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政府如何给力] 政府不给力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近来,华为公司在美国的经营和投资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先是产品因“安全”原因受到更为严格的审查,然后是收购行为受到种种牵制。作为一家完全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华为的遭遇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重阻力。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一样面临多重阻力,这些阻力一方面来自企业自身跨国经营与管理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外国政府部门的干预。
从企业自身能力这个层面来看,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还是要靠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但对于来自外国政府部门审批环节的阻力,中国政府则应该尽力做一些工作,创造一些条件,助力企业国际化。
减少对外投资的审批环节。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要经过商务部、发改委、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的审批,虽然很少有企业不被批准,但这些繁杂的审批程序造成了对外投资企业的效率损失。目前,有些部门已经将审批变为登记,但登记周期仍然和审批时一样长,所以这方面还要继续改进。从长远看,形成多部门联合的登记制度是最佳选择。
目前,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形成较为明显的“倒挂”。从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的经验来看,一般对企业对外投资进行鼓励,而对外商投资则从安全、反垄断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从保障国内市场公平竞争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利益的角度来看,目前这种政策“倒挂”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开拓多渠道的融资途径。
目前,大型的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在融资上的阻力较小,但普通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非常难获得融资支持。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家开发银行的经验,通过开发性金融和地区合作基金(如中非合作基金)等多种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此外,也可以考虑利用中国外汇资产规模较大的优势,在北京或上海建立欧洲美元债市场,使之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渠道。这一来可以减少货币当局的冲销压力,二来可以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成本。在这方面,也是有前例可以参照的,中石油就曾经在国内发行过美元中期票据,其实就是欧洲美元债交易。
建立完善的服务和救济体系。
在商务部和发改委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商务部各驻外机构已经逐渐搭建起了服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信息平台,但在投资救济上仍然非常缺乏。要逐步完善商务部各驻外机构的投资救济功能,并建立专门的投资救济机构,及时、 准确掌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协调、解决。
以日本为例。日本贸易振兴会定期对日本企业在全球投资的情况进行调查,掌握各国的投资环境变化和日本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并进行政策上的调整和支持。而国际协力银行、中小企业厅则对日本中小企业海外投资进行支持。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中小企业厅等相关机构就出台了救助措施,对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陷入资金紧张的日本企业进行支持。
加强政府官员的作用。
这是近十年来在国际商务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各国政府官员对本国跨国公司在全球的市场、待遇和利益越来越关注,在各种外交场合对本国公司予以关照,努力使本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能受到公平待遇,并对关键交易进行过问。
在以往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这一点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受阻的时候,很少听到政府官员的声音。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铝入股力拓、华为海外经营遇阻等事情上,中国企业的处境都相当被动。
在这方面,米塔尔收购安赛乐公司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非常值得深思。在米塔尔收购安赛乐公司时,卢森堡政府并不看好这一交易,甚至直接表示不会批准这一交易。米塔尔本身是一家在荷兰注册的公司,但其创办人是印度人,印度政府官员向卢森堡方面施加压力,要求公平对待米塔尔公司。最后,米塔尔成功收购了安赛乐公司,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虽然说这一并购交易的成功主要是由股东的意愿决定的,但印度政府的支持,则是卢森堡政府改变态度的主要原因,继而为这笔交易扫清了审批环节的障碍。
相关热词搜索:国际化 政府 企业 企业国际化 政府如何给力 国际化的企业 企业国际化战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