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东: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_理想主义者有哪些名人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010年年末,一篇题为《三问李彦宏》的文章在互联网业内引起热议,文章对百度的竞价排名和垄断行为提出质疑。文章的作者是互动百科CEO潘海东。这是继腾讯和360、京东和当当之后,互联网业内的又一次风起云涌。
  不过和其它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同的是,这次并没有两军对垒,百度没有回应,而互动百科也声明,这只是潘海东的个人行为,和两家公司无关。潘海东则表示,他很尊敬李彦宏和百度,他写这样的文章,并不是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是炮轰百度,而是希望中国的互联网业能有一个更好的创新环境。
  因为没有影响到用户,这次事件并没有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口水战,更多的是业内人士的围观。但这围观并不像外界看起来那么风平浪静,文章上网后的几天,潘海东在这件事情上牵扯了不少精力,以至记者提前约好的采访不得不因这意外事件推迟一个星期。进入公众视野的是,一件以前被用户忽略的事情开始浮出水面:在中国维基领域,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已经成为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
  
  维基风云
  
  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引发了国人对维基的普遍关注,而早在2001年,美国便诞生了基于维基技术的维基百科,并成为全球第五大网站。维基百科被称为最自由的百科全书,自由、免费、开放、自动净化、内含文化价值、用户协作创造内容,这是维基百科的魅力所在。截至2010年12月,由来自世界范围的志愿者编写的维基百科,已拥有276种语言版本,总条目数突破1700万,总登记用户超过2650万人,总编辑数更是超过了10亿次。对以学术性强、权威性高著称的,诞生于1768年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来说,维基百科的出现是颠覆性的。
  一个广为流传的事件是,2005年12月14日,《自然》杂志在对两个百科全书的41篇科学文章进行比较后表示,维基百科含有162个错误,《不列颠百科全书》含有123个错误。此后,维基百科被认为是“同样好的信息来源”。最好的技术创新总是能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那些陷入困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得以解决。维基百科的诞生正在改变着人类知识积累和传播的方式。“维基市场很有潜力。”潘海东如是说。维基最大魅力在于群体协作,可由多人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维基精髓在于给了普通人对知识的定义权和诠释权,这种表达方式也是对中国教育模式的一种改变。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模式,便是先复制国外的模式,然后进行本土化并创新,像百度之于谷歌,微博之于推特。美国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中国基本都可以找到成功的案例。本世纪初的几年,随着美国维基百科的崛起,维基成了中国互联网最火的一个名词,大批维基模式的网站应运而生。但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赢利模式,随着美国维基百科陷入困境,中国的这些维基网站很快纷纷倒掉,众多国内开拓者先后淡出公众视野。“维基在中国只能是一种概念”、“中国维基将以中途夭折而收场”等诸多言论甚嚣尘上。但和其它行业的创业领域一样,当大批公司倒掉的时候,总有留下来的。
  2003年成立的维基百科中文版,因不适应中国网民的使用习惯等原因一直流量很小,而2005年创立的互动百科和2006年创立的百度百科,成了中国维基领域最闪亮的两颗明星。“目前维基百科中文版已经基本不构成竞争,他们的流量很小,只有30万左右。”互动百科技术总监梅春告诉记者,“而目前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的流量基本都在3000万左右。”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44岁的吉米?威尔士似乎从未打算将维基百科打造成一家商业公司,虽然缺少捐款使他们经常陷入财务紧张的困境,但在2010年11月的募捐公开信中他依然这样写道:“商业本无过,广告亦非恶,但它们不属于这里,不属于维基百科。”为化解运营压力,维基百科曾收购网络爬虫公司,于2007年9月推出维基搜索(Wikisearch),想通过提供网页的合作选择,与Google、雅虎和微软等共享网络搜索广告市场。2008年4月,维基CD 0.5版又以14美元在其官方网站开始定购。
  当前维基就跟当初搜索引擎一样,诞生之时,人们只意识到其代表一种趋势,但却不知如何盈利。竞价排名的出现救活了百度,中国维基的赢利模式则还在探索中。
  对于互联网大鳄百度来说,打造百度百科,钱可能不是问题,而且似乎也并没有指望百度百科挣钱,他们一直声称,只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搜索是一次完整的体验,百科只是过程之一”。分析人士认为,牢牢拴住广大浏览者用户,以增加搜索市占率,可以间接刺激利润产生。
  但对于把互动百科作为唯一主业的潘海东来说,如何打造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风投资金充裕,并且暂时没有赢利目标的压力,但任何风投的终极目的,都是希冀得到高额利润,不同的只是获利周期的长短。潘海东告诉记者,互动百科有三种盈利模式: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基于Wiki技术的产品和服务;软件免费、服务收费;广告。但目前互动百科还没有开始赚钱。潘海东这样宣扬:“有了注意力之后,迟早会盈利。”“当社区的流量足够大后,再转向手机通信服务等新领域,其潜在价值也将被全面引爆。”这是美好的蓝图。
  “从产品定位上讲,百度百科希望把流量留在站内,是作为搜索引擎的补充,流量几乎都来自于搜索。互动百科很多用户是直接打开我们的页面进来的,自有用户量大很多,用户联系会比较高。”互动百科技术总监梅春这样描述两者的定位差异。如何将舶来的维基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是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用了5年多的时间,互动百科从创业初期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员工200多人,2010年底新一笔风投的到位,更是使公司上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潘海东确信,在中文领域,也能创造出一个“维基百科”来。
  
  成功无法复制
  
  每个创业者都希望能找到商业的蓝海,但即使是一个天才的主意,也不是每个执行者都能由此发展出一家行业巨擘。2005年11月8日,互动百科的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走商业化运营路线的维基站点”。互动百科是“参照”美国公司长大的,潘海东并不避讳提及互动百科的原版――维基百科。他认为,把美国模式和中国国情结合,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定律。潘海东认为,国外的模式不能完全复制,成功同样不能完全复制,每个人受的教育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结果。
  垂直母婴网站“妈妈说”创始人马云认为:“互联网执行力很重要,当你看到一件事成功的时候,前面可能已经死掉了成千上万个企业。”互动百科的发展有深深的潘海东烙印。
  为了能在容易操作和趣味性上进行突破,互动百科借鉴维基百科的做法,在技术上开发了国内第一款中文Wiki系统,使 任何一个完全不懂技术、对维基概念也不清楚的人都可以做到自由创立和编辑词条,用户还可将视频写入百科等。
  但走过本世纪的最初10年,维基百科似乎正在遭遇“成长危机”,除了陷入资金困境,还面临志愿者流失、词条遭恶意篡改等诸多问题。有分析认为,维基百科的这些问题表现出了Web2.0的局限性――当一个理想社区发展过大时,功能将出现紊乱,就如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一样。显然,即使不是赢利模式的问题,维基百科还有其它问题没有解决,对互动百科来说,这都是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
  几年来,互动百科像布道者一样致力于普及维基精神,推动维基行业的发展。在借鉴维基模式的同时,还一直在尝试做出改变,创业5年多来,互动百科不断修正自己的航向,从单纯的维基模式向知识类媒体转变。从2009年起,互动百科通过网友线上提名、投票,结合互动百科每月网民对全站词条的浏览量及修改版本等数据,推出“热词”。之后与媒体合作开展“词媒体”战略。潘海东告诉记者,之前百科类网站的定义是从维基百科的角度来讲的,是一个底层的、海量知识的中文知识库,这也是互动百科的基础,但后来发现了互动百科的媒体属性,所以提出了词媒体这个定位,这已经不同于国外的维基百科。
  2010年12月18日,在中国数字科技馆与互动百科共同举办的2010知识中国庆典上,互动百科公布了“2010年度十大知识热词”,“微博”、“曹操墓”、“维基解密”等热门词汇纷纷上榜。互动百科副总编董文俊对媒体表示,十大知识热词的发布,折射出网络造词运动的社会普及现状,同时也体现出“词时代”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又一知识传承形式。目前,热词也成为了海外媒体了解中国的方式。互动百科作为知识类媒体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流量也有长足进步。相关数据显示,互动百科的Alexa网站排名由2009年年初的全球3000名提升到了如今的全球300名。这无疑为互动百科探索新商业模式奠定了基础。
  仅仅创办5年多,互动百科已经从一家不起眼的小网站,发展成目前拥有300万贡献用户、500万词条、52.2亿文字、550万张图片(数据截至2010年12月)的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互动百科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网友每天创建词条总量2000余条,其中1/4左右与社会热点、民生相关。如足囚协会、3Q战争等均为互动百科网友的原创。
  “2011年我们将能达到收支平衡。”潘海东说,7年是正常互联网发展的发展轨迹。头3年打基础,那个阶段比较艰难,2009~2010年迎来了企业爆发年,预计2011年进入高速增长期。互动百科希望能于2012年在海外上市。
  
  理想与现实
  
  1974年出生的潘海东是留美博士,是2009年第一批入选中国“千人计划”的海外归国创业人才,也是“千人计划”中入选的唯一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求学期间,他就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规划。“读博士对我来讲,是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管是创业还是沟通,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最后其实不局限于某个行业。我学系统工程的,擅长进行系统优化,很好地调配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内部管理流程做得非常好。”
  博士毕业3天,他便飞回国内,开始了他的事业。先跟几个朋友做管理咨询公司,因为这样可以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到中国很多行业的情况,能了解企业管理容易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随后,潘海东又去亚商在线做首席信息官,在这里又接触了很多互联网方面的事情。
  对职业规划现实而理性的潘海东,同时也是一个极富理想主义的人,有极浓的家国情怀:“藏富于民,国家可走向富强,藏智于民,则整个国家会走向文明。”当世界步入物质时代,在很多人看来,只有拥有足够的金钱,才能有足够的尊严和自由。这一点潘海东不反对,但他同时认为:“当你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或很牛的事情,自由和尊严也是有的。”这也是他选择做互动百科这样一个知识性网站的初衷。看互动百科的种种宣传方式,助飞计划、星光计划等等,都是把宣传和公益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垂直母婴网站“妈妈说”创始人马云,是潘海东多年的好友,“他是一个直率、单纯的人,和他在一起,可以很轻松随意,不用顾忌怎么说话。虽然我不能评论商业上的问题谁对谁错,但我了解他的为人,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会坚定地支持他。”
  和潘海东一起筹建互动百科的梅春告诉记者,潘海东是一个非常勤奋、很简单的人,“在公司里,所有的人都叫他海东,他希望公司的同事关系是平等的、简单的。”在互联网领域,很多人都极聪明,但是也极单纯,当这样的人碰到一起,很多事情都变得简单。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潘海东和梅春,在2005年的一个晚上第一次见面,畅谈一晚,便决定一起创业。
  也正因此,在选择员工的时候,潘海东最注重他们的财富观,他希望自己的员工也都是理想主义者,不把金钱看得太重,并能很好地运用金钱做有益社会的事情。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做娱乐能够挣大钱,贩卖知识挣不着钱。如果互动百科能够找到一条很好的赢利模式,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IT评论人士冀勇庆这样评价。
  如果说维基百科因为过于理想主义,而很难形成好的商业模式,从而陷入了困境,那么,互动百科则是一直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一个企业要有足够远的眼光,不去恶性竞争,而是开辟新的领域,马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说到电子产品,中国很少核心的东西,如果创新能力不够,最后就只是组装,成了加工基地,利润就很少。”对潘海东来说,做公司并不只是简单地经营一家企业。“一个好的公司,不仅仅要能挣钱,还应该有理想,我希望互动百科能成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影响力的、让人尊敬的公司。我们要让所有人能够免费获取他想获取的知识,互动百科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创建高质量的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现实 理想主义者 潘海东 潘海东: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现实理想主义者 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