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容不下吉普赛人 巴黎吉普赛人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大刀向吉普赛人砍去      科特罗莎•诺娃高维奇是一名典型的吉普赛妇女,年轻时高挑的个子、妩媚的卷发,加上长摆的花裙,会让人不经意间联想起电影中的女主角“爱丝美拉达”和“叶塞尼亚”。如今的科特罗莎已是四个孩子的母亲,皮肤粗糙,脸上也有了皱纹,和年轻时相比,她少了些许浪漫,更多的是潦倒。今年8月,法国的气温屡创新高,但科特罗莎的心却冷到了冰点。她在法国已经生活了八年,虽然她和家人只能靠丈夫卖花维持生计,而且经常遭到驱赶,但她还是愿意待在这里,因为在老家罗马尼亚,她已一无所有。然而一周前,萨科齐总统一声号令,将她的住处所在的营地夷为平地,全家人被迫搬到了巴黎郊区的一个体育馆内。祸不单行的是,科特罗莎听说已经有同胞被陆续遣返回国了,这让她感到了一丝心寒和恐惧,自己会不会是被遣返的下一个?
  都是因为上个月圣艾尼昂市发生的事情!科特罗莎琢磨着自己何以沦落至此的原因,不禁心生抱怨,摇头叹息。7月18日深夜,法国圣艾尼昂市警察进行交通检查,一个叫做路易奇•杜格纳的22岁吉普赛青年因无照驾驶和涉嫌偷窃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夺路而逃。法国警察也不是吃素的,在一阵007式的追击和枪战之后,将路易奇击毙。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近年来,法国的一些团伙或组织形成了与警察作对的“习惯”,当自己的人被警察打死时,就必须要有所“反应”。在路易奇出事的当天晚上,50多名手执斧头和铁棍的吉普赛人包围了当地警署,砸掉警局招牌,砍倒大街上的树、焚烧汽车、国旗,还捣毁了一家面包店。法国当局不得不派出大量警力,并增援300名武装军人,以平息骚乱。
  这件事成为萨科齐政府大张旗鼓地把流浪的吉普赛人送回老家的理由。7月28日,萨科齐在爱丽舍宫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国内安全形势并出台数项有关规范“旅居者”和罗姆人(吉普赛人)居留情况的措施。会议认为,吉普赛人居住的帐篷是犯罪活动的发源地,不仅存在非法交易,还进行儿童乞讨及卖淫活动。接下来的三个月,近一半的非法帐篷将被拆除,而“非法滞留”的吉普赛人也将会被陆续遣返。
  于是,包括科特罗莎家在内的吉普赛人营地陆续被铲平。为了表达对当局的不满,8月15日,吉普赛团体首次发动大规模示威抗议,出动250多辆汽车、卡车与大篷车,封锁了法国西南部城市波尔多郊外加伦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赶来维持秩序的警察与示威民众发生了肢体冲突,甚至使用了催泪瓦斯,六个多小时的僵持后,吉普赛人最终没有敌过荷枪实弹的警察。
  抗议并不能动摇萨科齐总统的决心:任凭你们怎么折腾,还是要回老家!从8月19日开始,流离失所的外籍吉普赛人开始陆续被遣返,法国内政部长布赖斯•奥尔特弗表示,到8月底,将会有950人被遣返回国。而吉普赛人的选择只能是:要么拿着每人300欧元(小孩100欧元)的补偿金“自愿”回去,要么就被强制遣返。
  
  为什么是吉普赛人
  
  科特罗莎不明白,萨科齐总统整顿社会治安为什么非要拿自己和同胞们开刀,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这还要从吉普赛民族本身讲起。
  在最近媒体对吉普赛人铺天盖地的报道中,最常见的是“罗姆人”一词,除此以外,茨冈人、波希米亚人、玛姆什人、辛迪人、阿什卡人……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都是指同一民族。“吉普赛”一词源于西欧人的误会,误以为他们来自埃及,于是称之为“埃及人”,而“吉普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音变。实际上,吉普赛人起源于印度西北部,十世纪前后开始向世界各地迁徙,成为一个以流浪为特点的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吉普赛”一词逐渐有了歧视色彩,于是在1971年,他们召开了一次世界范围的代表大会,规定了自己的语言和旗帜,同时决定自称“罗姆人”,并正式要求国际承认“罗姆人”是一个单独的民族。“罗姆(Rom)”一词在吉普赛语中是“人”的意思,同时他们也通过这个名字表明自己是罗马人的后代,以示高贵。
  除了“吉普赛人”和“罗姆人”以外,其他的名字主要来自吉普赛人所在的流浪地区,是当地人给他们取的特定称谓。例如在法国一些地区称他们为波希米亚人,西班牙人称他们为弗拉门戈人,俄罗斯人称他们为茨冈人,希腊人称他们为阿金加诺人,伊朗人称他们为罗里人,等等。中国没有这个流浪民族,便借用了英国人对他们的称呼――吉普赛人。
  一直以来,众多文人墨客用“浪漫”和“无拘无束”来刻画吉普赛人,如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中的爱丝美拉达,梅里美的“卡门”,普希金长诗《茨冈》中流浪的茨冈人,而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墨西哥电影里的“叶塞尼亚”。但在现实中,吉普赛人的生活状况与艺术作品中的描绘有着天壤之别。在巴黎的街头,随处可见穿着花色长裙、领着幼小儿童行乞的吉普赛妇女。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难以在主流社会中找到比较稳定的职业,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吉普赛人的贫穷。用塔罗牌占卜、舞蹈表演是他们传统的赚钱手段,除此之外,为了生存,许多人不得不铤而走险地做一些偷窃、贩毒、卖淫等违法的事情,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麻烦。
  在全世界1000万左右的吉普赛人中,有80%分布在欧洲,主要在东欧。2004年欧盟东扩后,东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欧盟内部各国居民都享有在别国三个月的合法居留期的规定,刺激了东欧大量的吉普赛人涌向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法国,吉普赛人被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拥有法国国籍的人,除少数人外,他们大部分已经放弃了流浪生活,被称为“旅居者”;另一类是外来的吉普赛人,主要来自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有一万人左右,被称为“罗姆人”。“罗姆人”大多保留原国籍,过流浪生活,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罗姆人”搭起的帐篷。他们点起篝火,自娱自乐地唱歌跳舞,追逐嬉戏,使当地环境每况愈下,居民怨声载道。“罗姆人”也因此成为法国政府遣返的主要目标。
  正因如此,7月份以来,当法国混乱的治安使萨科齐总统不得不用“战争”一词来形容时,总统首先想到的治理对象就是吉普赛人。
  自然,科特罗莎家搭在高速公路下的帐篷逃不过被拆的命运。
  
  “令法国感到耻辱的夏天”
  
  “我虔诚地祈祷上帝的原谅,让萨科齐先生心肌梗死。”不久前,法国71岁的教区神甫亚瑟•黑维特在做完通常的弥撒后,用令人咋舌的祷词“问候”了萨科齐总统的心脏。长久以来黑维特神甫致力于改善吉普赛人的生活状况,政府出台遣返政策后,他立刻将所获得的国家勋章退还给了内政部长,以示“对吉普赛人发动的这场战争”的抗议。
  按照欧盟的法律,各成员国公民都享有在欧盟范围内自由流动、谋生的权利。因此,当遣返行动开始时,罗马尼亚和法国就掀起了“口水战”。罗马尼亚外长批评巴黎的遣返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能导致走向民粹主义,引发排外情绪。法国则针锋相对地反击,按照欧盟劳动力市场保护协议,如果罗马尼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在法国停留三个月且不能证明他们有经济来源继续停留,法国可以将他们驱逐出境。同时,法国政府还添油加醋地指责罗马尼亚不负责任:欧盟为帮助吉普赛人融入社会,援助罗马尼亚政府数十亿欧元。吉普赛人表示,他们没有见到这些钱,生活也没有改善,在本国仍然受到歧视。法国有些媒体甚至炒作说罗马尼亚当局将大把的欧元揣进了自己的腰包,挪作他用,对此罗马尼亚政府当然不肯承认。
  除了罗马尼亚,欧盟内部、联合国,甚至梵蒂冈的教皇也向萨科齐政府扔出了“板砖”。 8月17日,英国《泰晤士报》以“萨科齐驱逐罗姆人令人回忆起盖世太保”为题,批评法国“排外”。欧洲议会社会主义者团体8月26日表示,法国对吉普赛人的驱逐违反了欧盟关于人民自由活动的法律,并要求欧盟委员会和欧盟理事会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立法。
  在8月27日闭幕的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第77次会议上,法国的吉普赛人问题成为委员们讨论的重点,委员会指责法国的遣返行动“并非基于真正自愿和自由选择的基础”,法国政府的做法可能使吉普赛人成为“具有种族主义特征的暴力升级的受害者”。萨科齐政府的多数高官也毫不示弱,当天,回击说法国在处理吉普赛人问题上遵守欧盟法律和国际法规定,拒绝接受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在有关法国履行《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报告中的“夸大”和“混淆事实”的结论。
  如果说萨科齐可以将欧盟和联合国的批评置诸脑后,那么在天主教徒占多数的法国,教皇的意见他不得不要认真对待了。在8月的一次弥撒中,年迈的本笃十六世一改用意大利语和英语讲话的习惯,刻意用法语对萨科齐总统表达了规劝之意:“我今天讲话的旨意是,所有滥用职权的做法都将受到惩罚,我诚恳呼唤大家对民族多样性的尊重。”虽然教皇没有明确指出对法国政府的不满,但聪明的法国人心知肚明,于是赶忙派内政部长向巴黎的枢机主教作了解释。
  然而,最让萨科齐总统如坐针毡的还是来自法国国内的反应。连日来,法国主要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抨击萨科齐政府针对吉普赛人采取的措施。9月4日,法国各地数以万计的群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驱逐政策。左翼政党更是众口一词地谴责,将总统萨科齐遣返吉普赛人的决定称为“为了选票”而采取针对一个特定族群的歧视与排斥。法国社会党总书记、里尔市市长奥布里直言不讳地说,萨科齐政府的所为“在违背共和原则方面又迈出了一大步,他们要通过极不公道、极可能违宪的特殊法律,损害法国形象和价值”,今年夏天是“一个令法国感到耻辱的夏天”。
  
  萨科齐的“难言之隐”
  
  既然反对声浪如此高涨,法国政府为什么还要固执己见呢?萨科齐总统自有“难言之隐”。
  事实上,法国强制遣返游动移民已经持续许多年了。据法国内政部统计,去年全年,法国就向罗马尼亚及保加利亚遣返了44批、共万余名非法滞留的移民,其中30%是强制遣返的。只是,以往的遣返一直低调进行,没有引起舆论的太大关注,而此次驱赶吉普赛人有些兴师动众,所以舆论普遍认为,这是萨科齐在政治上笼络人心的一次“作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法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复苏无力,萨科齐政府已经把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2.5%降为2%。与经济不景气相伴而来的是高失业率,大街上越来越多游手好闲的人,社会治安自然越来越差。令萨科齐心烦的还不止这些。为了给法国人赚面子,萨科齐花费1.7亿欧元购进了一架总统专机“空中萨科齐一号”,翼展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专机还要长两英尺。但法国人显然不想给总统面子,媒体斥责萨科齐这是用公款满足私人享受,甚至还想往飞机里装浴缸!为了政绩,萨科齐在7月推出了退休法草案,将法国人的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2岁。想早点退休的法国民众当然不干了,纷纷走上街头抗议总统的一意孤行。本来这就够乱的,谁料在7月底,退休改革制度的设计者、法国劳工部部长韦尔特又惹上了麻烦。韦尔特因卷入欧莱雅集团继承人贝当古偷税案遭警方传唤。不仅如此,法国媒体还捕风捉影,爆料在2007年大选期间,萨科齐曾收受欧莱雅女老板15万欧元政治献金!萨科齐这回纵是浑身是口也说不清了!在接受法国电视二台长达一小时的采访中,人们发现总统一夜间生出许多白发。萨科齐用缓慢的语速为自己辩解:“我被描绘成为一个20年来出入贝当古家、怀揣装着现金信封的人。我感到受到了侮辱。你能想象我当着那么多人,怀揣着信封离开?”
  种种的麻烦事把萨科齐推向了深渊。8月,在法国著名政论周刊《Marianne》的封面上,萨科齐照片旁边醒目地标注着“共和国的饭桶”一词。法国《解放报》最近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5%的法国人希望议会主要反对党社会党在2012年的下届总统选举中获胜。
  为了挽回颓势,总统必须想办法争取民心。萨科齐素有“治安警察”的称号,整顿治安一向是他的长项,而遣返吉普赛移民无疑是一步奇招,它迎合了西欧各国民众反吉普赛人的情绪。近年来,针对吉普赛人的暴力事件在欧洲各国频发。就在法国遣返吉普赛人的时候,8月30日,斯洛伐克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一名男子闯入一家吉普赛人的公寓,开枪打死七人,打伤15人,最终饮弹自杀。法国《费加罗报》最近登载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65%的法国人还是认可遣返吉普赛人的做法,69%的法国人同意拆除吉普赛人的营地。
  另外,萨科齐打移民牌也是有据可依的。移民问题近年来成为欧洲选举政治的热门话题,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有至少一个极右翼政党凭借反移民政策赢得越来越多的选票。在法国,反移民的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就在今年的地方选举中“东山再起”。萨科齐也不乏同道中人,意大利内政部长、来自极右翼政党北方联盟的马若尼近日要求欧盟更改规定,允许“强制遣返”那些只依靠社会福利生活的其他欧盟国家移民。虽未获批准,但他表示还要在9月6日的欧盟内政部长会议上继续推动。
  太阳慢慢落下去了,忙碌了一天的科特罗莎回到体育馆的临时住所,“巴黎这么大,却容不下我们罗姆人,明天我们应该去哪里呢?”

相关热词搜索:吉普赛人 巴黎 巴黎容不下吉普赛人 吉普赛女郎为谁而唱 吉普赛女郎之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