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故事]怀旧的意义 作文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别样风标特可口,   咱家饭店啥都有。   大饼子粘豆包,   大锅炖菜喝小烧。   近年来,农家菜成为城市人追捧的新宠。所谓农家菜,其特色无外乎一个鲜,一个土。不过这两个字看起来简单,而真正要领略却是非常不容易。就说这个“鲜”吧,火红年代风味楼有一道菜叫作“西北功夫鱼”,就是用鲜活的鱼做的,加之独特的做法,去除了鱼的腥气,保留了鱼的鲜美。吃起来嫩滑可口,唇齿留香;还有那道“杀猪菜”,是把刚杀的猪肉、新鲜的血肠和酸菜一起炖。这些菜肴大多追求一个鲜,用新鲜的原料,做出新鲜的品位。
  再说“土”家。现在流行吃地锅馍、大锅菜。现在城市里很难吃到真正的土鸡、土鸭了,在这里有土鸡炖蘑菇、丸子炖豆腐、农家酱拌茄子土豆,还有酸菜汤、大饼子、粘豆包,吃的就是这个土劲儿。大家聚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喝着小烧酒,岂不乐哉?真是吃了这顿盼下顿,去过的人都会大呼不虚此行。
  东方红好戏连台,
  台台演出英雄事迹。
  风味楼老歌一曲,
  曲曲唱出革命深情。
  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怀旧的情结,曾经过往的岁月,美好的或者艰苦的,快乐的或者愁苦的,都成为一段段故事,成为我们最珍贵的回忆。就是因为这些才快乐,才会使过去的那些事情流传至今,也是因为这些回忆,才有了今天的火红年代风味楼。
  风味楼搜集了二百多幅那个时期的画报,有近百幅各个时期的毛主席像,有井冈山会师、抗美援朝等画报,每个画报都诉说了一段历史,每个画报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
  晚上7点,一首家喻户晓的《东方红》拉开了文艺演出的大幕,也把我们拉回到几十年前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演员们身着绿军装,腰扎皮带,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唱着《东方红》,唱着《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唱着《南泥湾》,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首熟悉的歌曲,让我们热血沸腾;一句句革命口号,让我们心潮澎湃。其中还穿插着经典的电影片段,当年的情景重现舞台,《红色娘子军》、小兵张嘎⋯⋯电影里面的画面如此生动地在眼前呈现,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演员们夸张的动作,时不时会带来一阵笑声,而他们真实的表演,令很多客人流下了眼泪。
  长征的路长又长,长征的故事永不忘,一曲《十送红军》,重演了当年送红军的场景。一碗水,一双鞋,千份真情,万众牵挂,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感染着我们,而红军在长征路上即将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更增添了一份心酸。“领取忆苦饭”环节别具一格,台上一位老农民拿着一簸箩窝头,就餐的顾客可以上台领取,这份“忆苦饭”让很多人一下子感受到了饥饿年代的艰苦。接下来的小短剧,调动了所有人的怀旧情绪。一位疾病缠身的母亲,迫于生计把年幼的女儿卖给了地主家,女儿跪在母亲面前,哭喊着再也不说饿,她可以不吃饭,但不要把她卖掉。地主家的狗腿子踢倒了母亲,想拉走小女孩,她挣扎着爬到母亲身边,字字含着血泪声声催人泪下,台前的我们忍不住潸然泪下。这份凄苦,出生在八十年代的我没有经历过,但是我能体会到那种撕心裂肺的伤痛,我想我身边那些50岁左右的人会有更多的感触。
  红色文化唤旧情,
  几多感慨在心头。
  坐在风味餐桌旁,
  又回昔日岁月里。
  熟悉的绿军装,醒目的红袖章,淳朴的语言,热情的招呼,走进火红年代风味楼,我们好像置身在另一个世界,忘却了窗外的喧闹。
  火红年代风味楼一改传统习惯,把进门的那句“欢迎光临”改为“为人民服务”等称呼。那种红色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当中,让顾客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那份火热的情感。
  每天晚上8点之后,是顾客点唱时间,你可以请台上专业的歌手唱出你心中的歌曲,也可以自己唱出自己的心声。每每这个时间,风味楼里气氛格外热烈,有的人翩然起舞,跟演员们一起跳起忠字舞;有的人引吭高歌,唱出自己喜欢的红色歌曲。革命歌曲大家唱,我们唱来你们唱,大家热情高涨,歌颂毛主席歌颂党,卸去了工作的压力,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心存感激,珍惜这一刻的幸福祥和。
  坐在火红年代风味楼里,我一直在想,“火红年代”为济南带来了什么?中年人可以来这里聚会,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年轻人可以来这里看看,了解咱们父母所经历的事情,听一听咱们不知道的故事。说得简单一点,这里可以成为大家怀旧、交流感情的场所,说得深刻一点,这里也可以成为爱国爱党教育的平台。
  这里的太阳最红,这里的人最亲,这里使你生旧情,让你回到那个经风雨见世面的年代。当熟悉的乐曲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们相约在火红年代风味楼。

相关热词搜索:怀旧 故事 怀旧的故事 怀旧的句子 关于怀旧的古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