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机遇期进入新时期:集团战略机遇时期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011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出现缓慢复苏,但不确性因素增多;国际上对华疑虑和戒备的声音增多;中美关系经历波折后,美国对华政策正在进行积极调整。未来五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如何,尤其是战略机遇期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和实施。
战略机遇期的立足点
中国战略机遇期是新世纪初中国提出的有关外部环境的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并在中共第十六大有了明确表述。中国战略机遇期是立足于当时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的综合判断基础上提出来的。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中国越来越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分享世界发展的成果。这个趋势将是长期的。
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并存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明朗,新兴发展中国家日益崛起,美国独霸世界遇到越来越多的阻力。尤其是 “9•11”事件发生之后,小布什政府开始把安全战略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全球反恐上,提出了以整个中东地区为美国地缘战略重心的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并为此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使其减少了对其他大国的战略牵制和防范力度,在全球反恐中对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其他大国的战略借重和依赖增多,这就使得中国能够赢得一个相对较长时期的外部总体有利的战略环境。
中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发展实力。从日本、新加坡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历程看,当一个国家处于上升阶段,其高速发展的历程至少要延续30―40年。中国在当时情况下,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依旧十分巨大,因此这个发展进程至少要持续几十年的时间。
正是基于国际和国内两个背景的全面考虑,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大背景下,中国和平发展将会迎来至少20年的战略机遇期的重要论断。
战略机遇期继续存在
2011年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过半”年,判断中国战略机遇期是否发生根本变化还需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背景来看。
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虽然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出现了曲折和调整,一些国家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并未改变。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力量。新兴大国的整体崛起正在改变世界格局走势,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这给中国和平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战略环境。中国将会借助金融危机的契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新能源、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发挥后发优势,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美国相当长一段时期仍是全球老大,是最有可能影响中国外部环境变化和最有可能牵制遏制中国的外部因素。奥巴马政府虽然按期结束了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提出了从阿富汗撤军的战略部署,但美国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内还不会对华进行全面遏制,中美不会走向全面对抗。其理由有以下两点:
一是美国几年内还不会从中东地区彻底抽身。奥巴马提出2011年要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开始撤军,但能否实现撤军,要多久才能完全撤出,也是个未知数。目前阿富汗局势恐怕短期之内难以稳定。即使美国实现了从阿富汗撤军,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就能从大中东地区完全抽身。伊朗核问题恐怕将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继伊拉克、阿富汗后的第三个战略重心,这个问题甚至可能拖延到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成为下任总统的主要目标。而2011年初以来西亚北非多国政局持续动荡,挑战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和掌控力,将会迫使美国将更多的外交注意力放在西亚北非地区。因此,大中东仍将是美国的战略重心,短期内还无法将战略重心完全转移到亚太地区。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短期内未必明朗。判断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美国的外交战略不仅需要从美国的安全战略来看,还需要看到美国的经济战略。2008年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冲击不小,美国经历了2010年的短暂复苏后又面临新的停滞风险。即使2011年美国经济能有所好转,世界经济得到逐步复苏,恐怕也要经历好几年的脱困疗伤期。而在经济没有全面复苏和走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美国将会把经济问题放在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对中国的借重和依赖将只会增多,而不会减少。奥巴马任命商务部长骆家辉为驻华大使,凸显了美国政府拓展对华经贸合作的迫切愿望。
从中国国内环境看,中国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自身的大发展大进步为实现战略机遇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的城市化率还不到50%,只是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相比,甚至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国还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中国的农村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边境和边远地区还存在巨大的市场,这两大地区将是支撑中国今后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和边境边远地区开发战略,这将会助推中国进一步持续发展。
战略机遇期的可塑性增强
虽然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外环境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与十年前相比,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外形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挑战增多,压力增大,但同时面临的机遇也增多,能否有效化解各种新挑战和新压力,将成为中国战略机遇期能否延续、巩固甚至延长的关键。
首先是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上升。虽然总体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未变,但世界经济的大动荡、国际体系的大调整、国际格局的大变革特征更加突出。在动荡转型时期,中国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迎难而上,将成为考验中国未来十年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因素。中国只有在大动荡的世界经济中,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实现稳定、持续和平衡发展,才能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只有在大调整的国际体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和体系塑造权,才能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体系环境;只有在大变革的国际格局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妥善运筹好与各大国关系,才能为自身发展营造有利的大国环境。
其次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面临不确定性。“9•11”事件的影响在逐步淡化,美国反恐战略面临新的调整,美国对华战略面临新的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全球和对华战略的不确定性上升。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全球第二,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复杂。中国只有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只有不断做大中美共同利益的蛋糕,才能避免美国在战略调整时期把战略矛头指向中国。
第三是中国国内发展处于关键期。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各国都在反思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优化各自的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大危机往往孕育着大发展、大机遇。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处在“转弯”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能否实现和延长战略机遇期不仅取决于国内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越来越取决于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的发展模式虽然在此轮金融危机冲击下显现了强大生命力和耐压力,但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也不少,过于依赖出口的增长方式需要调整,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没有彻底改变,地区和城乡差别在不断加大,新兴产业和新技术革命的主动权还没有牢牢抓住。
正如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的,“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影响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新因素增多,中国面临的内外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多,机遇处理不好可能变成挑战,挑战应对得当可能转化成新的机遇。未来中国战略机遇期能否巩固以及能否延续,既取决于各种复杂的内外客观因素,更取决于中国自身的主观努力。
(责任编辑:刘娟娟)
相关热词搜索:新时期 中国 机遇期 中国战略机遇期进入新时期 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战略机遇期的目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