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_浅谈基层文化宣传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劳动创造与智慧结晶,蕴含着珍贵的地域文化和本土智慧,是华夏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秦皇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片土地不仅蕴藏了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而且有着绚丽的近代文明。数千年的积淀孕育出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全球化,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继承和发展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广大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文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秦皇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10年9月,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名。2010年9月我市组织专家对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评审。秦皇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笔者认为基层文化宣传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度的可能性,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
  基层文化宣传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基层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更直接的讲就是“把文化工作做到百姓的家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和城镇居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递增,而这种状况对基层文化工作者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如果说文艺演出或是“农村书屋”老百姓或许还有兴趣,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种近年来兴起的文化事业,要在农村开展并带动农民参与其中,的确困难重重。这就需要基层文化工作者(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群众认知、理解并参与到其中去。
  2009年秦皇岛市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模糊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用说应该如何进行普查和怎样开展保护工作,这从根本上制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对此秦皇岛市非遗保护中心多次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会,对县区文化馆的普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非遗保护和普查的相关知识。经由县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文化站进行宣传和知识普及。通过这些基层普查工作人员的宣传和讲解使非遗保护和普查工作日渐深入人心。秦皇岛市非遗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全市共普查两千多个村庄、社区,参与普查工作的普查员1598人,各县区文化系统投入普查工作人员128人。全市共普查非遗项目522项,走访传承人281人,发现非遗线索4831个,填写了1400份《普查登记表》,收集整理文字资料96.16万字,图片资料2981幅,摄像记录122.87小时,录音资料60.2小时。普查工作成效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基层的文化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基层的文化宣传工作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自觉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参与保护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
  二、将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更快、更好的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其地域性和本土性特点,想要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就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展览展示、参加比赛、文艺调演等方式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们熟悉和了解。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一特点,秦皇岛市加大宣传力度结合多种方式将这些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方位的展示出来。
  (一)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而告之
  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老百姓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需要大家的保护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目前,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项;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8项。
  (二)以“文化遗产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
  以秦皇岛市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为契机,市、县(区)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上到下都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精心策划组织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制作大型宣传条幅、展牌、发放关于非遗保护的宣传资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保护意识。
  (三)建立民俗展示馆
  建立民俗展示馆,让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展示和宣传。让人们有一个平台可以去了解它、感知它。
  (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作品感染群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的文化艺术创作原型和素材,可以为新的文艺创作提供不竭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艺术创作方式、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例如我市的昌黎地秧歌、抚宁鼓吹乐等,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深深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
  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发挥其隐形效能
  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尽管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因此,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文化旅游是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如民俗、民间文学、宗教信仰、节庆庙会等等,反映着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构成其潜在的旅游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形成互补,给三者注入新的活力。
  (一)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找到新看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传播为人们所熟悉,同时为日益升温的旅游业增添文化内涵找到新看点。“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孟姜女传说是孟姜女庙旅游的精髓,为长城文化增添了内涵,注入生命力,人们欣赏到的不只是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第一关,蜿蜒入海的老龙头,更有凄美动人的孟姜女故事传说。
  (二)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带动经济增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可以弥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以“昌黎赵家馆饺子”、“北戴河杨肠子”为例,作为地方特色旅游名吃,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昌黎赵家馆饺子制作技艺和北戴河杨肠子手工艺制作,使这样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广泛宣传同时也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三)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搭建了全方面多角度,面向旅游和文化的交流展示平台。秦皇岛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富,是河北省文化旅游的首选之地。2010年7月27―8月1日第三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秦皇岛南戴河举办,举办期间掀起了三个阶段的宣传高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演出,节目之丰富,涉及地域之广泛,代表性传承人之多,游客反响之强烈,堪称河北省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之最。此次民俗文化节使文化和旅游得以最大限度融合,充分利用秦皇岛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将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民俗文化为特色带动和提升秦皇岛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为载体促进民俗文化保护,推动秦皇岛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 没有任何文化方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精神文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所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仅仅依靠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是不够的,需要自上而下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保护体系,通过基层文化宣传让人民群众自觉的参加到保护工作中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李盼盼)
  收稿日期:2011-9-1

相关热词搜索:宣传工作 浅谈 文化遗产 浅谈基层文化宣传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剪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