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聋人的语音、正字法意识和概念知识结构]先天盲聋人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 先天聋人对书面词语基本没有语音意识。他们主要采用视知觉策略识别书面词语,其词语词法技能发展滞后。由于缺乏语音经验,他们大脑皮层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概念知识结构也呈现不对称性。尽早实施手语教育和正字法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聋儿童的手语语音意识和书面词语识别技能,也能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常发展。
关键词 先天聋人,语音,正字法,知识结构。
分类号 B842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载体。由于长期进化,人类具有功能强大的语音编码机制[1]。但是,这一功能被剥夺了的先天聋人(以下简称聋人)有语音意识吗?他们在书面词语识别中采用什么策略?他们的概念知识结构和正常人一样吗?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目前对聋人书面词语识别的加工过程还不很清楚,但是,在聋人的语音意识、正字法技能、概念知识结构和大脑皮层结构特点方面还是取得了较为一致的证据。
1 聋人的语音意识
语音意识开始于对单词之间声音是否相似的觉知,是对单词语音组成的清楚认识,包括对押韵和首韵的探测能力和对单词音位的分离、计数或操作能力。语音意识在书面语言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2]。从小就缺乏语音输入的聋人能否发展正常的语音意识,这将影响他们书面语言识别过程中相关策略的应用。研究表明,聋人如果接受口语训练,似乎可通过唇读发展类似于正常人的语音意识。但是,唇读提供的信息极有限,虽然可以识别规范元音,但辅音识别却不容易。而且,发音方式和发音位置更不是可以通过视觉识别的。人们通过单词拼写、词语韵律判断、词汇判断、同音词-图片匹配和短时记忆广度测量等任务,考察不同年龄和不同教育背景聋人的语音敏感性,对聋人的语音意识发展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推测。
1.1 来自拼写任务的证据
拼写是考察聋人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的有力工具[3]。接受口语教育的聋少年拼写图片名称时,其错误模式和语音唇读现象相似,他们对符合语音规律的单词出现较多拼写错误。英语和法语国家的聋学生,拼写单词时主要依赖其对词视觉模式的敏感性,他们不会为词形-音位对应不规则现象所愚弄。聋儿童的拼写错误主要是非语音的,他们企图再生单词的总体形状而不是单词的语音结构。
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儿童所以犯字母省略或增加错误较少,是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单词中有多少音位。而SL(Sign Language)聋儿童辅音错误较多,这意味着他们的语音意识是基于唇读的。他们有些错误极其低级,如出现随机的无意义拼写,省略整个音节,只拼写出单词的首字母等等。这样错误一般只发生在初入学者身上,在正常的2、3年级小学生身上都很少出现。
1.1.1 SL聋儿童的音位意识比ESL正常儿童差
以ESL正常儿童和SL聋儿童(手语为主要语言)为被试,随机呈现图片,要求看图拼写英语单词,考察其拼写错误,结果如表1所示[2]。 表1 两组被试拼写错误特征对照 错误类型 ESL正常儿童与聋儿童的错误率对比 1 元音替代错误 ESL 正常儿童>SL 聋儿童 2 元音和辅音两种替代错误总数 ESL 正常儿童>SL 聋儿童 3 辅音省略错误 SL 聋儿童>ESL 正常儿童 4 元音和辅音两种省略错误总数 SL 聋儿童>ESL 正常儿童 5 辅音错误 SL 聋儿童>ESL 正常儿童 6 元音错误 SL 聋儿童正常儿童 7 音节省略错误 SL 聋儿童>ESL 正常儿童 8 无意义反应(随机的无意义错误拼写) SL 聋儿童>ESL 正常儿童
1.1.2 聋儿童的音位意识极其薄弱
对幼儿园的聋儿童、听力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实施 ERSI(Early Reading Screening Instrument)测量,分析四项子测验得分和总分,以确定不同被试间音位意识的差异[4]。结果发现,听力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表现类似,而聋儿童的拼写分数却低于其他两组被试。聋儿童的拼写错误与唇读、手语和手指拼写有关,他们比正常儿童有更多的拼写拒绝现象(拒绝完成某些具体的词语拼写任务)。而且,在拼写错误比例上,正常儿童60%~80%的错误都包括语音错误,但是,聋儿童的语音错误比例却不到20%[3]。研究者认为,在口语环境下成长并接受手语训练的聋儿童,他们学习拼写时,用视觉编码和触觉-肌肉运动编码来映射单词语音。因此,聋儿童有其独特的拼写模式。
1.2 来自SL研究的证据
1.2.1语音环和SL
在短时记忆中,正常人靠言语编码回忆语音信息。根据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5],工作记忆包括:(1)中央执行系统;(2)视觉-空间画板;(3)语音环。语音环又有两个组成部分:语音存储和语音复述。语音存储负责存储自动进入的听觉信息。语音复述负责复述并重新激活消退着的语音表征,使其不断刷新防止储存消退,同时还可将书面语言转换为语音代码储存在语音储存中。语音环的结构可由语音相似效应和词长效应证明。语音相似效应即语音混淆现象。语音环依赖语音编码。因此,若项目间发音相似,则富有特色的语音特征就少,所以就容易混淆和遗忘[6]。词长效应指当单词长度增加时,记忆广度会下降。因为单词越长,发音就越长,复述也就占用更长时间。这样,在给定时间内,复述次数就会减少,回忆时记忆痕迹消退的可能性就大[7]。但是,语音编码并非工作记忆系统的固有特征,工作记忆的编码类型取决于人的语言发展经验[8]。
SL有类似于口头语言的亚词汇结构。手形、手位、手动和手掌朝向是基本的手语语音成分。研究表明,较早接受SL或接受SL强化训练的聋儿童,他们在韵律判断和韵律产生任务中,表现比其他聋儿童好。SL被试在回忆系列呈现名称押韵的图片时,准确性低于名称非押韵图片;对多音节名称的图片的回忆,准确性低于单音节名称的图片。使用美国手语的聋儿童能够区分手语和手指拼写之间的差异。就像正常儿童知道man和mom都以同样辅音开头一样,他们能从单词中分离出手形。因此,以手语为主要交际手段的聋人,其工作记忆系统可能有类似于正常人的语音环部件:SL语音环。
1.2.2 SL聋人SL语音环的验证
有研究者以SL熟练程度不同的三组聋人为被试,以5种单音节词表(表2)为实验材料,要求被试根据SL录像按正确顺序回忆单词序列,考察被试的词表回忆错误[9]。结果发现:(1)如果词表单词押韵,聋人的反应准确率就出现恶化,即在SL输入时,短时记忆出现与SL语音系统相联系的特殊相似性效应。(2)被试对口形相似和手位相似的词表反应的准确率低。这说明,SL进入语音存储,并以口形和手位语音成分保留在短时记忆中。(3)SL熟练组有较大手形相似性效应。对SL刺激的即时顺序回忆体现了类似于听觉言语的SL语音环。不过,SL语音环对记忆项目的视觉相似敏感,对项目的声学相似不敏感。
1.3 来自希伯来语的研究证据
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希伯来语单词的元音信息体现在辅音字母串下附加的元音标识符中。不过,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这样的元音标识符就显得多余,不再出现在印刷材料中。人们利用希伯来语的这种特性来研究聋人的语音加工机制。 表 2 5种验证SL聋人SL语音环(9 个单词)单音节材料的元音 元音特征 说明 缩写 押韵 控制押韵 手位 口形 控制手位/口形 发音相同、口形相同和SL手位相同 发音尽量不同、口形不同和SL手位不同 SL 手位相同、发音不同和口形不同 口形相似、发音不同和SL手位不同 发音不同、口形不同和SL手位相同 R CR HP MS CHP/MS
1.3.1 元音标识符对于手语聋人无语音价值
以正常人、在口语环境下成长的聋人和以手语为主要交流手段的聋人(SL聋人)为被试,使用希伯来语常见名词为目标刺激,刺激或者无元音标识符,或者有正确元音标识符,或者有错误元音标识符但语音正确,或者有错误元音标识符且语音错误。告知被试可忽略元音标识符,尽快决定某个名词是否属于某个语义类别[10]。结果发现,口语环境下成长的聋人,单词识别策略主要决定于语言的形态特征。他们加工语音扭曲的名词显著慢于加工有正确元音标识的名词,错误也显著增加。但对字形扭曲但语音未改变的名词,却未出现高的错误率。这表明,口语环境下成长的聋人可能使用语音策略加工目标词。
SL聋人的加工模式却大不相同,三种标识刺激对判断反应时的影响一致。虽然其他两组被试对无标识和有正确标识的名词有相当的加工效率,但SL聋人分类正确标识名词所需的时间显著长于无元音标识符的名词。因此,SL聋人似乎受名词是否标识影响而不受标识是否错误影响,即SL聋人在刺激分类判断中似乎不受刺激的语音特征影响。或者说,他们不理会刺激的语音特征,而仅通过字形信息实现对目标词的加工。因此,对于SL聋人,元音标识符仅是视觉干扰,没有语音价值。
1.3.2 聋人依靠正字法策略加工书面词语
虽然有些聋人在书面词语识别中似乎能使用语音编码,但是,更多证据支持聋人无语音意识的观点[3]。事实上,聋人看似有语音意识的现象可能是他们阅读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学习阅读的前提[11]。如果聋人没有内化的语音知识,他们又如何协调单词识别?
有研究者要求聋人和正常人判断希伯来语词对的单词是否相同,重点研究两组被试在非语音编码、加工速度和准确性上的差异,确定被试判断是否受词对中音节多少影响。词对分为4种:单音节PI、单音节CI、双音节PI和双音CI。PI代表外形完全相同的词对,CI代表意义相同但外形不同的词对 [12]。结果发现,被试对PI词对的判断比对CI词对的判断既快又准。这说明,被试对CI词对的加工可能受某种概念性知识调节。拼音文字系统的字形代表音位,相关概念性知识也应是语音性的,两组被试应受到音节信息影响而导致判断差异。然而,这种假设没有得到支持,两组被试对双音节词对的判断都快于对单音节词对,所以,单词的内在视觉特征可能仍然是促进双音节单词对加工的因素。两组被试之间缺乏差异也说明,聋人加工书面词语的知识发展没有受到阻碍,他们加工书面词语使用的策略准确而且有效。在词对加工过程中,两组被试对实验刺激的语音特征都不敏感,即在希伯来语中,被试不依赖词语中的语音信息进行词对判断。
为进一步考察聋人在书面词语及其意义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研究者们增加图片刺激。结果发现,不论是语词刺激还是图片刺激,两组被试判断刺激对时都不依赖语音信息,这就排除了语音对词对判断有潜在影响的可能。因此,语音在书面词语加工中起重要作用的观点没有得到支持,聋人单词加工能力严重受损的观点也没有得到支持[1]。既然语音在这种调节中不起作用,则正字法知识是唯一起调节作用的因素。即,和图片对判断不同,词对加工需要正字法知识协调。
2聋人对书面词语的词法技能发展滞后
2.1 正常人书面词语的识别过程
书面词语识别是在词形和意义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在聋人书面词语识别研究中,人们经常引用Frith的单词识别模型作为理论指导[2,3,13]。根据Frith的单词识别模型[14],儿童单词识别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注意单词的整体形态结构或注意单词的突出特征(如词长、词形和突出字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和识别单词。随着经验增加,儿童对词形和声音之间的联系逐渐明确,开始掌握一些简单的形-音对应。第二阶段,儿童开始使用字母策略,根据形-音规则,分析单词的字母组合,逐渐掌握单词切分技巧,词汇量开始快速增加。第三阶段,根据词位结构特征,把单词分析成较大的正字法单位,逐渐熟悉字母组合和单词结构。娴熟的读者快速识别单词的过程是:(1)去掉词缀暴露词根。(2)在心理词典中查找词根含义。(3)整合词根与词缀意义,获取整词含义。因此,词法知识决定读者能否成功预测多词素陌生单词的可能性[15]。显然,初学者开始依赖词形-音位对应,随着语言实践增加,这一过程逐渐自动化,把词语中较大字母组合的形-音联系固定在记忆中。当看到一个单词时,注意单词的词形,分析单词组成,跳过语音解码阶段直接通达词义[13]。
2.2 聋人书面词语识别及其词汇困难
聋人的语言发展受听觉经验缺乏的严重限制,他们不能在书面词语识别过程中利用语音信息[15]。因此,聋人把书面词语纯粹当作视觉模式对待,他们仅通过词形文字策略进行词语识别。单词的整体形态结构或突出特征,是聋人获得基本词汇识别的关键要素[2]。对聋人来说,词形组成部分一开始就是有意义的。当遇到多词素单词时,他们绕过词形携带的语音信息,根据词形分析完成词语识别[1,3]。
对于拼音文字,词法加工可使读者直接通达词义。但是,如果聋人不能很好地掌握词法技能,他们加工书面词语的唯一途径是记忆字母组合及其意义之间的独特联系,那么他们将面临两方面困难:(1)要学习的词汇不断膨胀;(2)词形差异越来越细腻,难以从整体形态上区分大量单词。事实上,多数聋儿童都有严重的识字问题。当他们15、16岁时,多数人的识字技能只相当于10岁儿童[3]。大部分聋儿童随年龄增长都有词汇发展滞后现象,他们在词汇方面的具体问题表现为:(1)词汇量小;(2)某些类别的词语欠缺;(3)对任何给定词语的含义掌握面狭窄;(4)不能利用曲折和派生词缀进行词法分析等[17]。
2.3 聋人书面词语词法技能发展滞后
对聋人单词识别过程目前仍知之甚少[12]。如果聋人在书面词语识别中缺乏语音分析,那么,作为补偿策略,他们应使用词形分析来识别书面词语。有人以正常和聋大、中学生为对象,比较他们对英语单词的词素切分能力和词素含义的掌握。和预期结果不同,虽然聋大学生比正常中学生有更多的阅读经验,特别是有更多的学术阅读经验,但他们在单词切分技能和词素意义联系方面表现仅接近正常中学生。而且,聋大学生中很少有人认为阅读是件令人愉悦的事情[15]。以阅读能力匹配的聋大学生和正常中学生为被试,进一步考察他们词法技能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在词根和派生词缀含义的掌握方面,还是在含有多种词素的单词切分方面,聋大学生都不如阅读能力相当的正常中学生。对具体词素知识和单词切分能力进行项目分析发现,正常中学生明显比聋大学生有较强的词法技能[17]。显然,年龄大的聋大学生的书面词语词法技能发展滞后于年龄小的正常中学生。
3 聋人的概念知识结构不对称
知识是系统的、分类组织的。知识组织受个人文化经验影响。聋人虽然在构建、识别和记忆空间顺序时较准确,但是,长期的视觉语言加工经验改变聋人的认知活动。虽然聋儿童能较好地回忆不需命名的图片,如不熟悉面孔、几何设计图、地点场所等,但在依据记忆对图片进行命名的任务中,他们的短时记忆广度较小[18]。
聋学生的概念结构缺乏系统性。概念之间联系较弱,较难以通达。有人使用类别名和类别成员名为实验材料,要求聋哑、学生和正常学生每看到一个单词就写出第一个想到的另一个单词。结果发现,聋学生在类别-成员关系方面出现不对称现象(见图1)[18]。从类别成员到类别名联系方面,聋学生和正常学生彼此没有差别。但是,从类别名到类别成员的联系,聋人比正常人弱,聋人不大容易自动激活从类别名到类别成员之间的联系。
当遇到具有普遍含义的术语时,聋学生不会自动激活相应类别概念下的部分成员,这将影响语言理解,影响对不同概念、物体、情景或事件间的相似或差异的识别。研究者进一步使用6种类推关系(类别和上属类别关系、类别和类别成员关系、同级类别或成员关系、协音关系、部分和整体关系、预测关系)任务,以多项选择题形式,限时测量被试对各种关系的反应。结果发现,聋学生对每种类推关系问题的解答都少于控制组[18]。
与单词关联任务不同,分类任务不仅需要激活词语知识,还需要识别单词之间的可能关系,需要一定水平的知识和分析技巧。这种行为的深层过程可能是自动化的。但是,只有通过反复激活和使用,有关联系才能在需要时自动激活,成为个人复杂学习和行为的策略组成部分。聋大学生能给出类别成员所属的基本类别名称,但他们的概念知识结构比较松散,他们对不同信息的加工水平趋于集中在单个项目上而不是集中在项目之间的关系上[18]。
其实,除遗传因素外,主要由于不能接受听觉刺激和过多依赖视知觉经验,聋人大脑言语运动皮层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他们大脑两半球间的连接呈非对称性[19]。正是这种语言经验欠缺和大脑神经结构发育异常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聋人概念知识结构的不对称性。
4结语
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发展取决于人的认知和语言活动。聋人的语言活动受到严重限制,他们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受到严重限制,因此,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可能像正常人那样得益于语言发展的促进,他们大脑的相应皮层发育不健全,概念知识结构呈现不对称性也是必然的结果。因此,为聋儿童创造适当环境,使其能尽早、尽量多地参与社会交际,引导他们在获取和组织知识过程中发展能力,是聋人研究者和教育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对于拼音文字而言,语音加工是学习书面词语不可缺少的认知活动。由于缺乏语音刺激,聋人基本未发展出正常的语音意识,他们主要依赖视知觉识别书面词语。而且,聋人的词语形态结构知识和词法技能普遍不如正常人。也正是因为缺乏语音经验,导致聋人正字法技能薄弱。不过,口形识别训练和手语教育能帮助聋人发展较好的手语语音意识,正字法教育也有助于提高聋人书面文字加工能力。而且,考虑到语言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对聋人实施相关教育应尽量早。不可否认,聋人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比正常人更加依赖于所受的教育。在为聋人提供相应环境实施相关教育中,跟踪他们的语言技能发展,将有助于揭示他们语言加工的心理机制。
汉字是表意文字,中国聋人的汉语正字法技能可能较少受语音意识影响。遗憾的是,对汉语环境下聋人书面语言加工的研究还不多见。研究汉语聋人书面语言加工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不仅能促进对聋人语言心理机制的研究,而且还会对普遍的汉语认知理论的发展提供必要证据。
参考文献
[1] Miller P. Processing of written word and non-word visual information by individuals with pre-lingual deafnes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2004, 47(5): 990~1000
[2] Sutcliffe A, Dowker A,Campbell R. Deaf children"s spelling: does it show sensitivity to phonology?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1999, 4(2): 111~123
[3] Harris M, Moreno C. Deaf children"s use of phonological coding:evidence from reading, spelling, and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2004,9(3): 253~268
[4] Allman T M. Patterns of spelling in young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students.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2002, 147(1): 46~64
[5] Baddeley A D. Working memory. Oxford,England:Clarendon Press, 1986
[6] Conrad R. Acoustic confusion in immediate memory.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64, 55: 75~84
[7] Baddeley A D, Thomson N, Buchanan M. Word length and the structure of short-term memory.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75, 14: 575~589
[8] Leybaert J, Lechat J.Phonological similarity effects in memory for serial order of cued speech.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2001, 44(5): 949~963
[9] Fleetwood E, Metzger M. Cued-language structure: an analysis of cued American English based on linguistic principles. Silver Spring, MD: Calliope Press, 1998
[10] Miller P. Communication mode and the processing of printed words: evidence from readers with prelingually acquired deafness.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2002, 7(4): 312~329
[11] Musselman C. How do children who can"t hear learn to read an alphabetic script?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2000, 5: 11~31
[12] Miller P. Processing of written words by individuals with prelingual deafnes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2004, 47(5): 979~989
[13] Gaustad MG. Morphographic analysis as a word identification strategy for deaf readers.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2000, 5(1): 60~80
[14] Frith U. Beneath the surface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In Patterson K, Marschall J, Coltheart M. Surface dyslexia. London: Erlbaum, 1985. 301~330
[15] Gaustad MG, Kelly RR, Payne JA, et al.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morphological knowledge applied to printed English.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2002, 147(5): 6~21
[16] Mahony D, Singson M, Mann V. Reading ability and sensitivity to morphological relations. Reading and Wri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00, 12: 191~218
[17] Gaustad M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chievement and morphological word analysis in deaf and hearing students matched for reading level.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2004, 9(3): 269~285
[18] Marschark M, Convertino C, McEvoy C, et al. Organization and use of the mental lexicon by deaf and hearing individuals.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2004, 149(1): 51~61
[19] Bogolepova IN, Malofeeva LI, Belogrud TV.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peech motor cortex of the frontal area of the brain of a deaf mute child. Neruoscience and Behavorial Physiology, 2004, 34(2): 199~202
相关热词搜索:正字法 聋人 先天 先天聋人的语音、正字法意识和概念知识结构 先天聋人的语音 正字法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