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自由只是挡箭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杨振宁的夫人翁帆女士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博成为一大新闻,引发围观。      9月16日,记者向建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了解翁帆是否通过统招考试的途径,工作人员以“我们是教育部门”为由拒绝回答;之后,校方给出的说法是:翁帆是香港居民,所以不用统考。公众质疑的“招生不公”有两个层面:一是中国大学历来对境外留学生(包括香港同胞)录取标准低很多。其二,即使按留学生标准,翁帆是否合格呢?
  
  首先,对于留学生入学门槛低的问题,教育部门和高校的解释是,由于境外来内地攻读学位的申请较少,这是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地位和实际吸引力所致。且不说这个理由,等于在中国大学的额头上自己写上“我很烂”,自贬中国学位的价值;这更容易衍变为对国内学生的歧视,以致孕育出“假留学生产业”,变身外国人曲线进入中国名校。2009年广东就破获过一起“高考国际移民”的大案。
  
  当然,翁帆不属“假留学生”,她是正儿八经的香港同胞。原来,如今,香港已经回归祖国14年,但香港同胞想来内地读博士,还是这么方便。
  
  从十年前的杨澜丈夫吴征“留学”复旦,到如今香港同胞翁帆“留学”清华,在“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猎猎大旗下,这出对留学生的“苦恋”不知唱到何时?
  
  其次,即使按留学生的标准,翁帆入读清华建筑学院,是否合格呢?
  
  翁帆当初有硕士学位,但拿的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硕士,可能连高等数学都没有学过,就入读中国顶级的建筑学院,专业跨度很大。有媒体称翁帆读的是“清华建筑历史系”。其实,清华建筑学院设有4个系(建筑学、景观学、城市规划、建筑技术科学),并没有“建筑历史系”,能沾边的就是“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
  
  有记者向清华询问:翁帆能否胜任建筑学的学术研究?工作人员称:清华建筑学院有很多交叉学科,“任何稍微有点建筑常识的学生,都能就交叉学科中的任何一个学科进行研究”。原来,中国顶尖建筑学院的博士课程,是“任何稍微有点建筑常识”的人就可胜任的,没有高等数学知识、结构力学知识、不会建筑绘图等等,就能从事清华大学的建筑史研究。好比,一个没学过一天解剖、病理、药理、内外科的人,突然去读医学史的博士,从事医学史研究了,你会认同这种学位和这种学校的公信力吗?
  
  翁帆即使以香港地区学生身份申请入学,也需要填写本人的学术成就以及专家推荐意见,哪几个建筑史专家认可了翁帆的建筑史方面的学术能力呢?清华大学看来是不会公开的,因为这是“学术自由”嘛。
  
  那么翁帆有没有建筑学方面的论文证明自己的相关学术能力呢?在“中国知网”论文库检索,翁帆名下的论文有4篇:其翻译学硕士论文《许渊冲诗词翻译理论的研究》;美国科学家杰尔居埃回忆奥本海默的讲话,讲话是由翁帆翻译,杨振宁注释的;还有杨振宁《曙光集》的《编后言》;以及,她和杨振宁合写的《爱因斯坦的启示》一文。我们没有看到翁帆在建筑学方面的学术能力证明。
  
  中国大学,特别是像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为何不出大师近几年已经成为口水话题。据说,药方无非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但高等教育和中国很多事一样,面临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一方面,政府管得越来越死,本科教育要“评估”,研究生入学要“全国统考”,博士点每年要过教育部的“筛子”,管制繁密,学术、教育自由空间受限;另一方面,口子一旦放开,诸如“自主招生”什么的渐渐就变了味,成为学术与权钱勾兑所在,腐败问题丛生。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两难”。
  
  好比这次面对翁帆入学的质疑,清华一直高举着“学术自由”的挡箭牌,先是以“我们是教育部门”拒绝回应;接着又称“稍微有点建筑常识的”人就可胜任清华的博士课程。其实,清华大学选择让什么样的人入学,那真是学术自由的范畴,别人无权置喙――如果它真有学术自由的话。
  
  作者系专栏作家

相关热词搜索:挡箭牌 学术 自由 学术自由只是挡箭牌 学术自由 内树学术自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