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关系与统一大业:一种辩证思考 《建军大业》观后感600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随着经济因素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地位和影响日趋上升及台湾经济对大陆依赖的不断增强,经贸合作这条纽带正在成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力量。"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必然成为祖国统一的助推器"的观点为相当多人士所接受。但人们必须认识到,通过加强两岸经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还须克服相当多的障碍。
客观上:加强与大陆的联系是台湾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
两岸经贸往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当时大陆经济尚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低,台湾当时大打"经济牌",宣称要等两岸经济差距缩小以后再谈统一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大陆的经济发展和国力迅猛增长,两岸经济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不仅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优势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而且大陆正显示出的无限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更令台湾望尘莫及。在此背景下,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继早期的"福建热"、"广东热"之后,又有近期的 "江苏热" 、"上海热"等新一轮的投资热潮,两岸经济贸易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遍及29个省、市、自治区,投资领域涉及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投资项目累计达五万多个,投资金额(实际到位)累计近300亿美元。两岸现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年规模已达300多亿美元。
当前,台湾经济正面临着新旧产业交替,当年曾主导岛内产业的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处于被淘汰的境地。如果这批产业找不到合适的去处,必然会导致岛内银行坏账增多、经济增长停滞乃至出现社会混乱的局面。大陆以其低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和优惠的政策为大量的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使得这些在岛内行将被淘汰的企业非但没有破产,而且所欠银行债务也得以顺利偿还,确保了岛内金融的稳定。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时,台湾因此躲过一劫。
据台湾方面的资料,2001年11月起,大陆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输往大陆的货品总额已占台出口总额的23%。另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所"估算,台湾出口祖国大陆每增加1元,可直接和间接诱发台湾各产业增加产值2元左右。而且,得益于大陆的单方面倾斜政策,台湾在两岸贸易中一直享有顺差且连年递增, 累计顺差已高达1400多亿美元。如果没有来自两岸贸易的大量顺差,台湾对外贸易早就没有顺差可言。台湾《经济日报》早在1998年就在社论中坦承:"台湾若没有对大陆的贸易出超,外汇存底未必如此丰厚,抗拒外来金融风暴的能力也因而不能不打折扣。"国外一些学者也都清楚地看到了两岸经贸合作对台湾经济的积极作用。
主观上:台独势力对两岸经贸发展心怀戒惧
然而,台独势力对两岸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一直心有不甘、极不情愿,千方百计设置障碍。
台湾当局认为,虽然近期台湾从两岸贸易中获利甚多,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必将逐渐上升,台湾的经济命脉终将被大陆所控制,届时,大陆采取“以经济促政治,以商逼政”的方式将对其台独行径构成重大威胁。
陈水扁上台之后,大肆鼓吹"南向政策",要求台商将对大陆的投资转向东南亚国家。但台商对此却非常不以为然,千方百计将资金及产业投往大陆。台湾企业之所以首选大陆,根本原因在于祖国大陆的投资环境优于东南亚国家,更何况两岸同文同种、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更是他国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台湾当局见此计不成又生一计,利用媒体大做文章,在岛内煽动台湾“经济空心化”、“大陆黑洞说”等论调。台湾"经济部国贸局长"吴文雅也公开表示,台湾对大陆市场的依存度为19.2%,是“工业国家”中对大陆市场依存度最高的。今年1月~4月台湾对大陆与香港市场的出口依存度更达到了29.36%,岛内报刊纷纷载文道:台湾对大陆市场依存度全球第一。台湾当局领导人惊呼:"不要过度依赖大陆!"
一个无法回避的悖论
显然,一方面,从台湾经济发展的根本上讲,台湾经济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大陆。在两岸经济发展中,大陆可以没有台湾,而台湾不能没有大陆。而另一方面,以李登辉、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势力当然决不希望台湾与大陆走得过近,即使是在对台湾发展至关重要的两岸经贸问题上。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悖论: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有利于台湾经济,但对“台独”构成障碍;阻碍两岸经贸往来,符合“台独”企图,但却严重威胁台湾经济发展并有违民意。在这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下,奉行“台独”理念的台湾当局会怎么办,台湾民众的心理取向如何就成了一个十分关键而又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台湾民众的心理波动
当前,岛内赞成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主要是台湾的商界,而对台湾未来走向影响更大的则是台湾普通民众的心理。
台湾民众虽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有着与大陆相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但他们又的的确确是有别于大陆同胞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过去的约一个世纪里,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短短几年,台湾始终分治于祖国大陆之外,而且这种分治有一半时间处于外国统治者大力制造的殖民文化和殖民地心态的殖民地时期,另有近1/3时间处于两岸几乎全面隔绝和强烈敌对状态。因此,在台湾的大多数民众心里,那种同祖国大陆民众共有的认同感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烈。这是台湾人民经历了特殊的历史时期而产生的特殊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情况在台本土派渐渐坐大的未来将更加明显。而且,台湾许许多多人还存有由历史情况造成的悲情意识,那是由当年的国民党统治者对台湾民众采取的肆意杀戮、压制、歧视等政策而引起的历史记忆和愤恨。与此同时,更多的台湾人还有一种关于台湾发展、及其自身"独特"成就和价值的自豪感及优越意识。它既来自多年来台湾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也来自他们得自于西方的民主体制构建。
这种成就感与优越意识很容易被处于困境中的“台独”势力所利用。在台湾当局对大陆恶意宣传的影响下,台湾民众会很自然地觉得台湾比大陆富裕,比大陆民主,进而强化他们的本土本位意识,这就使得分离倾向有了一定的土壤。
从经济逻辑来看,全球化迅猛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也处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当中,因而,全球化所产生的各种效应也同样会出现于两岸之间。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结构的整合重组必将日趋加深。由于两岸自身情况的差异,这种重新整合对台湾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的影响将显得尤为深远。比如,台湾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大陆投资,在给岛内经济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势必会对岛内的传统工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大批传统产业工人失业成为必然,这将对台普通民众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有前车之鉴。全球化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的利益最多,但这些国家反全球化的浪潮也最高。今天欧洲社会面对全球化出现了一种强烈的不安、焦虑与排斥情绪。全球化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全球产业重新分工,资源重新配置,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国家、地区出现严重的失业现象,并以此为焦点,辐射出一系列的问题,如贸易纠纷、社会治安,文化冲突,等等。从而引发了一种带有整体性的社会不安与焦虑,并由此汇聚成一股捍卫本身利益的民粹意识。全球化负面作用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来与两岸经贸往来发展对台湾民众心理波动的影响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如果“台独”势力插手其间,问题就变得相当微妙了。我们必须提防“台独”分子利用两岸经贸往来的深化对岛内部分产业及民众造成的局部冲击,诱导民意,借以强化岛内反大陆情绪,为“台独”谋利。而如果出现台湾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岛内局势发展失控的情形,这种“可能”就将变得十分“现实”。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早做防范。
“民意似流水”,只要我们能够深层次地了解台湾人民的独特心态及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扎扎实实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项工作,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帮助台湾人民除去心理上的阴影,在进一步扩大两岸人员交往的同时,对不同性质的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承认其取得的成就,尊重其自豪感。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才会真正成为两岸统一强有力的助推器。▲
相关热词搜索:大业 两岸 经贸关系 两岸经贸关系与统一大业:一种辩证思考 两岸经贸关系与统一大业 对两岸关系的理论思考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