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谁给善人“撑腰”?】活在当下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在当前相声界,幽默度数最高的,非郭德纲的段子莫属,如果此前备遭非议的“三俗”元素能尽皆剔除而葆其幽默程度不减,老王对小郭弟弟将更青眼有加。但是,小郭的相声也并不全都让人笑出声来,偶尔也有段子催人笑出泪来。他说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两只老虎发愿修行,由吃肉改吃素,坚持了五百年,而且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吃素还不算,人家两位还光做好人好事,像送迷路的小白兔回家啦、把掉出窝巢的小鸟送回巢啦之类的,没有它们不做的好事。但也不尽然,两只老虎唯一不做的好事,就是扶老太太。
要问原因,也很根本,因为俩老虎没钱……
当彭宇案发生后,人们发现,打小被培养起来的“助人为乐”的观念,似乎被动摇了――至少,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可能不是“为乐”而是“为麻烦”了。以前说,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而现在,做好事也可能要付出代价。从前上小学幼儿园,老师进行雷锋教育,要每周都做好人好事,还要当成作文记下来――《记一件好人好事》什么的,写得思想境界高的还能上墙报。现在呢,隔壁小三子的妈,却在天天掐着耳朵教育小三子:要是一不留神儿瞧见老头老太太街头摔倒了,千万别去扶啊,一扶说不准就会赖到你,说是你撞倒的,那咱家可就倒大霉了。老头老太太往医院一躺,又是检查,又是住院,又是疗养,钱都叫你出,把咱家房子卖掉也填不了那个无底洞啊。
如今彭宇案已成过去时,不光老头老太太在大街上被车碰到或自行摔倒没人敢扶,连小女孩被车撞倒,也基本都能做到目不斜视了,中国人以前爱围观的坏毛病总算改掉了。
当热情扶助摔伤(含重伤垂危)的路人却反被诬为肇事者,很叫人寒心;当一个儿童被车轧之后却被无数个路人视而不见(佛山小悦悦案中这一数据到了18个),则是更大的寒心。
据说,扶危救难一向是中国人民的优秀美德,但是再悠久的好传统好美德也往往抵不住最现实的东西。不妨复习一下网上所公布的南京彭宇案的判决书。据报道,南京男子彭宇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而被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彭宇赔四万五千多元。对老太太及其家人来说,钱可能是比天大的问题,而在这个判决中钱其实不算个事儿,关键的是判决书里的逻辑。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
此处所谓之“常理”,首先是将人们助人为乐的品德与胸怀排除在外,也就是说:助人为乐,做好人好事,是在常理之外,是不合乎常理的。相反,事不关己,就可视而不见,则是“常理”,是“合乎常理”的。在传媒发达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常理逻辑一经公之于世,便完全可以成为全社会公民的行为指南。
由彭宇案之“常理”逻辑推论,小女孩被撞倒,扶助她、救助她的人,应该就是肇事者,因为,既然可以说“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当然完全可以说“如果不是救助小女孩的人撞的这个小女孩,他完全不用去救助她”。所以,是录像中漠然走过的人太狠心甚至道德败坏?还是这些人被这样的“常理”逻辑吓怕了?
当然,热血的人总不会真正绝迹,于是站出来了第十九位――拾荒阿姨陈贤妹。如果依据南京判断书的逻辑,陈阿姨实在难逃肇事之嫌。考虑到当时的全方位摄像监控,各有关方面总算可以开恩将陈贤妹移出开车撞伤小悦悦的嫌疑人名单,老王在寒心之余,也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彼阿姨之腹――此阿姨八成没听说过彭宇案及类似助人反被诬的真实故事。“拾荒”的说法听上去很浪漫(依稀觉得台湾的三毛和笔名农妇的孙淡宁就在都市里浪漫地拾过荒),说白了是记者们注入了情感添加剂的词语,“拾荒”不过就是每天扒拉脏垃圾换钱度日罢了。城市人被异化之后,现在,终于要向一位最朴厚的进城的乡下人身上去寻回一些人心的温暖了。
眼下不少愤激之士正在呼吁“立法惩罚见死不救”,企图通过法律逼人为善。当我们在谴责那18位目不斜视的淡定路人时,我们也该思考一下,如果机缘巧合,我们会不会成为第19位淡定路人?据说,北大的副校长吴志攀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并由此引发了网络最新文体――“撑腰体”,诸如“你是微博人,看到老人跌倒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你就发微博,网友替你喊冤!”
逼人为善,善便不为善,在老王看来,与其立法逼人为善,不如立法给善人撑腰,考虑如何保护善行。据说西方有旨在鼓励救助他人的“好撒马利亚人法”,可见助人而可能惹上麻烦的困境,不止在我们这里出现。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有一部旨在鼓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雷锋法”问世?
相关热词搜索:善人 撑腰 活在当下 谁给善人“撑腰”? 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1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