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改革冷眼看:安理会改革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改革是肯定的,怎么改却是另一码事;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两派双赢的结局。 两个“报告”与难点中的难点
随着改革呼声的日渐高涨和联合国60周年庆典的到来,在国际社会几乎众口一词地承认有必要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安理会的改革似乎迎来了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有的国家也不失时机地做起了“常任梦”,大有志在必得之势,急不可耐地发动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
继去年12月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高级别名人小组提交《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的报告后,安南秘书长今年3月如期推出了题为《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安全、发展和人权而奋斗》的联合国改革“建议书”。这两份报告都明确提出了安理会扩大的标准和方案,安理会的改革似乎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实质性阶段”,其前景看似愈发明朗和清晰了。有的国家因而迫不及待地推动联合国改革进入下一个步骤,即推动包含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内容的联合国改革“框架协议”的通过,从而朝实现其“常任梦”再迈出关键一步。
然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冷眼观之不难发现,安理会改革有“虚假繁荣”之嫌。头脑清醒的人应该明白,关系到国际政治核心权力重新分配和国际关系权力体系根本性变化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既是联合国改革的重点,更是难点。各种势力必然会围绕此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斗争,发生分化组合,从而决定了安理会改革既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操之过急很可能欲速而不达,甚至使安理会改革中途夭折。
四股势力和两大矛盾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前途与命运取决于以下四股势力相互斗争的结果。安理会的最大当权派――“五常”,即美、俄、英、法、中五个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算是第一股势力。“五常”虽然对安理会改革各有各的考虑,但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却立场一致,即都认为否决权不容扩大。尽管“五常”均可对其喜好国家“入常”表示支持,但对安理会改革总体上不会热衷推动。需要指出的是,处于一超独霸地位且有“新帝国主义”倾向的美国,已深感其他“四常”的掣肘,绝不愿意面对更多的制约,因而它是联合国安理会扩大与改革的最大“保守派”或反对派。所以,即使美国明确表明支持某个国家成为“常任”,也不过是空头支票而已,其结果只能是口惠而实不至。个别国家如果因得到美国支持其“入常”的“最明确的表态”而自以为得计甚至沾沾自喜,就是自欺欺人了。
为了实现“常任梦”而于去年结成攻守同盟以相互借重的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下称G4)是第二股势力,是推动联合国改革的急先锋,也是安理会改革中的“激进派”。G4仗恃各自的优势都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入常”。它们竭力宣传自己的国际贡献,想方设法对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和安南的报告施加影响,全力推动增加六个常任理事国的A方案获得通过,一厢情愿地欲使安理会改革沿着它们设计的轨道和时间表前进。在深知谋求否决权暂无实现可能的情况下,G4只好先争取成为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这已使它们感到屈尊和不平,因此G4毅然决然地表示决不接受成为半常任理事国的B方案。而且,可以预计,一旦G4实现其“常任梦”,必然力求与现在的“五常”平起平坐,或寻求某种补偿以提升其权力地位。
在集团冲锋中,日本因对其侵略历史的错误态度等而存在明显的道德缺陷,失信于邻国和所在地区,难以单独面对这些国家的“群攻”。因此,日本最热衷于“结盟”与“捆绑”战略,想成为G4的最大受益者。但是,G4也因此要冒受日本拖累的风险。这决定了四国同盟也必有同床异梦之时。
由韩国、巴基斯坦、阿根廷、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组成的“咖啡俱乐部”是第三股力量。它们对安理会改革持积极推动的态度,但囿于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的不足,对安理会的改革不敢奢望太多,满足于半常任理事国方案,即B方案。当然,它们反对A方案未必不会有自己的小九九。试想,巴基斯坦和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哪一个不是地区大国,在地区较劲多年谁又服了谁?老冤家“争常”能不全力阻击吗?只是嘴上不说罢了。因此它们强烈认为“设定时限不妥”,执意打掉A方案,是安理会改革中的“温和派”或“稳健派”。它们虽然没有G4那么强大和有影响力,但在数量上占优势,只要团结一致,定会有所作为,即使“成事不足”,也可“败事有余”。
以安南秘书长为代表的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是安理会改革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深感安理会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推动安理会改革为己任,渴望抓住“历史性机遇”取得某种实质性成果,称得上是安理会改革的促进派。同时,由于联合国存在经费问题,G4“入常”可带来利好,因此,他们对G4持同情态度,成为改革派、尤其是激进派造势和推动实质性改革所拉拢和争取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南以秘书长之尊表态支持日本“争常”并不奇怪。只不过他们要掌握好平衡和火候,既不可贸然行事,也不可急于取得“政绩”,否则,好心未必会有好报,甚至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以上四股势力从不同的态度和立场出发,一并对安理会改革施加影响,造成两个基本矛盾。其一,第一股势力与另外三股势力之间的矛盾,即“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有无否决权之争和“激进”与“拖延”之争。其二,是改革的“激进派”与“温和派”之间的矛盾,表现为A方案(常任)与B方案(半常任)之争和“激进”与“缓行”之争。由于这两大基本矛盾导致对立双方之间的彼得我失,你赢我损,使“争常”成为“零和”游戏,难以达到双赢和共赢,这也是安理会改革难言乐观的根本原因所在。
折衷未必不是一种选择
从以上四股势力相互博弈和两大基本矛盾发展来看,G4为实现“常任梦”而竭力推动的A方案难以通过。因为在决定性时刻,对安理会改革持保留态度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和青睐B方案的国家很可能并肩作战,阻击G4“属意”的A方案通过。中、美、俄已明确表示反对安理会改革设定“人为时限”或“人为最后期限”,不赞成联合国秘书长安南“9月联合国特别首脑会议前强行通过”的建议。“咖啡俱乐部”成员国也作了类似表态,并准备召开“团结一致大会”重申其支持B方案和“使安理会更具有代表性、更加民主和更加有效”的诉求。G4所希望的在今年6月份通过只含有A方案的联合国改革“框架协议”的如意算盘很可能落空,更谈不上拿到联大上表决通过了。
安理会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关键在于,同属改革阵营的两大派别能否在秘书长安南等改革促进人士的斡旋下,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安理会改革方案,能否寻求一个双赢的结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把A、B两个方案折衷处理,采取一种由先B后A或由B及A的做法,不失为一个选择。问题是,G4愿意暂时后退半步(先成为半常任理事国)吗?有一点很明白:欲速则不达。
背景资料
1996年12月,安南在接受联合国秘书长任命时提出使联合国更精简、更有效率和效力的任期目标,并着手对联合国进行改革。
2004年12月由安南任命的研究联合国改革问题的高级别名人小组,提出《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报告,就安理会扩大提出A、B两个方案。2005年3月21日,安南正式向第59届联大提交了《大自由:为人人共享安全、发展和人权而奋斗》的报告,敦促会员国考虑名人小组报告中建议的两个选择。
方案A增加六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三个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其中非洲和亚太地区各有两个常任理事国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一个常任理事国席位。
方案B不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但新增八个任期四年并可连选连任的半常任理事国席位,并新增一个任期两年(不可连任)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两个半常任理事国席位。
相关热词搜索:安理会 冷眼看 改革 安理会改革冷眼看 安理会改革各国立场 安理会否决权改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