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给现代的启示_陈兰彬:留美幼童公案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早在1872年到1875年,清朝政府每年就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时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根据计划,这些留学生留学期限为15年,不料进行到第十年时,留美学生被政府全部强行召回。这一事件史称“留美幼童公案”。当事者各执一词,旁观者也盲人摸象,妄加揣度,直到今天仍莫衷一是,这远非“保守派战胜开明派”那么简单。
  
  被称为保守派首领的便是清朝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陈兰彬(1816-1894),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村人,咸丰年间中进士。陈兰彬曾向朝廷屡上奏折,请求朝廷召回这些留学生。他说:“外洋风俗,流弊多端,我国学生到了美国,不再读圣贤之书,德性不坚。西方技艺没学到多少,倒沾染了满身恶习。即使大力整顿,也很难防范周全。我的意思全数召回算了!”陈兰彬曾任留美幼童第一任监督,在这位翰林出身的大清官员看来,留学生学到多少科学知识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所以,既然留学生“言行举止受美国同化而渐改其故态”,那么,“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而被称为开明派首领的则是驻美副公使容闳。容闳是幼童留美计划的推动者,他反对如此苛刻地指责留美学生。如学生们参加各种棒球队、足球队、赛艇队,学习音乐、舞蹈,剪了辫子,穿上西服,甚至与美国女孩子谈恋爱,陈兰彬指责说,这叫“不合礼仪,放荡淫逸”,容闳却认为这叫“入乡随俗,无可深怪”。
  争论持续了好几年,双方都希望李鸿章主持公道。在国内,自1872年曾国藩去世,留美幼童事业,已由李鸿章一人独立支撑。他是洋务运动领袖,各项洋务事业,都亟须留洋人才,他对留美幼童期望殷殷,如何能容忍学业未成而一朝撤回?所以,对双方争执,他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办法,对容闳,责其“偏重西学,致幼童中学荒疏”,对陈兰彬和他的支持者们,责其“对幼童绳之过严,致滋对抗之心,要求全部撤回,未免近于固执”。他希望用这种中庸之道弥合争论,“总期学子学成乃归,为国效命”。
  就在这时,美国一项不公道的外交政策,使李鸿章恨上心头。原来,留美幼童经十年刻苦学习,大多高中毕业,至少已有半数可升入大学。李鸿章希望这些留学生可进入美国陆海军学院学习西方军事,回国后成为大清国防的中坚人才。但美国政府允许日本留学生攻读美国军校,却不给中国学生同等待遇。李鸿章要求容闳与美方交涉。容闳回忆道:“我于是致书美国国务院,要求给予我国学生同等待遇。美国国务院回函,以极其轻蔑的口吻拒绝所请。其言辞是:美国大学没你们中国学生立足之地。”容闳将此回复报告了李鸿章,李之心境可想而知。
  但李鸿章还是不希望留学生们辍学回国。1881年2月24日,李鸿章致电驻美公使陈兰彬:美方虽不允我留学生进入其陆海军学院,但“幼童学业都已很有长劲,进入美国其它大学,也可学习国家急需的修路、开矿、筑炮台、制机器等各种技艺,我期待他们学成后再回国,一旦裁撤,极为可惜。”总之,李鸿章的意见是,已进入大学的,一定要完成学业,尚未进入大学的,可选20名进入美国的电报馆,速成电学后,回国效力,因为国家新兴的电报线工程需要他们。老奸巨猾的李鸿章,希望这个“撤少留多”的举措,可堵住朝廷反对派的悠悠之口。
  不料,总理衙门(即清政府外交部)的官员们已全盘接受陈兰彬的“全撤请求”,将李鸿章“撤少留多之举”,借题发挥为“不撤而撤之意”。1881年6月8日,总理衙门呈奏慈禧太后:“臣等以为与其逐渐撤还,莫若概行停止,较为直截。相应饬下南北洋大臣,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当日,慈禧批示“依议钦此”。与她10年前批准幼童留美计划的上谕,一字不差。
  到1881年底,除已在美国病故者3人、中途辍学者23人,剩下的94名“留美幼童”,分三批“凄然回国”。当年,《纽约时报》载文评述此事:“清政府希望只从美国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模式,而将‘病毒’拒之门外。这怎么可能?要么不要,要么全要,否则,什么也得不到。”尽管陈兰彬遭到了众多的指责和非议,然而,1878年,陈兰彬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和秘鲁,为我国首任驻美大使,在此期间,他与秘鲁诸国周旋,揭露当地诱买华民、肆意虐待的事实,议订佣工限期及款待条目,保全了海外华人的切身利益。

相关热词搜索:公案 幼童 留美 陈兰彬:留美幼童公案 留美幼童公案 留美幼童著名人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