民心工程”得人心
  
  合作医疗起步阶段,曾遭受到农民的怀疑。“参合”农民大多是靠村干部动员,有的人甚至有点不情愿。山东日照的刘老汉就是这样很不情愿地去办了张合作医疗卡。“又是一阵风,还不一定能撑多久呢。等我生病了,说不定合作停止了,我的钱也就泡汤了。”――农民对合作医疗心存戒备,是当时的普遍现象。
  不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三年后,广大农民群众中已经形成了踊跃参合的风气。干部上门动员参合的现象已经改为农民主动参加。原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根据试点的情况分析指出,参合农民人数增加很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预计到2010年可全国普及。
  农民通过合作医疗得到医疗补偿,对农民来说是件大事。村里有人得到补偿后,消息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山东莒县的刘大妈拿到1100元的补偿后,左邻右舍纷纷前来询问。得知真的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后,村民对医疗证红本赞不绝口。
  新型合作医疗,是为农民提供的医疗保障制度,最终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为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安徽省选定莲云、谷坊、毛尖山三个乡镇作为试点。在限期送缴参合费用的第一天,农民主动送缴率达85%以上。广东省翁源农民姚贵香在拿到7000元补偿金后说:“我自己参加了,还发动亲戚朋友都参加了。除非合作医疗停了,否则我年年都要参加。”
  2005年9月,山东省微山县对本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了基线调查。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愿意参加合作医疗的9598人,占被调查人员的93%,不愿意参加的722人,占被调查人员的7%。根据该县调查情况估算,2007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应占全县农民的80%以上。
  黑龙江省对新型合作医疗在农民中的反映做了调查,结果60%的农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非常好,表示对合作医疗充满信心。大多数农民认为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重视和关怀,帮助农民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些实际问题。
  
   农民期望更多
  
  新型合作医疗,已经为农民看病指出了新路。但,农民想要的远远不止这些。有农民抱怨“钱是给了,可也很麻烦”。农民不但想要得到补偿,更需要顺利地得到补偿,需要金额更大的补偿。农民的期望,还有很多。
  完善药品限制
  山东日照季家村的王老汉,现患有肾结石,需要手术治疗。王老汉想找一家自己比较满意的医院,可如果不在指定医院做手术就不能拿到补偿金,这让刘老汉很是犯难。而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临床用药,是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执行的。农民反映,有些药品的疗效不高但价格却很贵,而另一些疗效很好价格却很低的药品却不在药品目录之内。农民盼望有关部门能单独制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进一步增加药品种类,扩大报销范围,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简化报销程序
  为了拿到报销的钱,多数农民可谓费尽周折,有的甚至需要往合作医疗办公室跑好几次。对于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农民需要找村里的医生开方子,然后找镇卫生院院长签字,这样往返下来,最后报销的钱还不如农民跑腿的路费。所以,农民平时生病花百八十块钱,很少有人去报销。用山东赖大妈的话说就是,“要不是大病花了大钱,谁跑去费那个力气啊?头疼感冒最后也就拿到几块钱。我去趟县城坐车就得10块钱,不值。”
  
  提高报销标准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得到的住院费补助率,存在不均衡现象。目前,农民生大病的报销比例平均为45%。有些地区,农民可以拿到住院费50%的补偿金;而家住南京市六合区葛塘镇的农民童某去年被烧伤后花了4.1万元,最后报销只拿到了2000元钱,只相当于总医疗费的5%;在山东石臼,住院农民只能拿到指定药物费用的20%,这与农民的期望值相距甚远。
  
  农民工“参合”难
  
  对于在外打工的农民来说,合作医疗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实惠。记者采访了在北京打工的小王与小吴。问及家乡的合作医疗时,小吴表示,听说过合作医疗,但是自己没有赶上。小王则是深深的叹了口气:“医疗本是办了,可还不是放着没用?第一次的钱是缴了,可从第二年开始都没赶上交钱的机会,办的本也就作废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至于跑回老家去要钱。”生病的农民工,大多选择在外就医,回去可报销的难度很大,而且获取的补偿也很低。这样,大多数的农民工实际上远离了合作医疗的救助。
  
  困难户渴望高补贴
  
  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医疗合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合作医疗的补助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按照医药费10000元计算,农民可以拿到的补贴大约是2000-5000元之间,剩余的5000-8000元仍由农民自己承担。对经济困难家庭来说,5000-8000元仍然是很难承受的。拿不出这笔钱,就不能及时就医,就更加谈不上拿到医疗补偿金了。
  
   避免合作医疗一阵风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更需要农民的参与和热情。政府加大投入是一回事,农民愿不愿意参加则是另一回事。要让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好处,才能让农民放心地把钱存在一起干大事。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开展新型合作医疗,是不同于以往合作医疗的新事物。政策试点三年来,口碑良好。但,要想进一步推进,依然困难重重。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摸爬滚打在所难免。新型合作医疗会不会成为过眼云烟,会不会成为一阵风?农民心里没底。
  这几年,农民参合积极性已有很大提高,但仍有些农民心存戒备:新型合作医疗能撑多久?几十年来,政府计划施行合作医疗政策,已经断断续续好几回了,这次能够长期稳定地坚持下去吗?
  农民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赚钱不容易,每年一家就要几十块的合作医疗金。万一政府政策停止了,所有这几年已经交上的钱就全打了水漂。山东的彭大爷对合作医疗一直不敢相信,“前几年不是也号召村民办了一个养老保险证吗?一人一年交25块,说60岁以后每月返还60块,我都交了两年了,后来怎么样?连来收钱的人都没有了!谁知道这次这些当官的又要干什么?”
  看来,要想确实把新型合作医疗进行到底,政府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把事情办好,才能继续得到农民的支持。只有得到农民的支持,才能干得漂亮。否则,农民退出了,政府自己高喊合作医疗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保障资金是关键
  
  农村合作医疗,根本问题就是钱的问题。要想走得久、走得远,就必须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目前,合作医疗正处于起步时期,资金问题还不太明显,一旦浮出水面,就将如火山之喷发,一发而不可收拾。
  中国农村有9亿多农民,全面实施新型合作医疗后,将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么多的钱哪里来?目前的机制下,主要由中央财政拨付一部分,地方政府补助一部分,农民自己缴纳一部分。在保证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只能政府出大头,个人出小头。
  如果按照每个农民20元计算,9亿农民需要国家财政180亿元。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显然会造成国家财政的巨大压力。国家能支撑一年两年,可三五十年之后,国家还能负担得起吗?这对那些贫困地区的财政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根据卫生部农卫司进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与经办机构调查,实行新型合作医疗的试点县,多数受到地方财政状况的限制,面临经费较为缺乏的问题。假设一个有60万人口的县,县财政每年给每人拨款10元,一共就是600万。人口较多的乡镇,更是不堪重负。钱的问题不解决,还谈什么合作医疗?谈什么可持续发展?
  为筹集资金,学者和有识之士纷纷献计谋。商业保险公司的参与就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人寿、中国平安人寿、太康人寿、新华人寿、中华联合等几家保险公司已经参与了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农村合作医疗打开了新路子。如果能够正确而又合理地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对于合作医疗可以说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能够为政府分忧解难,又能给农民带来福泽,何乐而不为?
  社会团体或企业家的捐助也可以成为合作医疗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社会团体或企业家还没有形成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捐助的风气,这对合作医疗事业是个损失。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同教育事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教育已经走出了成功的路子,社会团体和企业家捐资助学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话题。对于合作医疗,教育事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社会团体和企业家的捐助,可以同时减轻政府与农民的负担,对任何一方都大有裨益。怎样吸引社会团体和企业家的注意,引导他们服务于农民,是另一要务。
  全社会的力量是巨大的。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定义看,合作医疗的资金来源是“多方筹资”,并不是政府或者哪个部门单独的事业,所有可以拿来用的资金都可以拿来用。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动员全社会力量给农民看病,农民还怕什么?
  
   完善管理是前提
  
  新型合作医疗运动在农村的掀起,可以说是“福”进千家万户。尝到了甜头的农民,想要得到更多的实惠,更多的方便。面对农民更高的期望值,政府压力也就越来越大。要想顺利运行这一“民心工程”,完善制度是前提。
  新事物产生,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更不能一蹴而就地建立起完善的体制。农民反映出种种意见,说到底是制度问题。补偿报销机制、筹资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卫生机构管理机制等,都是在探索中前进的。
  农民是现实的,要拢住农民,就要有切实的实惠。同样是参加医疗合作,有病者毕竟是少数。有人生病捞回本钱,有人没病白搭10元,这让农民多少有点心里不平衡。年老体弱的人,盼望通过合作医疗给自己加一份保障,年轻力壮的则存有侥幸心理,躲过一年是一年。甚至一些没领过补偿金的农民觉得自己交上的钱,都给别人看病用了。“保大病,兼小病”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怎么让合作医疗福泽每一个农民,是留住农民参合信心的关键。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费用结算报销和支付机制要合理,既要方便群众,又要严格规范。农民普遍反映,农民到合作医疗办公室报销非常麻烦。从票据的上报、审批到取到钱需要很多程序、很长时间,农民往往需要多次登门寻问。这说明,报销机制还没有形成高效运转的局面。
  方便百姓的报销体制,规范而又高效。莒南的刘大妈报销的过程,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出院那天,刘大妈拿了所有的手续单去医院财务窗口结账。只需出示医疗证和身份证,医院便自动将可以报销的费用从医疗费中扣除,刘大妈就这样简简单单地省了钱。这样,刘大妈更是乐上加乐:“还以为要让我这么把年纪自己跑去领钱呢,刚开始可把我愁坏了,没想到这么容易。”
  然而,钱是可以报销了,麻烦也就随之而来。农民进医院看病,医生首先问的不是病情,而是医疗费用报销还是自费。一旦听说是可以报销,少数医疗机构则开始乱检查、开贵药、有意延长住院时间。医疗费总数高了,而且有些药品根本不在报销之列,农民的负担再次加重了。对这类现象,农民极为不满。如何规范医疗行为,恐怕得让医疗机构承担一部分风险。事情与自己的利益有关了,也就谈不上从中渔利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要解决的事情还有很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导致麻烦越来越多。斩草要除根,将这些问题连根拔起,唯一的利器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打开了新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创新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不断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才是便民的。只有利民又便民的事情,才能得到农民的拥护,才能走得更远。

相关热词搜索:合作医疗 造福 中国农民 合作医疗造福中国农民 今年合作医疗交多少钱 2018年合作医疗交多少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