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座右铭【“通俗”是编辑的座右铭】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以前,强调文化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在城镇、农村和工厂广泛开展“扫盲”运动,各种文化夜校和识字班遍布城乡,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涌现出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叫“文化播种人”。
  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报纸的功能除了传递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担任新文化的宣传员,当扫除文盲和普及大众文化知识的排头兵。因此,要把报纸办成工农群众“看了明白”、“听了懂得”,就必须把“通俗化”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在我工作的报社编辑部,就悬挂着一幅大标语:“努力把报纸办成一张粗识字的人看了明白,不识字的人听了懂得的群众报纸。”
  为了报纸的“通俗化”,编辑部专门组织采编人员学习讨论,帮助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我们找出了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在革命老区流传很广的《李有才板话》等作为学习材料,探讨常常挂在嘴上的通俗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联系实际提出了“抬头看标语,落笔思通俗”的行动口号。
  那个时候,只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提法和对比,而且是很明确的“抑前扬后”。除了通俗化、大众化、庸俗化这几个词语以外,没有听到过什么低俗、媚俗的说法,即使偶尔出现一点这类的东西,都被称为下流、低贱,是旧社会的“沉渣泛起”,必须进行批评,遭到社会的唾弃。
  当时,我们是怎样认识和理解通俗的呢?写在编辑、记者座右铭的铅印卡片上的是:
  深入浅出是通俗,浅入深出是庸俗;
  浅入浅出还将就,深入深出要克服。
  不能说这种认识完全对,但从今天“三贴近”的要求来看,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而且是可行的。
  对于编辑,还有几条要求印在卡片上:
  标题要明快,文字要简洁;
  提倡听得懂,忌讳文夹白;
  多用群众话语,少点舞文弄墨。
  对于这几条,我们感触颇多,它促使编辑提高了文字功力,也使报纸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当时的地方党委第一书记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想到,报纸和文工团,因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效果好,影响大,竟成了我们工作的两张“王牌”。
  办成一张工农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并拥有一大批通讯员、读报员和订户,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通俗易懂”无疑是立了大功的。为了通俗,使群众易读易懂,编辑费尽心机,花了许多心血。那时的文盲比例大,“秀才”比较少,稿源十分稀缺,编辑处理稿件不像现在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利用率只占百分之几。而是对每篇来稿,都要反复阅读,做到“沙里淘金”,刊用率常常是百分之五十、六十以上。提高来稿刊用率是报纸工作的一项重点要求,也是编辑当“抱鸡婆”,“为人作嫁衣”的具体尺码。那时虽没有奖金,但可以评先进,当模范,受表扬。也是在那个时候,乡上区上选拔文书,县里选拔文秘人员,经常在报纸的通讯员队伍里去物色、选调,报纸成了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渠道,而且这个渠道还相对公平,这是那个年代党报的又一职能。

相关热词搜索:通俗 座右铭 编辑 “通俗”是编辑的座右铭 座右铭励志有哪些 座右铭励志10个字之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