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通过能源外交谋取全球能源资源配置中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各国能源外交的核心内容。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时面临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在国际能源外交格局中开创新局面已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那么,我国应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到目前为止,我国能源外交的进展如何?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应如何规避风险保证能源的安全持续供应?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夏义善主任。夏主任告诉我们,大国开展能源外交,关键在于确立科学、完整、系统的国际能源战略。
  《中国报道》: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能源外交的背景。国家领导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能源外交作用的?
  夏义善:要想知道中国的能源外交必须知道中国的国际能源战略。我国的国际能源战略主要是为能源安全服务。目前我国的能源安全主要面临这几个挑战:首先是石汕资源不足。1993年我国开始成为能源纯进门国,此后每年进口量都在增加,最初几年增长缓慢,到2000午以后增长速度加快。2001年我国开始提出能源多元化战略,从这时起我国有了明确的能源战略思想。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1.2亿吨,比上年增长34%,引起了国家领导层对能源问题的特殊关注,国家开始采取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能源多元化战略思想。我国能源资源不足,产量不足,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石油产量只能保证国内需求的60%,2010年进口量将达50%,2020年可能超过60%。因此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其次是运输安全问题。由于供需缺口加大,我们需要从国外引进大量石油。引进石油的80%以上要走海路,走海路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里海盗经常出没,还有受到恐怖袭击的危险。即使我们在那里开采了、购买了,运输安全也无保障。
  第二,油价也是个问题。2001年以后,油价不断上涨,从上世纪90年代9美元一桶涨到现在70多美元一桶,涨了6倍多。油价在高价位波动,对我国石油安全也构成很大的危险,加重我国的负担。2004年为进口石油我国花的外汇是400亿美元,2005年进口石油从上年为1.2亿吨增加到1.3亿吨,虽然只增加了1000万吨,但所花的外汇超过600多亿美元。这会增加国内产品生产成本,影响对外出口,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的整个能源战略是多元化的,它包括多个层面。在总体层面上,中国解决能源问题既立足干国内,又重视国外,国内、国外同时抓好。在国内层面上,能源多元化战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能源品种多元化:一个是解决能源问题措施多元化。所谓的能源品种多元化,就是不仅要抓石油、天然气,而且要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水电等。所谓解决能源问题措施多元化,就是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能源供应不足问题。除了增强对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各个品种的能源投入外,还要厉行节能、优效,开展煤炭清洁利用等。在国外层面上,能源多元化包括以下四个内容一、引进能源来源多元化,即不仅从中东引进石油,而且要从非洲、拉美、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引进石油;二、引进石油品种多元化,即不仅从国外引进石油,而且还从国外引进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电力等等;三、合作伙伴多元化,即不仅同石油生产国进行合作,而且要同石油进口国合作,同美国、欧盟等石油消费国合作;四、合作内容多元化,即同合作伙伴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不仅同他们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方面进行合作,而且还要在石油、天然气的加工、管道建设、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合作不仅限于石油、天然气领域,而且还要在节能、增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等领域进行合作。中国同石油生产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在能源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中国同石油消费国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同时有着不少合作。我们的方针是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全面合作。
  《中国报道》:我国能源外交的目的是什么,主要从哪些方面开展?
  夏义善:我国能源外交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保证我国能源稳定、安全、持续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主要是数量上,安全主要是在运输方式上。能源外交主要是通过外交手段,比如首脑外交、部长外交等不同级别的外交方式来实现,通过访问、谈判及各方面联系交流来保持。我国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有丰富的外交资源,跟许多产油国比如非洲国家、中东国家、中亚国家有良好的传统关系,这些为开展能源外交提供了政治保证。另外,我国能源外交方向不仅针对石油出口国,还有石油进口国,比如和美国、欧洲、日本都形成了很好的关系。我们跟欧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不仅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更多的是在新能源、节能、增效等方面有很好的合作关系,签订了一系列协议。
  能源安全不是一国的问题,而是世界性问题,要各国一起合作,只有实现国际能源安全才能实现本国能源安全。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维护能源安全都不能孤立的进行,要放在全球视野上来考虑。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度增加,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发生能源问题,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如果美国能源供应不足,影响美国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样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出现能源问题。因此两国在能源经济上是相互依赖、相互发展的。
  此外,能源安全还涉及石油价格和石油运输问题。能源价格高企和石油运输不畅有关,这对每个石油进口国都是不利的,所以维护一国的能源安全离不开其他各国。我们中国发展了,对国外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加大,产量提高,这对缓解石油价格是有利的,这是能源安全的普遍性,也是我国跟国外进行能源安全合作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一定要合作,一个国家能源问题的解决不能离开另外一些国家的共同努力,合作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共赢,合作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中国报道》:近年来我们与国外能源合作都有哪些进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夏义善:能源外交体现政府的意志,受国家的利益驱动,通过政府和民间(公司)努力共同完成。中国与国外的能源合作在1993年以前就已开始,但大规模开始是1993年以后。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基本上形成境外石油供应体系。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贸易油;另一个是通过国外投资取得的份额油。虽然我国现在贸易油占引进石油的大部分,但最重要还是份额油,因为份额油是最稳定最廉价的,是通过我们的投资开采而来的,不管国际油价高低,不会受到影响。 去年我们在国外的份额油占石油进口量的20%,今后需要进一步提高。
  1996年,我国进入苏丹从事勘探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功。通过石油的勘探开发增加了他国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因而,我国的石油公司与当地老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另外与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签订了一些协议并正在落实。
  在中东方面,主要是与沙特、伊朗等国签订了合作协议。与沙特签订了石油、液化天然气贸易协定,中国与沙特保持良好的石油贸易关系;与伊朗也签订了勘探开发协议,虽然数量不多。中东是世界石油蕴藏最丰富的地方,也是今后我国引进石油的主要方向,比例在50%以上。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比如与印尼、文莱、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我国与中亚各国也有良好的石油、天然气合作关系。1997年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开采石油的协议,购买油田股份;去年年底修通了石油管道,试验已经成功了,很快可以供油。今年估计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700多万吨左右。俄一中石油管道计划今年7月动工,2008年完工,预计每年供油3000万吨;同时俄罗斯计划修建两条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计划供应600~800亿立方米。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几年的能源外交工作,我国在引进国外石油、天然气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获得了境外一定数量的石油资源,取得一定数量的份额油,借此有可能在20~30年内获得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另一方面,通过努力,我们跟石油消费国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在共同勘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和增效方面合作。特别应提出的是,我们同印度的合作取得了进展。印度是石油进口大国,其对外依存度达到70%,能源问题比我们严重。不久前印度石油部长来访,两国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在联合竞标叙利亚一块油田上各占50%,这是中印两国在第三国联合开发的起点,今后还将不断扩大合作项目。
  《中国报道》: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在外交中会不会因此受制于能源供给国?
  夏义善:不会。我国能源保证率达到94%,对外依存度只有6%。我国是能源丰富的国家,但石油天然气不足,因此这6%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我们知道国际上有这种现象,世界上150多种矿产资源,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拥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国际上进行能源的再分配是很正常的,是必然的现象。中国煤炭多,出口日本等国,石油天然气不多,就需要进口。每个国家都这么做,这种再分配是很自然的。西方早就利用工业优势取得了国际资源,中国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两个地方获得资源:一是从资源国中购买;二是购买不稳定,不安全、西方公司不敢去的地区的石油股份,或者生产成本高,或已经开采过,西方公司认为无开采价值的油气田股份。这些地方西方石油公司不要,或不敢去,中同公司敢去。例如有些被遗弃的旧井,中闲人去开采,使旧油田焕发牛机,产油量甚至超过以前。
  《中国报道》:那我国能源外交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夏义善:我们的优势在于:第一、我们跟产油国有着良好的关系,在非洲,有的地方尽管局势不稳,但当地居民不伤害我们,同我们有传统的友谊;第二、这几年我们的企业在这些国家赢得了声誉,我们给当地政府带去财政收入,给地方带去利益,所以我们有很好的口碑;第三、通过这几年努力,我们经济发展了,比过去富裕了,可以有比较丰厚的资金投入帮助中国企业到外面竞标;第四、企业技术越来越全面、成熟、先进,与西方距离越来越短;第五、我们锻炼了一批能在国外艰苦作业的队伍,他们有开拓的意志,开拓的力量,开拓的精神,掌握较高的技能,同时能吃苦耐劳。中同的石油公司能够做到西方公司所不能做到的就是我们的队伍特别能吃苦,在非洲那种炎热干旱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我们仍然能坚持下来,而且中国企业成本比较低。
  我认为劣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我们国家走到境外去开采石油的时间很短,缺乏经验。1993年我们成为石油纯进口同,开始石油进口量不大,油价比较低,因此不重视国外开采。当时有个晓法,“采油不如买油”,因为当时开采成本高,到国外采一吨油,相当于买两吨,那何必去采?对到国外开采从思想上就不重视。我们真正重视是从1996年进入苏丹,1997年进入哈萨克斯坦开始,这也是最成功的份额油的引进案例。今后还准备从国外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我们大规模走出国外的时间很短,甚至连完整的战略都还没有。再是缺乏经验,政策也在不断摸索改进小;第二、技术上还有差距;第三、我们在国外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习惯于自己勘探开发,不善于用参股等形式进行合作;第四、工作人员没有在国外工作的经验,甚至在语言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积累经验,完善机制,完善政策,还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国外开拓队伍。
  《中国报道》:能源外交会不会受到政治外交的影响?比如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的能源外交政策与中国的安全政策发生了冲撞,中国应如何妥善处理?
  夏义善:国家有各方面利益,有能源利益也有安全利益。我们的能源战略,是根据最高利益确定的。要综合考虑,要使各方面利益达到平衡。就伊朗来说,我们在核问题上跟国际是一致的,即:一、坚持核不扩散;二、同时主张每个国家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三、应该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出于和平的目的可以开展核工业研究项目,但必须接受检查,防止进一步扩散。如果出现分歧,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不主张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制裁的极端做法。对伊朗、朝鲜方面都是这样的态度。
  在这方面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是一致的,我们是核不扩散条约的签字国,防止核扩散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所以我们不会因为与伊朗存在能源合作关系损害国际安全利益。
  《中国报道》:那我们如何避免能源外交中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夏义善:对于政治风险,我们买㈠由田的股份,但是这个地方要打仗,就会有政治风险。伊拉克和伊朗就是这样。要避免风险,要么不去,要么争取和平解决,打仗和制裁都是不利的,应该尽一切可能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是联系在―起的。我们投资丁,但因为战争不能正常勘探开发,或者被收归国有,或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风险,油价方面也可能有风险。要避免风险就要采用综合手段,或减少投资或停止投资。或者,利用和平外交手段从政治上规避风险,这需要有关国家共同努力。
  《中国报道》:各国能源外交大概是什么情况?我们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或者应注意的问题?
  夏义善:各国都把能源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比如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是相当成熟的。首先他们以石油为手段来获取外汇,服务经济。这几年俄罗斯获得了大笔的石油外汇,都得益干连续5年石油价格的高涨。其次,俄罗斯以石油为武器加强与欧洲的关系,增强其在中亚的影响力,发展和巩固其大国地位。再次,在处理与前苏联解体后其他―些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俄罗斯利用石油对这些同家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增强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影响。
  美国的能源安全目标也是通过获得境外石油资源,保证同内石油稳定允足持续供应。美国原来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很大,但由于这一地区局势不稳定,反美情绪强烈,美国推行能源来源多元化政策,尽量减少对这一地区的依赖。现在美国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仪为20%左右。美国计划进一步减少对中东的依赖,以便维护本国的能源安全。
  欧洲主要发展替代能源,比如核电站、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欧洲的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得最好。
  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主要是:要推行能源来源多元化战略,减少对动荡地区的过度依赖注意节能、增效,发展节能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安全要综合考虑,不能只考虑一方面,需要制定科学完整系统的有预见性的国际能源战略。我们是大国,光靠某些政策是不够的,需要深思熟虑的科学的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能源战略。制定这一战略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跨行业跨学科跨部门研究。光靠一个能源部门去解决是不够的,还需要战略家去参与,需要懂得国外情况了解国际过去和现在风云变幻的战略家,借鉴国际经验来制定。同时,需要能源部门,外交、社科部门的专家学者、职能部门如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共同努力,一起制定。同时战略制定后要随时间变化不断修改,因此要有一支战略理论队伍,密切跟踪形势。
  我们现在有自己的政策,也有规划,但就是缺少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预见性的科学的战略。如果有这一战略就可以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避免失误、减少损失。制定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集中各方力量作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完成。
  (责编:尹振茂)

相关热词搜索:能源 中国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 中国的能源外交pdf下载 中国的能源外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