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大学创办全国首个“信访专业”的背后:环保督察首个信访件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009年6月,辽宁沈阳大学增设全国首个“信访专业”,引发热议。 存疑的论调是,信访是否能构成专业?针对信访需要开设什么课程?甚至有人对信访制度的存在本身都有质疑,一所地方性大学为何还要去办信访专业。
记者调查发现,信访专业出现的背后,还另有深刻的社会现实。
市委书记动议设信访专业
在大学增设信访专业的动议,起始于去年4月。
当时沈阳信访局局长陈国强陪同市委书记曾维考察。他说,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人手少。曾维提议,能否让沈阳大学研究办一个信访专业。
陈国强将意见转达给校方。
不久后,曾维考察沈阳大学,又一次提到希望沈阳大学能为沈阳的发展服务,培养适用的人才。
校党委副书记李梦玲意识到这是解决学生就业的好机会,便开始着手办理。
先是校方组织开会讨论。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凡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都应该培养,学校决定由政法学院开办信访专业。
信访人员需要掌握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各种相关知识。而沈阳大学又是所综合性大学,门类较为齐全,学校有这个授课条件。
2008年5月6日,沈阳大学向沈阳市委提交了《关于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的报告》,表示沈阳大学“将集最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全力办好信访专业”。
老工业城市革新信访制
“让学校开设信访专业也是出于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素质的考虑。”沈阳市委副秘书长兼信访局局长陈国强接受采访时说。
他说,过去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加上信访机制不健全、效率不高,引起群众不满。
而且,沈阳又是一个信访量巨大的城市。2008年以前,全市群众到各级各部门的访量每年都在16万人次左右。进京访、进京非正常访居高不下,占辽宁省的40%以上。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的进京访,沈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进京非正常访达到330案,在辽宁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13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副省级城市大连是60多案。
“这和沈阳是个老工业基地有关。”陈国强分析说。
由于企业改制、破产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这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问题。同时,退休教师待遇、非法集资、涉法涉诉等新问题、新情况又不断出现。
“新老矛盾碰头叠加,人们大量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陈国强说。
去年1月,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曾维调任沈阳市委书记。随后一场意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解决信访积案的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去年4月17日,“标本兼治、化解积案、减少新案”的“百日会战”在沈阳展开。
也正是在去年4月,陈国强从审批大厅主任一职调任为信访局局长。
随后,陈国强的手机号码很快在上访群众中传开,甚至还被以500元的价格倒卖,现在他的号码已经不再神秘。
让“信访”扩权
沈阳改革信访机制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把信访部门的职能定位由过去的“转信”改变为“办事”。
具体做法是,在信访局下,又设立了一个机构――信访大厅。它是全市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大厅主任由信访局长陈国强兼任。
这个大厅面积7416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
全市18个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在大厅里都设有信访接待室,并有代表进驻,直接参与解决群众来访的问题。这些部门包括公安、土地、农经委、教育、劳动等部门。
这些代表的职务还在原单位,但组织人事关系进入大厅,以实行双重管理。他们的年度考核、干部选拔、推荐都由大厅负责。陈国强说,这样能使信访局对大厅工作人员更具有约束力。
此外信访大厅还设有综合办公室,负责处理这18个部门单位职责之外的信访事项。
信访大厅还组建了一支100人队伍的信访热线,24小时接听信访电话,全年无休。
沈阳市信访大厅于去年6月2日正式运作。厅内摆有鲜花、饮用水、休息椅。进入大厅的信访人员无须填写个人信息,代之以电脑自动识别身份证,随后,工作人员会根据上访者的诉求分类排号。
信访局长陈国强将该厅称为五星级大厅,截止到今年3月,沈阳市信访大厅累计受理群众来访39000多件,办结37420件,办结率95%。
在本市上访的办结率提高后,沈阳市进京访的人数大幅下降,去年正常进京上访人数下降72%,非正常访下降了73%。
去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进京非正常访为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无一人进京上访。
信访大厅急需信访人才
当信访大厅开始运作后,陈国强发现要做好信访工作需要大量人手,而原先的信访局只有80人,且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他向市委书记曾维提出这个问题。曾维表示可以先在沈阳大学招一批大学生。
王冲也就乘着这个机会进了信访大厅工作。王冲去年7月毕业于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个专业的往届毕业生一般都进中学当老师。去年4月,王冲正在一所中学实习,突然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说学校要招一批学生进入即将成立的信访大厅工作,王冲当即答应。
沈阳大学先后为大厅输送了80名学生,有的在接待室工作,有的在信访热线工作。
目前,沈阳市信访大厅有工作人员380人,超过了辽宁省信访局的人数,也超过了国家信访局的人数,被称作“全国第一大厅”。
而且陈国强发现,相比原来的工作人员,新招收的大学生,专业知识过硬,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强,富有朝气,给信访大厅带去了青春的活力。
陈国强说,这也是当时建议高校设立信访专业的原因。
由于招生计划有限,所以2009年还是用原来法学专业的名额招收法学(信访方向)的学生,招生人数与去年一样,还是35人。
考虑到沈阳急需信访人才,而一届学生的培养也需要四年的周期。沈阳大学目前已经计划对07级、08级法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增加信访学概论、公共管理、实用心理学等信访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输送信访人才。
沈阳市信访局副局长崔革新对此非常欢迎:“我们恨不得今年就有一个班的毕业生。”他说各区县都在加强信访大厅工作,缺人手,只能从政府部门内部调剂,今后几年肯定还要人。
沈阳信访局长“设置”新课
翻开沈阳大学信访专业的课程设置,其中有一门课程是风险评估学。这是在信访局长陈国强的建议下开设的。
这一想法也是源于沈阳信访制度的改革实践,
去年7月,沈河区进行城市拆迁改造,中街一带的建筑都已拆除完毕,只剩一座天主教堂,因为拆迁补偿的分歧,僵持不下。天主教徒将情况反映到市宗教局,宗教局反映给信访大厅。
信访大厅立即组织对这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觉得可能会引发重大上访,于是叫停了这一拆迁。
陈国强说,过去的信访工作往往是“找后账”,沈阳市委研究分析后,把信访稳定风险评估纳入信访工作新机制之中,强化事前预防。
沈阳市信访大厅的信访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由40人组成,来自法律、房地产、社会学、金融等领域。
为了使制度具有刚性,市委、市政府决定,凡未按程序进行评估或未采纳评估意见,造成决策失误、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项目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去年6月到现在,信访大厅已对全市42个项目进行评估,叫停了4个。
目前,信访专业方向的课程已经设置好,在法学主干课的基础上增设了12门课程。
信访学概论、公共管理学、社会调查、档案管理、心理学等都是这个专业方向学生要学习的课程。作为综合性大学,沈阳大学的老师能满足授课需求,此外还会在信访实务部门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工作者给学生授课。
国家信访局长“很高兴”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赵威有一个感受,目前法学专业的学生出路越来越窄,“在法学基础上加一个信访方向是为了给学生多一条出路。”
他强调,学校进行的依然是法学教育,学生毕业后有多种选择,可以进入司法部门、当律师。如果学生能进入信访部门工作当然不错,但目前在民间、在社区也需要人才解决纠纷、投诉,这也是信访专业方向学生需要学习的。
赵威说,学院实际培养的是社会工作者,但这个外延太大,用信访命名,显得专业性更强。培养的是信访人才,而不是信访干部,不能误解这些学生毕业后就进入信访部门成为公务员。
信访局长陈国强对沈阳大学的信访专业寄予着厚望。他说,今后信访局每年会向信访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会对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
他不担心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一年才招35个人,全市、全省有那么多信访部门需要人才,怎么都能就业,当然如果要成为公务员还要考试。”
针对社会上对信访制度本身的质疑,陈国强觉得信访制度的存在是个事实,没有必要争议。
陈国强认为,市委书记提议设立信访专业方向,是沈阳市信访工作改革的一部分。党中央国务院现在要求地市级信访部门凡事要解决,所以信访部门就必须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陈国强曾向国家信访局局长王学军汇报此事。“王局长很高兴,还提议可以设研究生班,培养高级人才。”
相关热词搜索:信访 首个 创办 辽宁沈阳大学创办全国首个“信访专业”的背后 开设首个信访专业 沈阳大学全国首设信访专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