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教育 [挣扎中的中国农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教育却仍然处在挣扎之中,失学儿童人数高达五千万,辍学率在7%以上,中国的文盲人数仅次于印度,高居世界第二,全球每十个文盲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新的文盲和半文盲还在源源不断地产生。近日,笔者到内蒙古、宁夏、甘肃、贵州等边远农村学校采访,在与山村教师的交流中,使我对这些边远地区的教育问题很是忧虑。
  
  一位小学班主任的重负
  
  朱佩,内蒙古锡林浩特市胜利乡四海村小学老师,这个在穷山村的教学岗位上坚守了30多年的老教师向笔者介绍:“在这穷山沟里快过了一辈子,可现在的教学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原因很简单,山里贫穷,没有老师愿意来,师资严重短缺。“我一个人带两个班。”
  一些学校包括校长在内共两人,而且都是民办的,可以想象他们的教学质量是怎么样的。贫困农村中小学均有缺少教师的问题,一个教师带几个班兼几个课种的情况很常见。朱老师就是刚上完一年级的语文,又去上四年级的数学。
  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一些小学的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目几乎从来不安排课时,课本成了摆设。许多孩子对大山外的事情几乎一无所知。
  就工资而言,一个民办乡村教师的工资就是一二百元,单靠这点钱过日子显然是不够的,以至于教师边上课边务农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些学校九点钟上课,十点就下课了。问怎么九点才上课,回答很干脆,把牛牵到坡上吃草才到学校。又问为什么只上了一个小时就放学了,回答是,我得回去晒稻谷,要不就赶不上日头了。
  
  危房下的教室
  
  笔者在贵州采访时发现,一个村里只有一间70平方米的教室,教室的正中央使用一根木头顶着一个裂开缝隙的横梁。“那天早上下雨,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房屋上发出声响,一看,房屋的横梁断裂了,我立即让同学们跑出了教室。”老师对我说。因为再没有别的教室,几位老师找来一根碗口粗的木头,顶在断裂的横梁上,同学们又回到这座危房中继续上课。在内蒙和宁夏、贵州、陕西等地贫困地区,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的教室比比皆是。
  大部分小学,设施简陋,桌椅板凳破烂不堪。四海小学全校共有四百多名学生,教室内四壁破烂,地上坑坑洼洼,多数学生坐的是砖头,黑板也有几个碗口大的坑。同学们的桌子已经维修过多次了,只要身子一晃就会发出“吱、吱、吱”的声响。有的6个学生围坐在一张旧门板上写字,门板钉上四条腿,就成了课桌。许多小学在校舍紧张的情况下,两个年级共用一个教室,三年级学生在上语文课,二年级学生自习、做作业。
  
  农村基础教育任重道远
  
  自从实行“一费制”以来,固然遏制了部分乱收费的问题,但在部分收入微薄的农村仍有一定难度。笔者来到一家特困家庭,两个小女孩,大的15岁,上到三年级就失学了,小的11岁,在上二年级,母亲是个残疾人,父亲到城里要饭去了。这里山大沟深,人们靠坡地上微薄的收成维持生计,经常十年九旱,最糟的年成会颗粒无收。
  部分实在困难的家庭,连油盐都成问题,孩子的上学当然成了一项大负担。国家统计局说,2005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如果按联合国的贫困线标准,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中国的贫困人口是2亿之多。不是亲眼所见,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农民是如此的苦:有相当数量的人每年的收入只有50多元,生活极为凄惨。
  类似的问题在西部的农村非常普遍。西部失学儿童达到五千万人,许多人去城市打工、要饭、流浪,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适龄儿童上不起学,在校学生失学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贫困上不起学,二是受到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现在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的原则,大多数农民家庭认为上大学毕业不安排工作,还不如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制约,大多数农村孩子读书都是半途而废。
  
  海内外各界人士对希望工程的爱心捐助
  
  中国的农村教育,牵动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爱心。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接受社会捐款超过30亿人民币,累计救助农村失学儿童289万,截止到2006年底捐建希望小学12559所,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2300余名。
  希望工程实施17年,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力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起了积极作用。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在30个省会城市,为希望工程捐过款的居民达63%。
  据统计,希望工程的资助对象中,80%的希望小学和受助生分布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希望工程的全部捐款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海外,有相当多的老华侨和他们的家人,省吃俭用,把大部分积蓄捐献给了中国农村的失学儿童,有些人一次性捐建多所希望小学。国际友人和富有爱心的跨国公司也纷纷慷慨解囊,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超过一半捐款给希望工程。比如,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累计捐款3350万元人民币,建希望小学72所,遍布所有的省市区,培训小学教师700多人;宝洁公司捐款1600万元人民币,建希望小学100多所;可口可乐公司捐款3500万元人民币……
  
  危机中的忧思
  
  中国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近20年,但是,农村面临的问题比发现的严重得多。
  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有170多个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
  中国的教育经费之低已成为国内外议论的焦点。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为6%;亚洲为5%;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为4%。1994年始,中国的教育经费降到只占GDP的2%(联合国的统计数字),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之少,甚至不如非洲穷国乌干达。中国的官方数字是: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亿元,占GDP的比例为2.82%。这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再加上贪污、挤占、挪用,真实的数字肯定大大低于官方的统计。
  全国仍有四分之一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西部农村中5~10%的儿童没有机会进入小学;15~30%的儿童无法接受初中教育。至于高中和大学,那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我国现行的精英教育之路,将大量的教育经费投放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少数名牌大学,而农村的基础教育却资金严重匮乏。据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份调查报告,二十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许多学校无校门、无围墙、办公桌椅大都是文革时期的产物,陈旧破烂。学生宿舍几人睡一张床,房间四处漏风。教室墙体开裂,地基严重下沉,触目惊心。全国有三分之二的省拖欠教师工资,目前已累计拖欠100多亿元。
  在农村教育投资中,只有2%由中央财政支出,省负担11%,县负担9%,乡村和农民负担78%。一直以来,“政府财力有限拿不出那么多钱”一直是官方理直气壮的挡箭牌。那么,为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第一个版本来自学术界,为每年685亿元;第二个版本来自国家统计局,为每年845亿元;第三个版本来自农业部,为每年688亿元;第四个版本来自亚洲开发银行,每年210亿元。无论哪个版本,对中国每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收入来说,比例都极小,以我国现在的财力和国力,国家完全能负担得起。
  在全国的一片反对声中,极度豪华的国家大剧院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开工建设了,总投资近40亿元。用这笔钱,可以建2万所希望小学,解决400万贫困地区儿童的就学问题。2006年,全国公款吃喝、用车、公款出国考察消费达9000多亿元。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的小县城,党政机关办公大楼和公务小轿车一个比一个豪华,公车达到四百多万辆。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把9.3亿农民兄弟排除在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复兴,改革开放的成果理应让最大的弱势群体――我们的农民兄弟及其子女享受到。
  试看今日的大学校园,有几人是农家子弟?2003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报告》显示:在校大学生人数城镇是农村的29倍!这与农民占总人口80%的比例相比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GDP)年均增长达9%左右,高居全球第一。但是,当前的教育危机给中国的现代化预示了一个不确定的前景:对占总人口80%的农民的教育的漠视,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急剧扩大,这既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也导致了人才危机。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农村教育 挣扎 挣扎中的中国农村教育 中国农村教育 中国农村教育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