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之战中文破解版【一场岛屿争的夺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2年前的4月份发生的马岛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场岛屿争夺战。今天从旁观者角度来看,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也许从阿根廷方面来看,觉得自己占的理更多一些。但很多人在考虑两国矛盾的同时,忽视了在当时其实两国间完全存在着和平解决争端的客观条件和可能性。
  英阿关系历史悠久,在40年代英国海外投资总额中有1/10是在阿根廷,英国移民对阿根廷的工农业和文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阿所获国外贷款有一半来自英国,还于1975年从英国购买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海军装备。英阿双方的谈判也取得了进展, 1971年英阿签署协定,英同意逐步使岛上居民加入阿根廷国籍,加强马岛与阿根廷本土的联系,在岛上修建了机场,与大陆的班机定期往来。1977年,阿根廷又把和智利之间的比格尔海峡争端交英国女王仲裁。
  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和平解决马岛争议都有很大的前途和希望,很难想象两国会在5年后兵戎相见。而特别是发起战争的阿根廷一方在这场战争中的教训,对于很多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转嫁国内政治危机
  
  自1979年以来,阿根廷经济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1981年阿根廷通货膨胀率为 230%,货币发行量10.5万亿比索,创世界纪录,工人的实际工资仅相当于1970年的 50%,外债达340亿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债务国之一,失业人口占全国经济自主人口的1/3。阿根廷军人政权以镇压共产党游击队为借口从1976至1982年,秘密逮捕并处死了1.5万人,1981年将军费增加到51亿美元,准备和智利打仗。这种状况激起民众不满,各反对党和工会联合起来,在马岛战争的前两天,于首都和各大城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
  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一个依靠枪杆子维持的军人政府垮台只是时间问题。而在这种背景下一举解决150年来英阿之间悬而未决的马岛问题,就成为军政府挽回声誉、缓和国内矛盾的最便利途径。军政府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铤而走险,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3个月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4月2日,100多名英国守军全部投降,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英断绝外交关系。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一时也是举国欢庆,首都数十万居民聚集在两天前他们举行反政府示威的五月广场,支持政府的这一行动。阿全国12个政党和总工会都改变了以往的态度,团结在政府周围,收复马岛使阿国内矛盾暂时缓和下来。然而仅60多天后,马岛战争的失败导致了阿根廷国内政治矛盾总爆发,军人政府倒台,总统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被迫辞职,次年文官政府经大选上台后,又把发动战争的主要军事领导人送上军事法庭受审。
  
  往国际形势上押宝
  
  阿政府为收复马岛而进行了战略上孤注一掷的外交结盟。尽管从民族自尊心的角度不愿意承认,但实际上美国的态度是决定战争结局的最重要外部因素。原先阿根廷是美国在拉美的重要政治盟友,两国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美国对拉美贸易的出超1980年为30亿美元,其中对阿出口就占了20亿美元。但阿根廷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构成破坏美国地区战略的潜在因素。
  首先,凡遇到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阿军政府都利用马岛问题来转移国内视线,这些做法破坏了美国后院的稳定。1982年 1月24日,即阿占领马岛前68天,美中央情报局已从阿报纸获悉阿有可能在年底前以武力接管马岛。战争爆发前一天,美国驻阿大使会见了阿外长,进行说服工:作,在 4月1日夜里,即阿出兵数小时前,里根又通过电话与阿总统加尔铁里进行紧急磋商,劝他放弃占领马岛的计划,但遭到拒绝。
  与此同时,阿根廷密切了同苏联的关系。阿根廷为世界名列第三的粮食出口国,无视美国警告,向苏联大量出售粮食,1981年达1500万吨,占阿粮食出口的3/4。在攻占马岛的第四天,阿与苏签订了核协定,由苏联提供浓缩铀,同时还签订了贸易和渔业协定,主要内容是:阿苏将在马岛周围联合开采石油,在周围水域联合开发渔业资源,允许苏联派大规模渔船队进人马岛水域作业。阿根廷的这种做法,是要把苏联势力引入马岛和阿根廷附近水域,以制止英国对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并要挟美国。
  这种赌徒式的押宝,促使美国由在调停中偏袒英国转变为公开支持英国。美国为避免一部分北约军事力量长期被牵制在南大西洋,于4月30日宣布停止调解,大力支持英国快打和打好这一仗,前后向英国提供了6000万美元的军火,1250万加仑航空汽油,以及98%有关阿根廷军事部署的情报。
  
  军方错估战争形势
  
  从阿根廷方面来看,决策者曾经认为自己是胜券在握的,从战术上先发制人可以占有“先机”,而国内的统一呼声和地理优势可使自己一方占有“地利”、“人和”,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所有这些,在现代化战争中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
  阿根廷方面利用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出其不意地攻占马岛后,陶醉于初战的胜利,而在英国宣布在马岛建立200海里封锁区后,阿军又没有派出潜艇和航母编队去袭扰远道而来的英军,更没有组织岛上守军进行针对性的抗登陆作战演习,白白损失了英军特混舰队抵达前宝贵的20多天时间,以逸待劳变成了无所作为。相反,英军利用舰载的海鹞和鹞式战斗机作为其特混舰队空防体系的核心,保障了特混舰队的空中安全,并掩护特混舰队成功封锁了马岛周边200海里的海区,而且对登陆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了一定的空中保护。阿根廷空军进行了奋战,但不能完全撕裂英军的空中保护伞,导致马岛被英海军彻底封锁,岛上陆军部队坐以待毙。
  阿根廷对英国夺回马岛的决心估计不足。马岛前途关系到英国的整个海外殖民利益,二战后,英国海外殖民地有46块,从 1947年允许印度独立到1981年允许加勒比海的安提瓜独:立,殖民地仅余12块。马岛居民为英国人,是英国最不可能丧失的一处殖民地,英国若接受马岛被夺占的现实,其他殖民地势必难保。英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民意测验中,有96%的民众支持政府收复马岛。英国虽然仓促应战,但其军队战备水平高,英特混舰队舰船40余艘,载地面部队约4000人,“鹞“式飞机20架和各种直升机45架,于4月5日分别由英国朴茨茅斯和英属直布罗陀启航驶往南大西洋。在前往马岛].3万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征招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英国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快速反应,是阿方根本没有料到的。
  
  骄傲使其丧失最后的机会
  
  阿方没有把握住最后的和平机会。英国向马岛派出舰队后,对能否取胜尚无把握,表示愿和平解决冲突,提出以下方案: 1、直接承认阿拥有马岛主权,由英国行政官员主管日常事务,2、实行反租法,英国把马岛主权归还阿,然后再租用50年,亦称“香港模式”;3、在联合国监督下实行自治:4、由英阿分享主权,就像法国和西班牙分享位于比利牛斯山的袖珍国安道尔的主权一样,亦称安道尔模式;5、由英阿共同占有和控制马岛,岛民拥有双重国籍6、将马岛争端交付国际仲裁决定。可选一种或将几种方案结合起来。英国的意图,是争取在不打仗的情况下恢复对马岛的实际控制。上述各方案均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前提,就是阿根廷立即从马岛撤军。
  阿方的立场为:除主权之外,任何分歧都可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撤军的前提是:英国正式承认阿拥有马岛主权,撤回舰队和解除对马岛的封锁。阿除在撤军方面有所松动,在主权和管辖权方面未对英国作丝毫让步,否定了英国的所有方案,并强化了对马岛的统治,任命了马岛总督,举行了接管仪式。美国提出折衷方案:英阿撤回各自的军队,以谈判解决主权归属,在此期间,共管马岛至1982年底,岛上升两国国旗。而阿方再次强硬地把1983年1月 1日在岛上单独升阿根廷国旗作为最重要的条件,以此作为其对马岛主权不容谈判的一个标志。此时,英国的战争准备已就绪,拒绝了阿根廷的方案。
  4月27日里根亲自提出解决争端的最后方案:由英美阿三国建立一个机构,监督撤军;恢复岛上原行政机构,并吸收阿根廷人员参加马岛管理;马岛归属问题以岛上居民的愿望为准。它与英国的方案基本相同,把主权留给了英国,阿撤军所能换取的,不过是参与岛上的行政事务。阿又拒绝了这一方案,但从那以后它再也没有选择的机会了。
  
  信念和耐心才是最有效的武器
  
  战争历时74天,而实战仅一个半月,英军阵亡255人,伤777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英军飞机和舰船损失数都占参战总数的15%以上,耗资 12亿美元以上。而阿军的损失更为惨重,阵亡1000余人,伤1300人左右,失踪数百人,被俘1.18万余人;参战的地面部队的武器装备全部被英军击毁或缴获,损失相当于陆军装备总数的1/4;损失舰船18艘,占海军舰船实有总数的13%;飞机117架,占其飞机总数的15%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最后整个政府倒台。
  而更令阿根廷人追悔莫及的是,领土问题不仅不可逆转地倒退到了初始状态以前,而且原先可以商谈的和平统一问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得到英方任何回应了。今天的阿根廷宪法规定:“阿根廷对马岛和其他南大西洋岛屿拥有合法的不可剥夺的主权,那些岛屿是阿根廷领土的组成部分,收复这些领土并行使完全主权是阿根廷永不放弃的目标。”但是他们终于认识到“收复马岛不再靠武力,而是靠阿根廷人民的工作、信念、耐心,通过外交谈判和加深与岛上居民的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岛屿 反思 一场岛屿争的夺战的反思 南海岛争的战略反思 马岛海战的几个反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