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北大荒”]北大荒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农村长期以来因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生态脆弱被称为山东的“北大荒”。近年来,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建设,深入探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广大农村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没有政府救助,俺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啊!”东营市东营区龙西村村民张照永看着自己的新家,言语中满是感激。张照永双腿残疾,妻子又有病,多年来一直住在低矮、潮湿的土屋里。东营市实施的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使他的住房问题得到了解决。和张照永一样,全市已有1500多户农村特困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为了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东营市着力构建起了以“三免五保五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三免”:免农业税及附加,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免城乡集贸市场管理费。
  “五保”: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500元钱、250公斤粮食提高到每人每年1300元。二是医疗保险。全市农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1%,有效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三是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供养标准由原来的2200元提高到25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97%。另外由市财政每年给每个五保老人发放400元零花钱。四是养老保险。积极拓展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农村适龄人员投保率达到52%。五是失业保险。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进城务工农民,失业保险费征缴率达到96%。
  “五救助”:一是教育救助。建立专项救助资金,使所有贫困学生都能上得起学。近两年共安排1096万元,救助考入大学的和本市的在校贫困学生1.5万人次。二是残疾人救助。建立残疾人救助金,先后救助重度残疾人9348人次,并为690户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三是自然灾害救助。近5年来,全市共下拨救灾资金3660万元,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四是老年人救助。为全市75岁以上农村老人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360元,老人们高兴的称之为“政府给的零花钱”。五是住房救助。着力解决农村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2004年建设住房3936平方米、维修住房1.3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2005年又新建住房1050套。
  “三免五保五救助”体系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条件,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帮、灾有所救、居者有其屋。
  河口区太平乡刘权村是东营市离黄河最远的一个村。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备,无法引用黄河水灌溉,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如今一条新建成的支渠将黄河水引到了田间地头,看到庄稼“喝”上了黄河水,村里的老百姓高兴地合不拢嘴。
  “用财政的钱办百姓的难事”。近5年来,东营市腾出了60多亿元财政资金用于解决老百姓的难事,同时从社会筹集资金65亿元投向“三农”,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以改善。首先是水。东营市投资6.3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全市所有农田基本达到了水浇条件。建成200公里的沿海防潮体系,为沿海生产和居民生活构建起了生态安全屏障。在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已经使42万多农民用上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其次是路。东营市投资11.5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63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开通城乡客运线路94条,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坐上便利的公交车。三是医疗。东营市投资2496万元对全市乡镇卫生院进行了集中改造,建设了规范化产科和预防接种门诊,投资建设了20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使农民享受到了便利的卫生医疗服务。四是文化教育。5年中市财政投入农村教育的资金是建市以来前17年总和的8.1倍。每所农村中小学都建立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生食宿等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孩子的就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建设了一批乡镇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大院,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
  昔日的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文化教育难的“北大荒”如今变成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的新农村。让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惠及百姓,东营市的“三免五保五救助”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阳光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北大荒 走出 走出“北大荒” 从没走出过北大荒 他们再也没走出北大荒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