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钢琴家孙岩_盲人钢琴手孙岩 用时光雕刻音乐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1983年11月对于孙岩来说,是从一个黑暗的“世界”到了另一个“看不到”的世界,这个2005年丹麦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亲善大使”的出生在当时更像是一个不亲善的游戏“关底”,双目先天性白内障是摆在妈妈沙彦华面前的九九八十一难之第一难。3岁时孙岩的右眼在复明手术中完全失明,左眼仅有微弱的光感,“天才音乐家”从6岁登台演奏钢琴那天开始,就“在劫难逃”。但是,“喜欢凡事向前看”的孙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用音乐雕刻时光的快乐,当他柔韧的十指在钢琴上弹跃轮奏时,他的表情倒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追风少年”。
  1994年孙岩在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上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1998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的杨峻,成为该校第一位盲人大学生;2004年举办第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2005年获得日本横滨“第一届国际残疾人钢琴比赛”金奖,同年获“中央音乐学院第十四届付成贤奖学金”;2006年3月30日晚,在北京解放军歌剧院第一次与同学联合演出音乐会。“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二十二年的梦想
  
  2006年3月30日晚上19点30分:
  北京解放军歌剧院演出大厅里的灯光一齐熄灭,背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舞台上的宽银幕开始像回忆一样用流动变幻的画面呈现着中国青年钢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位盲人大学生孙岩的成长历程,国际名琴蓓森朵芙此刻像一个安静的注脚在荧光勾勒的轮廓中静静等待演奏者的到来。
  
  19点40分:
  正式演奏开始,第一首曲子是由孙岩演奏舒伯特的《即兴曲》。场上一片黑暗,孙岩走到钢琴前坐下,觉得没有坐好,然后调整位置,这一次却是偏向了左边,第一个音弹下去,低了一个八度,杨峻和台下他的朋友们比他还紧张,孙岩想,他不能马上改过来,那样大家就知道他错了,他慢慢地抬起手,像敲响了一个舒缓的开场的铃音,然后随着灯光亮起来,他回到了正确的起始音,音乐欢快地流淌,他渐渐地放松起来。
  ……
  整场演奏会进行的欢快而热烈,到了演奏当年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大厅里大获成功的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时,孙岩已经淋漓尽致地调动了现场的气氛,最后和两位中央音乐学院的青年演奏家以一曲感情层次非常丰富的钢琴三重奏德沃夏克的《杜姆卡》结束了整场演出。
  孙岩告诉记者,整场演奏会让他最激动的音符就是这第一个,从去年12月开始,为了筹办这样一个和同学们一起,向社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的音乐会,孙岩自己跑了很多地方找赞助找场地,失败了很多次,经常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很多人质疑孙岩的那些还未“出名”的同学,甚至一直支持他的母亲一开始也认为他在“冒险”。
  演奏会的事情一波三折,3月22日新闻发布会召开之前的十几天,原先的演出预案又因故全部推翻。在筹备演出期间,孙岩经常像剧务一样参与到演奏会各个具体的环节,从场上怎么布置到新作品怎么编写都反复研究。公演第二天记者去中央音乐学院找孙岩时,他却在等记者电话的时候睡着了。十几分钟后孙岩抱着厚厚的乐谱出现,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他不好意思地说,这场演出完了之后,他好像用尽了全部的精神和力气,整个人都瘫了。
  
  雕刻音乐
  
  孙岩说,把自己“关”在音乐学院的这段时间感觉特别好,暂时离开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减少了大量的演出,是为了潜下心来真正在艺术上有一个突破,将来可以更好地回去做一些事情。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三年里,他每天七点多起床,八点多开始练琴,一天基本上就是过着课堂、食堂、家里,三点一线的“封闭式”生活。
  孙岩由于眼睛看不到,付出的努力“是普通人的很多很多很多倍”。首先要背谱,英国皇家图书馆免费为他提供过不少盲文乐谱,没有盲谱的时候,他就自己做,别人给他报谱,他就用针在硬纸壳上一个一个地把音符扎出来,拍子扎出来,摸着那些起起伏伏的小圆点再背下来。开始的时候练一个乐章要好几个月,特别费劲,“不能像别的同学一样拿到一个谱子就去弹,弹完了不喜欢了就不弹”,每次要弹一首新曲,他都要和杨老师一起仔细地研究挑选。
  “我特别羡慕别人拿到书刷刷翻的感觉,可以看很多书,我就不行”。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他把讲义念出来;公共课,或者用到多媒体教学时孙岩的同学们会为他抄笔记;去食堂吃饭,掌勺的师傅会特意为他一个人把所有的菜名快速报一遍,所以他每次都争取比别人早到食堂;每次考试,老师都专门安排时间给他进行口试,这样反而帮助他把知识记得更牢……孙岩的成绩很好,他说:“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重要,它能不断地帮助我对艺术有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孙岩是揣摸着杨老师的动作和表情学琴的,他说杨老师会给他讲很多东西帮助他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音乐,弹李斯特,杨老师会给他描绘当时宫廷的生活,讲到很多历史,还有艺术的东西,讲得很细,很具体,在脑海中一下子就可以想像出来,用一种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典艺术。弹贝多芬的《月光》,孙岩专门在午夜12点站在院子里感受月光照在身上的那种氛围。
  孙岩说以前就喜欢弹快的曲子,“现在开始慢下来,这是一个质的转变,慢的曲子更需要功夫”,“一个音符,弹得很快一下子就过去了,你慢慢地弹出来,能让它在人们的脑海中反复地萦绕,慢慢品味,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很不容易”。
  
  凡事向前看
  
  孙岩是个很有趣的人,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去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去左权慰问演出的时候,中间在加油站休息时,记者看到孙岩似乎特意站在阳光底下和别人聊天,微仰着头,满脸笑容。大家对孙岩的声音模仿秀也特别推崇,有演员在一边怂恿:“让孙岩学,孙岩学得像。”
  孙岩出生时好像就比别人多带了一只耳朵,他对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声音都表现得很敏感,小时候他倾听雨滴的声音,长大以后捕捉各种美妙的音乐。谈话中间记者的MP3滑到了地毯上,他马上就问我:“你的什么东西掉了?”孙岩极强的耳力和多年来坚持像健全人一样地生活,使大家经常忘记他其实看不见。有时候同学们排练协奏曲什么的,大家习惯定些暗号,他们会脱口道:“孙岩,我给你点头,你就开始。”
  音乐对于孙岩来说,是带给他快乐与梦想的事情,“有些急躁的时候,弹弹贝多芬;静下来想一些事情的时候,也许会弹巴赫;想唱歌的时候,可以弹舒伯特;心情不错的时候弹弹李斯特,肖邦。”偶尔他还喜欢“和朋友们找个环境不错的地方,喝点儿咖啡,听听美国乡村音乐,感觉特别好,那种音乐给人感觉特别朴素”。
  不管孙岩因为学琴比别人多花了多少时间和心血,有多少辛酸的故事,他都愿意用快乐与满足来化解那些回忆。孙岩学琴历经磨难,上学费尽周折,他一个人在前面走,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希望:“我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以后,很多人听说了我的事,都给杨老师写信,以前盲孩子喜欢音乐的可能会放弃,现在会考虑,有没有这个可能。”
  蒂姆?伯顿的电影《剪刀手爱德华》与孙岩有某些相似,不完美的存在和完美的手法,在艺术上孙岩有着爱德华一样的敏感和执拗,但孙岩不是喜欢住在城堡里的人,他每天都尝试让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孙岩说,明年毕业以后肯定会考研,可以考钢琴表演,又说自己其实并不喜欢总记着过去的事,总是回忆什么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重要的是将来怎样做,“我喜欢凡事向前看”。说着他用手比划了一下,身体向前倾,脸上露出了那种认真的微笑。

相关热词搜索:盲人 用时 雕刻 盲人钢琴手孙岩 用时光雕刻音乐 盲人钢琴手孙岩 盲人钢琴演奏家孙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