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传人李玉芙|李玉芙教唱凤还巢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出身梨园世家,豆蔻之年便得到梅兰芳、马连良、袁世海等大师的赞誉和提携,北京戏校的三好学生、首届第一号毕业生;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作为代表团的艺术主力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经常被派往怀仁堂和中南海参与各种会议的文艺慰问活动,先后作为几个剧团的台柱子赴全国各大城市巡演,领衔主演多个精品剧目出访亚、欧、非诸国和港台地区,获得过许多重大奖励;2009年被礼聘为电影《梅兰芳》指导京剧并给黎明说戏……李玉芙的个人经历无法用只言片语概括出来。然而,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艺术家私底下非常平实,面对面地采访更像是话家常。作为梅兰芳的亲传弟子,李玉芙为人低调谦虚,从她口中听到最多的是梅兰芳大师和诸位梨园前辈的轶事佳话,是她对梅派艺术几十年研究的领悟以及对梅兰芳大师人品的敬仰。
  
  一世梅缘
  李玉芙的父亲李妙兰是喜连成第一科“喜”字辈学生,学的是青衣。后来,投师于吴菱仙及陈德霖门下,除与梅兰芳、姜妙香等有同门之谊,并曾同台献艺外,较长时间与时慧宝合作。后来在东北教戏,学生中有云燕铭、秦友梅等。李玉芙有七位哥哥,除四哥从事杂技专业之外,大哥、二哥、三哥、五哥、七哥都曾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1952年,梅兰芳先生的剧团来哈尔滨演出,李玉芙被选中演宫女。梅先生注意到了这个扮相俊秀的小宫女,得知她原是李妙兰的女儿,幼年丧母,父亲李妙兰又于1951年离世,便建议李玉芙报考中国戏曲学校,并留下一笔路费交给了李玉芙的哥哥。不久,马连良和袁世海先生来哈尔滨演出,发现李玉芙后,联名写信将她推荐到北京梨园公会新成立的艺培学校。就这样,年仅13岁的李玉芙,用梅兰芳先生给的路费,拿着马连良袁世海先生的推荐信,来到了北京。
  第二年,艺培学校改名为北京市戏曲学校,全校学生一百单八将,李玉芙是重点培养对象。回忆起来,父亲在东北教戏那么多年,无形中熏陶得李玉芙基础比一般学生厚实些,求学之路非常顺利。当过三好学生,1957年还被选派参加了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梅派戏《廉锦枫》。1959年毕业,在拥有张学津、李崇善等众多英才的首届毕业生中,李玉芙拿到学校第一号毕业证书。
  毕业后,李玉芙幸运地被挑选进梅兰芳京剧团,开始重点学习梅派戏。所有经典梅派戏,在戏校学过的深加工,没学过的抓紧学。梅剧团的演出任务非常重,一个月演40多场。星期天早上9点开演,李玉芙说在梅剧团那10个月,演出的基础打得特别牢,正是得益于密集的演出任务。另外,梅先生所用的“老带小”、“学、演、看”的教戏方法,让李玉芙受益颇多。“坐在第一排看梅先生演戏,跟梅先生的搭档演对手戏,舞台上学到的东西跟课堂教学是没法比的。在梅剧团的那段日子,我的艺术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于父亲曾经在戏班搭班唱戏,李玉芙知道搭班唱戏的苦。但是来到梅剧团之后,李玉芙发现这里风气特别好,老艺人对待年轻人都很爱护,完全没有歧视和欺压。“梅先生的为人在那儿呢,身体力行,影响了整个梅剧团的风气,也影响了我一辈子。”让李玉芙难忘的是1960年大年初一,9点开场,李玉芙演《凤还巢》。8点半左右,听见后台有些骚动,原来是梅先生亲自给大家拜年来了。老板亲自到后台给演员拜年,这在过去的剧团中简直难以想象。梅先生对演员的关怀细致入微,自掏腰包给大家提高伙食,夏天给大家买凉席。李玉芙由衷地说:“陈毅评价梅兰芳为‘一代完人’,在我心中,梅兰芳先生就是完美的。”
  
  轰动国际
  1960年,在周恩来总理和彭真市长的关怀下,成立北京市实验京剧团。李玉芙与多数北京戏校首届毕业生被调入该团,并在建团演出剧目《雏凤凌空》中,担任女主角杨排风。杨排风的人物塑造打破了行当的界限,将青衣、花旦、武旦的表演融于一身,这部戏获得巨大的成功,李玉芙更是凭借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享誉菊坛。
  “文革”后,李玉芙拍了不少新戏,像《风雨千秋》《东方夫人》《海棠峪》等,其中,《东方夫人》改编自《虹霓关》,李玉芙将女主角“东方明珠”的形象正面塑造,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是救活了一出戏。
  1979年,李玉芙接到任务,访问希腊、土耳其、突尼斯等5国。没想到,中国国粹在希腊引起了轰动。在雅典,石头构造的盆式露天剧场,挂不了布景,只打了一个幻灯,字幕是希腊文。那是旅游旺季7月份,台下坐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希腊文的字幕形同虚设。因为是政府交流任务,李玉芙他们没有任何费用,没想到希腊承接演出的却是地道的商人,完全按照商演售票。后来李玉芙听说人家卖座了,没想到票卖得特别火,到后来站着的观众都有。最后一天,老板主动邀请访问团一行80多人去他的花园里烤肉,感激中国这些杰出又免费的演员让他赚了钱。
  李玉芙演的是整出《白蛇传》,一个凄美的中国爱情故事,唱到高腔,台下竟然也掌声连连。李玉芙后来琢磨出来,剧目选得好,《白蛇传》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有武打,有舞蹈,有唱念,即使没有字幕,观众也能理解剧情。
  1982年,李玉芙到日本演出,这次是正规的商演,海报上打的是李玉芙的名字,这也意味着李玉芙每场都得登台。日本NHK剧场,可容纳3600人,场场爆满。李玉芙他们在两个月中走了24个城市,李玉芙的腰瘦了一寸半。说是商演,报酬只有1.6万日元,仅够买一个半导体。虽然日本之旅很累,也没挣到钱,但是李玉芙看重的是此行的意义,“把京剧在日本的24个城市普及了一下。这个很重要,比商演的意义重要。”
  
  传承梅派
  1995年,在梅葆玖的努力下,梅兰芳京剧团恢复建制,力邀李玉芙“回家”。此时离李玉芙退休还剩3年,但她毅然回到了梅剧团,经常演出,并多次赴港台、国外演出。从纪念梅兰芳逝世一周年演出,到后来历次纪念演出,李玉芙场场不落。2009年元旦,李玉芙一人独挑大梁在香港演出三场,第二天的《穆桂英挂帅》由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现场直播。年逾七旬的李玉芙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有一年的大年初一,突然接到救场电话,毫无准备的李玉芙慌慌张张化妆上场,词都差点忘记了。除了梅剧团,北京京剧院的演出李玉芙也不少参加,像《穆桂英挂帅》《生死恨》《凤还巢》这些大戏都是从头唱到尾。
  几十年来,李玉芙一直在反复观看梅兰芳先生的演出录像,结合年轻时梅先生的亲授,潜心钻研梅派艺术。“每逢梅先生演出《贵妃醉酒》的时候,都让我坐在第一排。我非常清楚地看到了梅先生是怎么演贵妃的。唐明皇爽约,杨贵妃心里很难受,但她身份在那儿,又不能表现出来,又要让观众看出来内心的难受。我那时候就看梅先生的眼神,技巧的表达,似醉非醉,一会儿笑出来了,可又不是正常的笑,心里很痛苦。梅先生无论唱念做打,每一方面都非常美,而对人物的塑造更是细腻准确。”梅先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排演大戏《穆桂英挂帅》时,李玉芙刚进入梅剧团,发现梅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为了塑造穆桂英这个人物,一点都没有偷工减料,唱有慢板、二六、高腔、流水,还有繁重的身段,甚至使用了一些武生、花脸的身段。李玉芙说:“梅先生是最不保守的人,他一直在破行当,《宇宙锋》到1955年以后还改了词。我晚年一直在看梅先生的作品,他一直在化,大象无形。梅派怎么那么美?你要反复地不停地琢磨,才能慢慢理解。”李玉芙将这些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学生。
  李玉芙认为,流派是推动京剧前进的重要力量,但是流派的继承并不是全然的模仿,而是将艺术家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掌握。“梅先生之所以成为创派之人,他最不保守了,不断地更新。他教我的时候就说:‘你年轻,这个地儿你按我年轻时候那样唱高腔。’从他这种精神你就能理解,因人而异,不要死学老师。你要理解、掌握了梅派的风格特点,再唱肯定有你自己的东西。”
  李玉芙的书名“梅派传人”是由前文化部部长周巍峙题词,李玉芙说:“‘梅派传人’这四个字对我来说很重了,因为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的代表,把他传承下去很不容易。我不是靠那几出戏在教人,我是在不断地琢磨,一边学一边教。我觉得‘梅派传人’就是:梅先生传给我了,我要往下传,不断地加深我的理解,传给我的学生。”李玉芙是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和流派班的导师,教过的学生有第五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金奖获得者张慧芳、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擂台赛的参赛者杨丹阳、马娜,还有个业余的学生何晓飞,在天津参加“和平杯”国际票房大赛成为十大名票之一。此外,美国、台湾、新西兰、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也有六七十人。李玉芙一直认真执着地践行着“梅派传人”的使命。
  说到前部长周巍峙,他与王昆还是李玉芙和著名话剧演员、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石维坚的证婚人。李玉芙和石维坚的相识和相爱,也是京剧搭的红线。两位艺术家相濡以沫40年,曾作客当红电视节目《非常夫妻》,讲述他们的婚姻生活。有趣、有味,也曾患难与共,两位年过七旬的艺术家正在享受着他们的幸福晚年。

相关热词搜索:传人 李玉 梅派传人李玉芙 梅派第三代传人是谁 京剧梅派传人名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