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东 争第一是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脊髓损伤、脑瘫、肢体残疾……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失去”了双腿,所有的生活都只能靠两只手。洗衣、吃饭、解手、抓杠、推举、负重,都是手,也只有手。健全人累了还可以坐下来歇歇,干点什么,总能让疲劳的肢体得到放松。但是他们,再累,还得靠它。
繁重的训练压力下,如果肩、腕再出了问题,他们的生存状态将直接受到威胁。而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信念。
连续三届残奥会举重冠军、国际举联最佳残疾人运动员、两项世界记录保持者……最让张海东骄傲的还有中国代表团两届残奥会入场式旗手的“殊荣”。2008年,他将以39岁的“高龄”第四次搏杀奥运赛场。
躺着拿冠军
张海东出生在江苏农村,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生命的翅膀还没展开就折断了。”此后的十多年是张海东最灰暗的日子。
1987年,18岁的张海东第一次鼓足勇气跨入了南京业余体校的大门练习田径。一位好心的老师收留了他,让他转项练习举重。找到了人生坐标的张海东焕发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直至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他一举赢得了冠军。此后8年,张海东一直保持着该级别的举重世界纪录。“体育让我这个曾经极度自卑的人变得成熟而自信。” 从那以后的10年间,只要是他参加的比赛,都是旗开得胜,遥遥领先。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那是张海东初次出国参赛,也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历。张海东说,当时男子力举75公斤级的世界纪录是187.5公斤。他在一个月前的练习中,因为操之过急而伤了右肩,出国前只能举起130公斤。赛前,因为担心伤势复发,他第一举选了188公斤杠铃。他成功了,但与他竞争的韩国选手同样也举起了188公斤。第二举,他冒险选择195公斤,韩国对手选择189.5公斤。这次,张海东没能举起。在决胜的第三举,几名对手没人敢选195公斤。张海东说,当时他将视线投向赛场外,正巧看到一台有“CCTV”标志的摄象机,顿时感到热血沸腾。他说,那不是一台单纯的摄象机,背后有祖国人民关切的目光。他第三举仍然选择195公斤――他成功了,夺得了他的第一枚国际比赛金牌。
至今张海东仍保持着男子75公斤级和男子82.5公斤级两项世界纪录。
笑着举国旗
然而这种种的颠峰时刻都不及连续两次担当中国残奥代表团旗手更让人荣耀。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张海东笑着说,“确实,作为旗手,我感到太幸运了。”
2000年、2004年两届残奥会开幕式上,张海东用他举杠铃的手高擎起五星红旗,乘轮椅行进在中国代表团的前列,庞大的中国残奥代表团在激昂的音乐伴奏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会场,全场一片沸腾。
“在入场式上,我一进入会场,就看见了看台上一面面巨大的五星红旗。那时心里那个激动啊,真是难以形容!”
回忆起当旗手的感受,张海东仍然激动兴奋,“时间太短了!”一向细声细语的张海东大声对记者说。张海东手举国旗绕雅典奥林匹克主体育场跑道一周用了整整6分钟,可他却感觉就像是一瞬间。他说:“我还想接着绕圈,再绕六圈都不嫌多。”
“我对国旗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张海东深有感触地说,“在中国残奥代表团驻地,我们每天都能与鲜艳的国旗见面。可以说,她是我们全体中国运动员力量的源泉。”
是参与,也要竞争,跟自己竞争
举重队的训练环境让初来乍到的人很难和“国字号”联系到一起。
从天津体院的西门横穿学校,走到东校墙的附近,一间在建筑工地常见的蓝色屋顶简易房就是大力士们的训练室。十几个人分散坐在各自的卧举凳上,因为不用走动,训练室显得很安静。可一旦举起杠铃,又会响起沉闷的喊声,“耶哎” “耶哎” “耶哎” “耶哎”,特别是女运动员,那是一种难以辨别性别的喊声,每举一下就是一声,“咣当”杠铃落架,就又回到平静。
不考量参赛运动员的残疾程度,只看体重。举重是全部残奥会比赛项目中唯一与健全人项目分级方式一样的项目。
“我们靠的就是实力”,张海涛的臂围有50公分,和一个姑娘的腰一样粗。他双手可以举起的重量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最高峰时期的训练量将近5万公斤(每天举起杠铃重量的总和),而健全人也不过3万多。
“那时候消息闭塞,不知道国外的选手什么水平,就只能自己拼命地练,加量、加时间。”张海涛曾经因为训练超量,肩关节严重劳损。胳膊抬不起来,套头衣服穿不了,只能穿开襟的。
2004年9月25日,张海东带伤参加了雅典残奥会举重75公斤级的比赛,第二把要了232.5公斤,虽然勉强举起,但由于左肩受伤,动作严重变形,最终没能完成他要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的心愿。比赛下来,张海东的泪水忍不住“哗哗”地流了下来。
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最让人神伤。张海东不愿就此停步,“无论残疾人还是健全人,既然来参加比赛了,争第一是人类的本性,残疾人也一样。”
原来人们对于残疾人体育运动更多的是强调参与,但张海东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要这么认为的话,那么你就是把残疾人跟健全人分两类看了,在我们残疾人的心目当中我们跟健全人是同样的。健全人靠他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国争光。”
“人嘛,就是要向极限挑战,跟自己竞争!”
这两年张海东主动减少了训练量,“到不是松懈下来,因为自己已处于比较高水平,成绩也逐渐接近身体极限。如果还继续坚持大运动量训练是不科学的。缓慢地增加训练量,反而有利于突破自己的生理极限。”
对2008,张海东充满信心。到那时,他39岁,而举重运动员的最佳年龄在36岁,但他有信心让国歌在北京的赛场上再次奏响。“防伤、防病,其他的我并不担心!”
相关热词搜索:本性 第一是 张海东 张海东 争第一是人的本性 争第一是人的本性 好争好斗是它的本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