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兵制 清末“新军”兵演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从照片上看,参加兵演的新军既有步兵也有骑兵,服装类似于外国军队制服,军官着靴子,士兵则着布鞋,裹绑腿,扛洋枪。唯一不变的,是脑袋后边那根甩来甩去的大辫子,佐证着那个特殊的时代。
稿件提供_《老照片》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痛定思痛,为与列强抗衡,着手新式军队的建设。当年即由胡芬募集了五千人,称为“定武军”,这便是新军的前身,也是清末最早组建的近代陆军。不久胡芬调任芦汉铁路督办,清政府叫袁世凯接统“定武军”,作为训练新军的基础。新军的整训,以袁世凯的小站练兵达至鼎盛。
“定武军”原有10营,共4750人,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工兵500人,骑兵250人,袁又加募了2500人,凑成7250人,改名为“新建陆军”。
过去湘军、淮军也以西方武器武装,请西方教官操练,但部队编制并未完全和西方军制接轨。比如湘军以营为单位,不分兵种,每个营的兵员可以几百到上万不等。胡??由于练军时间太短,这方面也没有根本改变。
袁世凯新建陆军虽然依旧沿用了淮军的营务处、营、队、哨、棚等传统中式编制名称,但编制上和旧军完全不同。新军不但设立步、马、炮、工、辎等多兵科兵种,还首次在军中成立参谋机构,以军事专业人才取代了以文人为参谋师爷,以西方近代军事的战略战术,而不是中国传统兵法谋略统军作战。
传统上清军一直沿用募兵制,这一雇佣兵制度导致军队战斗力和军饷紧密相关。中国军队的循例是军官靠吃空饷发财,以致许多部队仅存于纸面,就连兵部也无从知晓国家真正的兵员实力。
1901年,袁世凯开始改募兵制为征兵制。他要求从民间选择家庭清白,年纪在十八九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身长四尺八寸的男子当兵。被招募的男丁必须没有恶习,没有疾病。他要求:“应募之后,按名注册,交由地方官分存备案,以便稽考。并分饷以赡其家属,计亩以免其差徭,显示体恤之心,隐寓防维之意。”
他再次改革新建陆军编制构架,把军权集中于参谋、教练和兵备三处,三处总办分别是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不久又上奏,要求创办常备军。
所谓常备兵即现役部队,每月支全饷4.2两;在营三年退为续备兵,月支饷银1两;再三年后退为后备兵,月饷减半;再三年退伍为老百姓,到战争爆发时可征调续备、后备兵入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和现役相关联的后备役部队。
在编制上,常备军也实行了新编制。下辖步队两镇,炮、马队各一标,工程、辎重各一营。步队每镇分两协,每协分两标,每标分三营,每营分四队,每队分三排,每排计兵三棚,每棚14名士兵。全军共42营,1.9万余人。武器则主要是从德国等西方国家进口的步枪和火炮。
在装备上,新建陆军不但有齐整的制服,西式的步枪和步兵炮,甚至还装备了其他所有中国部队都没有的机关枪。这种武器早在它刚被发明的时候,发明者马克沁就在当时前往欧洲考察的北洋大臣李鸿章面前演示过,但当时李鸿章觉得太贵,没舍得买。
在袁世凯控制下,新建陆军练兵很快有效。它超越淮军水平,也超过了此前任何一支清军部队的实力。1906年“漳德秋操”中,它表现出了比张之洞属下湖北第八镇新军更强的作战能力。据说天津小站这个小小的海河镇子,就因为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曾在1895年后的欧美世界地图上被标记在中国版图上。
一支精锐的部队若没有强大经费支持,不过是镜花水月。袁世凯新建陆军之所以能够编练成功,很大程度在于他以其手腕和地位获得他人没有过的财政优势。他深得兵部尚书荣禄和李鸿藻之持,经费筹措无须在辖区巧立名目,而是直接来自户部。
新建陆军每年开支正饷90万两,加上杂支共约200万两。所谓杂支,是一笔糊涂账,袁向当朝权贵行贿送礼,应酬亲友以及犒赏部下,都在杂支项下开支。
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荣禄在帮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之后,将驻扎在直隶境内的毅军、甘军、武毅、新建陆军等军合编为武卫军,由荣禄本人统辖。武卫军分前、后、左、右、中5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编为武卫右军,仍驻扎小站。从此,“新建陆军”之名由“武卫右军”所取代。
武卫军各军编制为10000人,袁世凯趁机添募3000人,增强了实力。第二年,由于义和团运动在山东不断发展,清廷鉴于山东地方官弹压不力,改派袁世凯接替毓贤的山东巡抚之职,袁世凯带领武卫右军入山东。
袁世凯对山东防勇加以裁并改编,编练“武卫右军先锋队”10000余人,加上武卫右军,使其统辖的军队达20000余人。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除袁世凯所部武卫右军在山东避战火外,武卫军其他4军在京、津一带或被消灭,或受重创而溃不成军。
光绪二十七年(1901),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率武卫右军由山东返直隶。此时,清廷正在推行新政,其中一条为编练新军。袁世凯作为北洋大臣兼练兵大臣,在保定设立督练公所,委任段祺瑞为参谋处总办,冯国璋为教练处总办,并以武卫右军为基础,从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902―1904)在保定编练起“北洋常备军”。自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和练兵大臣起,他所统辖的新军自然应当是“北洋军”之称的源起。北洋军阀日后的形成,也开始于此。
这组新军在某地兵演的照片,为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留下了宝贵的影像纪录。从照片上看,参加兵演的新军既有步兵也有骑兵,服装类似于外国军队制服,军官着靴子,士兵则着布鞋,裹绑腿,扛洋枪。唯一不变的,是脑袋后边那根甩来甩去的大辫子,佐证着那个特殊的时代。
相关热词搜索:新军 清末 兵演 清末“新军”兵演 清末新军 论清末新军的营制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