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裁员:静悄悄的革命:静悄悄的革命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铁饭碗破了   银行的铁饭碗正在破裂。   银行、邮政电信、铁路运输一度是中国老百姓趋之若鹜的铁饭碗。而银行与邮政电信的铁饭碗还是“含金”的!然而,几年前随着与电信的“生离死别”,邮政、电信的铁饭碗也因此“砰”然而碎。如今,银行这个据说“含金量”最高的铁饭碗也开始悄悄地走向破裂。虽然仍有些许刺耳的声音传出,但不可避免地被中国金融改革的巨大潮声所淹没。
  9月底,国内部分报纸和网站不约而同地发出这样一条消息,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礼辉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表示,明年计划减员3万人。实际上,从1999年起,中国工商银行的裁员早已静悄悄地展开。
  近两年,工商银行的员工一直处在一种“心惊胆颤”的心理压力之下。因为谁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会在什么时候被迫下岗。考试,淘汰;再考试,再淘汰……只要有“需要”,单位里会随时准备考试。或者是业绩考评,几个月或者一年不能完成任务,那对不起,请你走人。所以,现在只要你对哪一位银行的职工表示羡慕,必然会得到他的连连摇头:早就不是这样了,现在都不得不抓紧时间学习,以免被淘汰下来。我们哪比得了那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呢,脑子早就已经记不住东西了!
  也许我们可以将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例子,为他们算算“人员账”:1999年,工商银行在广东省的员工为4万多人,现在的员工数目是3.5万左右;这3年中,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平均每年再接收500~600名新员工。3年中,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共裁员7000人左右。到去年为止,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裁员数量达到7.5万人。
  在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却是重重的难题。裁员,显然是银行无可奈何的选择。由于相当一部分的裁员是随着银行机构的撤并而同时进行的,原有的许多设备因此不得不搁置或另寻“出路”;而银行对这许多员工的人力投资也必将因此而付诸东流。
  可是,不撤并机构,行吗?不裁员,可以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共有多少储蓄所、支行、分行?中国需要这样多得数不清的银行机构吗?如此大范围地布点,我们的银行有没有能力面对如此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我们的银行能否使这许许多多的机构形成统一的流动性和统一的风险管理?
  这接连不断的问题也许可以作为银行撤并机构和裁员的最好解释。
  中国银行今年计划裁掉5000人,关闭88家分行。而去年中国银行的裁员也堪称大手笔,一年之内裁员5200人,关闭141家分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对比起来,中国银行的“招”出得也的确是狠了点。这“快刀斩乱麻”虽说干净利落,可问题却也更多。静坐示威的、与银行闹个不休的……国企下岗职工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这里几乎一个没少。甚至社会还曾有传言:中国银行出问题了!当然,中国银行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银行“含金”的铁饭碗从此打破了。
  也是在去年,央行金融研究局局长谢平就曾在一次研讨会上透露,在未来几年内,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裁员20%~30%。以工商银行为例,全国范围共有员工50万左右的员工,20%~30%的裁员比例将使工商银行的员工数减少10万~15万人。如果这真是几大银行的裁员目标的话,那么现在由于裁员所带来的阵痛显然只是前奏而已。
  
  裁员,换血,WTO
  无论是工商银行还是中国银行,在大幅裁员的同时都在不同程度地接收新员工,而且新员工的学历要求都在本科以上。这就是所谓的“换血”。
  “工商银行计划在三四年之内完成人的置换,即在不断裁员的同时适当地接收高学历的新成员,使银行的人才结构、学历以及年龄等等方面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工商银行的一名员工这样阐述他们的人力资源计划,“但这一切都是在总行的‘减员’原则下进行的。”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的一名员工则这样表述了他们的裁员“原则”:我们也有一些低学历人员被劝退,但是这不表明我们机构是超员的。实际上,我们还有一定的职位空缺,今年还新招了100多人。就是说,我们银行“血液”的数量没有变,但是“质”在慢慢地改变。
  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所有改革似乎都无法脱离WTO而独立存在。而银行的裁员及“换血”之说显然肇因于WTO。
  为了精简机构,加强管理,于是裁员;为了提高服务,提高员工素质,于是换血。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国的入世。一名银行界人士曾做过这样一个比较:如果工商银行的资产总额与花旗银行相等,则花旗银行的人均利润是工商银行的10倍。而实际上,花旗银行的资产总额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总和!
  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些对手。也难怪面对入世,人们对银行的担心总是最多的。虽然此前的比较更多反映了银行的营利能力问题,但是解决中国四大银行的冗员及机构臃肿问题却是提高其营利能力应走出的第一步。
  但是,在“换完血”之后,中国的四大银行仍然面临外资银行的“挖墙脚”威胁。仍然是一个比较:白领阶层,相同业务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中的工资分别是3000元/月和1万元/月。如果国有商业银行工资水平没任何提高,那么银行业人才大量流失将是必然。
  不过,曾有一名在工商银行工作的普通员工表示,如果银行的待遇能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倍,就会有很多人愿意继续留在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在国有商业银行稳定,而且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福利。”
  当然,这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就像现在的外资企业如此受欢迎一样,虽然没有各种福利,甚至在一些大城市也不能解决户口,但是在相当多数的大学生心目中,仍以外资企业为就业首选。
  于是,问题再次归结到,国有商业银行能不能提高自身的营利水平来吸引并留住人才?
  
  症结何在?
  裁员不过是银行业改革过程中的一小步。银行总面临这样的两难:人员太多了,必须要裁;可这又意味着银行之前对他们的培训投资打了水漂,还得拿出大笔的钱安置他们。钱从哪里出?自然还是老百姓的存款。虽然对于银行来说,存款是它的支出,可钱就是在它手里,也只能是任由它不打招呼地“借”走,然后悄无声息地再补回来。
  其实,现在对于四大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放出贷款才是最主要的问题――吸收的存款越多,银行的负债越高;只有把存款贷出去,银行才能获利。
  四大银行自1999年将部分呆坏账剥离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后,由于国家对四大银行的资本金比率严格要求,导致四大银行在贷款上畏首畏尾。一方面担心贷款不当导致新的坏账产生;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制度性缺陷,一些急需贷款支持的效益好、营利能力也好的中小企业由于没有担保被银行拒之门外,而那些有政府“担保”却已失去活力的国企仍然能得到贷款。于是银行再次面临囚徒困境,一方面为避免新的坏账产生不敢把钱贷出去;另一方面贷出去的钱又不断地产生出新的坏账。
  当然,银行惜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管理能力不强。对于拥有放贷权的各级分行应该采取怎样的监管手段;对于拥有放贷权利的人员应采用何种管理模式……都是加强银行贷款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提高,良性贷款增加,营利能力提高,吸引高素质人才,这一切都贯穿于一个相辅相承的过程中。
  银行裁员是必要的,但银行现在的症结更多集中在银行自身的管理及营利能力上。裁员是为了让银行更轻松,而加强管理,积极放贷则是为了使银行更健康,更强大。
  

相关热词搜索:裁员 静悄悄 革命 银行裁员:静悄悄的革命 银行裁员的原因 银行裁员潮真的来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