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忙着改地名 印度地名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如今,印度越来越强了,开始憧憬大国崛起和印度复兴的美妙前景了。正是在这种憧憬陶醉中,印度逐渐意识到要在世界上体现出更多的“印度式”和“印度味”,并对英国殖民者留给他们的殖民遗产开始反思和批判。
  
  随着印度崛起和印度的大国地位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印度国内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正在被点燃,并且已燃烧到一个比较高的温度。近年来印度国内掀起的城市更名热,折射出印度在国力蒸蒸日上背景下对待殖民遗产的复杂心态。
  
  殖民命名:引以为耻
  
  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等印度城市的英文拼写,自从被英国殖民者确定后,200多年来一直沿用下来,印度也并没有因为独立而更改英国殖民者给他们留下的城市烙印,英文拼法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没有多少人去置疑它的合法性。如今,印度越来越强了,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谈论“金砖四国”(指印度、中国、巴西、俄罗斯),甚至认为印度已在四国中独领风骚,开始憧憬大国崛起和印度复兴的美妙前景了。正是在这种憧憬中,印度逐渐意识到要在世界上体现出更多的“印度式”和“印度味”,并对英国殖民者留给他们的殖民遗产开始反思和批判。
  英语作为英国殖民者留给印度的文化遗产,已融入了印度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层社会都以讲流利的英语为荣。印度早期的领导人和现在少数讲英语的上流社会人群都对英国有着莫名的崇拜,而现在印度全国的政治氛围正在向追求自尊转变,城市更名热正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这种去殖民化的自尊心理。其实,这种去殖民化色彩也不是什么新内容,它一直伴随着印度民族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实力的壮大。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地方政党崛起,民族意识增强,为了去除殖民历史留下的痕迹,各地纷纷将地名改回原来的名称,体现出地方化和印度化的趋势。例如,1995年,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的英文拼写由Bombay改为当地马拉蒂语的拼写方法Mumbai;1996年,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马德拉斯由Madras变为泰米尔语的Chennai(钦奈);2001年,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也将英文拼写的Calcutta改成孟加拉语言中的Kolkata。如果说孟买和加尔各答的更名尚好辨认,因为更名后的发音大致还与英文拼法差不多,而马德拉斯更名为钦奈则会麻烦许多。
  不管怎样,印度的这些做法展现出来的是崛起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自信,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英国殖民者已经撤离了半个多世纪了,而印度的政治和经济也有了长足发展,印度城市更名热好像在向世界宣示:我们现在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国际社会必须接受我们自己的定位。社会学家T.K.欧门在谈到印度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这种转变时也认为:“这些转变说明我们越来越自信了。”
  
  英式民主:引以为荣
  
  殖民遗产留给印度的并非完全是引以为耻的事情,英国200多年的殖民统治,也在印度自上而下建立了英式民主制度。当年殖民者为方便统治而建立的管理体系,经过殖民者的精心培育,使印度精英社会受到长期熏陶,现在成为殖民遗产中最让印度人自豪的东西,它一下子拉近了印度与美欧国家的距离。地理上本属亚洲的印度,一提起民主,就变成了与西方存在某种天然联系的“亲戚”。正是这种民主方式上的认同感,使印度崛起少了许多大国阻力,美国等都一心想把其栽培为世界大国。
  英国殖民者统治印度时,建立了系统的英式文官体系和政府治理,成熟的立法和司法制度,比较健全的教育、金融和公司体制,而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领袖们差不多都是在这种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对英国殖民者留下的治理方式相当熟悉和认同。从圣雄甘地到尼赫鲁,虽然他们都反对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直接治理,但并没有否定英国建立起的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相反还从内心深处认为英式民主制度是合理和有用的,因此将其全盘继承下来并写入宪法。印度独立后仍然保留在英联邦内,也正是因为印度精英层认为独立后的印度依然与殖民宗主国存在某种天然联系。
  实际上,印度继承英式民主这套殖民遗产,也是强调和巩固印度统治阶级在印度传统等级社会中的优势。在道德、制度、智力、体力上贬低东方人,是西方殖民统治的一个重要策略,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意识与制度上建立差异与优越机制。印度本来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英国统治又在印度原有的种姓等级之上,建立了种族等级。英国人生活在印度,极力避免与印度人交往,通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年前往印度服务的英国人,都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努力在印度人面前为自己塑造出半神化的形象,扮演着全能拯救者的角色,印度人对他们只能服从和感恩。如果没有这种优越心理,英国仅依靠几千人维持对几亿印度人的统治,根本就不可能。印度的统治精英阶层本身大多是这种等级制度的受益者,十分认同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制度遗产,当然也为了便于自身的统治而乐意继承下来,并且引以为荣。
  在全球化条件下,英式民主这种制度遗产推动了印度的快速发展,而得益于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英语教育、文化、金融和服务产业的优秀素质,印度人得以快速发展软件业,并使之成为推动印度经济成长的巨大动力。在地名、服装等方面“去英国化”的印度人常常以能够流利地讲英语而感到自豪。印度自称全国有8000多万人能够熟练地使用英文,而这一优势也是包括班加罗尔在内的印度城市成为“世界办公室”的主要原因之一。印度电脑工程师们,英文熟练,教育背景与西方接近,这正是各跨国IT公司纷纷落脚班加罗尔的原因。
  当然,印度对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制度和文化遗产也不乏创新。以英语为例,市场正在满足印度人对英语的巨大需求,印度国内已出现数以千计的教英语的“工作室”和学校。如果说老一辈印度人将学习英语作为走出印度的通行证和身份地位的象征,那么年轻一代的印度人则更多地是把英语看作一种技能,就像掌握微软的视窗系统一样。在他们看来,英语只是印度的多种语言之一,不是殖民统治者的母语。他们非常自然地把英语与印地语词汇混在一起,这种流行杂烩叫做“印度英语”,已日益成为印度的街头语言。尤其是广告商,他们对一些印地语与英语混杂的广告词引起巨大反响一直很惊讶,例如可口可乐的“Life ho aise”(这就是生活)和百事可乐的“Dil maange more”(渴望无限)。《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的作者戴维?克里斯特尔称,印度可能已经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英语使用者。
  
  殖民强占:不愿抛弃
  
  印度继承殖民遗产是抱着为我所用、于我有利的原则,他们既是大英帝国的殖民扩张的受害者,独立后又非常想继承英印帝国的殖民成果,甚至哪怕有些是非法的,例如,对南亚小国的宗主权和控制权,对非法炮制的麦克马洪线的领土主张。
  实际上,中印之间出现边境问题是因为印度试图迫使中国接受由英国殖民当局单方面决定的边境线。即使英国人也小心地并不太强调它,但结果是,独立后的印度人反而成了英国人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的顽固的拥护者,这才引发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争端。
  现在,中印都在快速崛起,开始进入相互适应和相互合作的新阶段,边界问题已成为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巨大障碍。要克服之,的确需要新思维,而印度应该拿出创造印式英语的勇气。

相关热词搜索:印度 忙着 地名 印度忙着改地名 印度主要地名地址 英国地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