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背后 国内油价上涨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流通环节无风险套利行为客观上加剧了市场供应的不稳定性;对价格进行有控制的调整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时的问题。      4月7日起,国内汽柴油价格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的每次调整,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总体是按照2008年年底出台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和2009年5月份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确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因此,观察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首先需要观察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自2008年12月19日正式实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来,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明显加快,价格调整基本上反映了国际油价变化趋势和国内供求形势,对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同原来的定价机制相比,现行的定价机制得到较好执行,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必须看到,现行的定价机制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机制透明”与“调价滞后” 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以22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情况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否,实际上仍然是一种跟随国际油价变化情况进行滞后调整的机制,由于国内油价是跟随国际油价滞后调整,流通环节的无风险套利行为依然存在,表现为在预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上调时,流通环节会增加库存,以获取油价上调后的收益;而当预期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下调时,则会减少库存,以降低存货价格下降的风险。问题在于,流通环节无风险套利行为客观上加剧了市场供应的不稳定性,对成品油市场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在油价波动幅度较大时,这种冲击就更为明显。
  二是对价格进行有控制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油价大幅波动时的问题。在新的定价机制下,价格主管部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某些时候对价格进行了有控制的调整,虽然短期内并未对成品油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较大冲击,但一旦国际油价走势出现更大波动,有控制的调整将可能会对市场供应带来较大压力。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由于控制了上调幅度,目前部分零售企业已出现“批零倒挂”,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涨或持续保持高位,成品油市场的稳定运行实际上存在隐忧。
  1998年出台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改革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形成价格机制”,2001年10月《关于完善石油价格接轨办法及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发布后,进一步明确“从长远看,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从近年来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历程看,一直沿着逐步市场化的方向稳步推进。
  虽然在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之初,就明确了“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但市场竞争相对充分是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前提,由于目前这个条件尚未完全具备,这也就决定了采取市场化方式定价还难以一步到位,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仍将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将走一条逐步市场化的道路。
  在成品油定价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将主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进一步推进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的市场格局。在这一过程中,中海油、中化等一些更具竞争力(相比两大集团外的其他企业)、资金实力、行业运作经验和资源条件的企业将可能在国内市场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二是进一步增强企业在成品油定价中的自主权。
  “定价机制透明”与“调价滞后”的矛盾是当前成品油定价机制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仍然是要加快价格调整频率,以尽可能减少调价滞后对成品油市场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
  同时,缩短调价周期也有利于为生产企业创造更好的条件,也有利于改善社会舆论环境,操作性也较强。一个最现实的选择是:在仍由价格主管部门确定最高限价的前提下,缩短调价周期,如可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或直接实行每日公布最高限价(即实时调整)的方式,由企业在最高限价下自主确定价格。
  

相关热词搜索:油价上涨 油价上涨背后 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油价上涨最新消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