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图背后的“德国病”]拼图玩具 益智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德国大选的投票工作结束了,政府却难产。目前各政党正进行紧张的拼图游戏,政治颜色学突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五色拼图 说起来挺有趣,西方国家民众对政坛人物或政党经常起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绰号。如美国人以象代表共和党,以驴作为民主党象征。一到大选,驴象海报到处悬挂,一时间整个美国好像成了驴象之争的战场。德国大选中有25个政党参加,其中五个政党超过得票率的最低界限进入议会,它们也是德国政坛主要政党。崇尚科学精神的德国人可能缺乏幽默,也似乎找不到几个合适的动物来为政党命名,于是依据政见不同或政党特征,给每个政党冠以一种色彩,把政治拼图搞得有声有色:联盟党是黑色、自民党是黄色、社民党是红色、绿党是绿色,左派联盟是深红色。于是乎,德国政坛五色杂呈。
依据德国法律,总理是由议会超过半数的议员选出。但从此次选举结果来看,默克尔率领黑黄联盟执政的希望破灭了,施罗德继续领导红绿联盟执政也无法实现,新政府必须由新的政党组合形成,必须进行新的拼图。由于选出的五个党很难组合,从而导致德国政坛首次出现艰难的拼图游戏。
痛苦的“德国病”
其实,在拼图游戏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德国社会乃至欧洲社会沉重的一面。大选前夕的民调已经显示:德国选民对施罗德领导的社民党已有的改革不满意,对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的激进改革不放心;对改革的必要性赞同,对改革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担心。一直到大选前,还有近30%的选民拿不定主意该投谁的票。可以说,大选结果凸显了选民的痛苦和信心不足,而痛苦根源又在于他们不能确定哪个党能开出良方治愈日益严重的“德国病”,不知道自己要为改革付出多大代价,更不知道付出代价后是否可以得到光明的前途。
德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加上高失业和国家债务负担沉重,一些媒体将其称为“德国病”。经过施罗德政府七年改革,德国人已经明白了“德国病”的根源在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了问题,而这一体制曾经是他们心中的骄傲。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创建了著名的 “莱茵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德国被视为“莱茵模式”的主要代表。然而,上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石油危机冲击下,德国经济成本增加,经济增长趋缓,这一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模式开始显现出问题。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模式受到德国统一和不断加速的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压力,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首先,德国统一给德国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这些负担一方面来自联邦政府对东部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来自统一进程中德国对欧洲一体化事业的承诺,包括对实行欧元的承诺。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德国模式的冲击,既有来自经济发达而成本较低的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有来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还有来自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东欧邻国。面对全球市场物美价廉产品的竞争,德国企业大量外迁,失业人口增加,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加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国家已不堪重负。
改革之艰难
施罗德前任总理科尔看到了问题,在执政后期开始尝试削减社会福利、降低税收的改革。1998年施罗德上台后,逐步推出各项改革方案,希望通过削减社会福利来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削减税收以增加企业活力,抽出财力投入到教育和高科技上,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以此来改善财政状况和解决失业问题。
施罗德的改革药方直指现存体制的弊病,方向不能说有问题,但大选结果却表明改革之艰难。其原因,一是利益问题。德国需要改革,这道理谁都明白,可减福利减到自己头上谁也不干,更何况主要“牺牲者”是承受能力差的社会中下层民众呢;二是改革环境不好,步子过急。体制改革是一项大的社会工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较好的外部环境和逐步推进的政策。近年来,德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好,施罗德急于在任期内看到改革成效,连续推出多项改革措施,急功近利的后果是改革成本超出了社会承受能力,导致社会严重动荡。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身上,但是随着选举的深入,选民在联盟党的竞选纲领中并没有看到有什么过人之处,默克尔在选举关键时刻更推出“杀贫济富”的税改方案,结果吓跑了许多人,她也丢掉了许多选票。
失衡与再平衡
当前德国政坛的拼图游戏看似混乱,但细细察之仍有脉理可寻:对改革持强烈置疑立场的左翼党在组阁拼图中已出局,黑红大联合政府基本成定局。可以看出,现在的关键问题已经不是改革与否之争,而是由谁改、怎样改的问题。从施罗德与默克尔领导的两大党的改革纲领看,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无论谁改革,都必须把改革建立在德国国情基础上,必须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否则就要出乱子。两大党都不想放弃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基础,而是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减少一些“福利、社会、均富”色彩,使经济更具活力。当然,说起来容易,要在改革的同时兼顾“社会与市场”、“改革与稳定”的双平衡,又谈何容易。看看周围,除了德国,法国、荷兰等实行“莱茵模式”的国家也遇到同样的困难,北欧国家经济状况虽然还可以,但也不是无懈可击。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冷战刚结束的时候,欧洲保守势力好不神气,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洲政治版图变成“一片粉红色”,如今保守势力再次主宰欧洲政坛。这些变化的背后,无非是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欧洲各国“社会与市场”不断失衡与再平衡的过程,是欧洲选民对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认真选择。当前欧洲经济增长缓慢,社会负担过重,各国盛刮“撒切尔主义”旋风,市场主导的改革再次占了上风,当然德国也不例外。许多人把默克尔称为“德国的撒切尔夫人”。对此,默克尔回答说,“我可能借鉴撒切尔夫人一些做法,但我就是我,德国不是英国”。的确,德国人需要探询新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德国 拼图 拼图背后的“德国病” 拼图背后的德国病 教师 德国病 与 德国人的恐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