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走味儿了 走味儿读音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烧饼      而夸的烧饼品种非常单一,过去可是有吊炉烧饼,马蹄烧饼、螺蛳转,肉火烧等。烧饼在元朝时就开始流行了,从烧饼铺一过,老远就闻见烧饼的香味儿。烧饼要用半发面团擀乎伸长,抹上芝麻酱,撒上茴香、椒盐,卷起制饼,外粘芝麻仁。经烙烤,脆香可口,层数特多。
  而夸早点铺的烧饼拿到手里不凉就不错了,名儿还是那名儿,就是味儿走了,佐料不垒或者偷工减料,面层儿少,能吃出老北京味儿的不多见。
  
  油饼
  
  现在早点炸货就是油饼、油条,大都露天支起炉灶,放个铁锅,锅里黑油翻滚,都是剩油来回用,毫无香味可言。
  前些年我在“白魁”老号吃油饼,没热的,又温又厚,香昧皆无。街面上的油饼。有的又黏又硬,像死面做的,油条则像猴皮筋。老北京早点以炸麻花、炸套环为多,北京人管它叫“油炸鬼”“?子”,烧饼夹?子,早点名吃。那会儿用的都是正经花生油,那炸麻花的香味能传一条街。每天炸完后的剩油绝不再用第二回。
  过去有人闹肚子,就找卖麻花的用面炸个大球,球里放上姜末,趁热吃下去,赶寒气,而夸这招儿都失传了。过去卖炸货的老字号,如“半村薄脆”“沙窝门的大排叉”等,人人皆知。
  
  馄饨
  
  而今,早点馄饨是大宗,名叫馄饨。实际上是酱油片儿汤,用大铝锅清水煮,佐料仅有虾皮,香荣、酱油,往桌上一端,一股子酱油味儿。这种馄饨跟过去那名副其实的馄饨可差太远了。
  那天去东四人民市场的“馄饨侯”,实指望能喝到老北京的美味馄饨,结果一吃,满拧。比街上的强一点,价钱却贵了三借。让我大失所望。我敢说这老字号的馄饨,还不如当年老北京随便一个摆摊、挑担儿的馄饨呢!
  过去卖馄饨出了名的,除了“馄饨侯”,还有“馄饨范”等。他们的馄饨肉鲜、汤肥、馅大、佐料齐全。煮馄饨的大铁锅里放有猪棒骨,有的放鸡、鸭、鹅等,就是没有清水煮的。喝馄饨喝的是汤,在碗底放有紫菜、冬菜、香菜、青韭菜末、虾皮、酱油、醋、白胡椒面,还滴点儿小磨香油。把馄饨从锅里捞到碗里,盛上肥汤,往你手里一递,那真是扑鼻香。如今是找不到一家正经的美味馄饨啦!
  
  豆腐脑
  
  豆腐脑也是今天早点的重要内容。现在的豆腐脑大都有豆腥味,浇豆腐的卤,酱油味十足,有的丢点儿肉,也没有口蘑,没有过去豆腐脑的鲜香味。碗里的豆腐,吃不了几口就散碗了,带水味,但清真的要比汉民的好吃。
  从前卖豆腐脑出名的不少,最有名的是天桥“豆腐脑白记”。
  豆腐脑是以卤水点黄豆浆凝结而成,放在锅里加上凉水煮熟。卖时先将豆腐脑盛在琬里,用铁勺盛上宽卤,撒上蒜泥和鲜红的辣椒油。吃时豆腐脑上的卤不懈,脑嫩而不散,汁香透亮。其味无穷。
  豆腐脑的味道全仗着卤汁,卤的做法要精致,羊肉和口蘑洗净后切细丝,放在锅里,加上淀粉和上好的酱油,熬到匀。豆腐脑主要凭口蘑提味,而今都不放口蘑了,去哪儿找鲜味?
  
  炒肝
  
  今儿北京卖早点的,不少都有炒肝,真正够味的,不能说没有,只是笔者还没有碰到过。现在有的肝儿都没煮透,吃到嘴里有些苦,因此有些顾客干脆不要肝了,成了白水煮肥肠。勾的芡不是稀了就是太浓,喝完炒肝剩下不少酱油糨子在院里。
  过去炒肝最出名的是前外鲜鱼口的会仙居和天兴居。他们精心选料,用肝尖、优质肥肠和上好的酱油。选淀扮也有讲头,先沏一下,溅或者不透亮都不要。肥肠刷干净后用口蘑汤泡,然后把切成针段的熟肥肠和肝尖放入开水,再搁入炒好的蒜酱、葱花、白肉汤或口蘑汤,勾芡,起锅前加蒜泥、炸花椒油。这样炒出的肝尖肥而不腻、蒜香扑鼻,因蒜泥很细,故有“吃蒜不见蒜”之说。
  炒肝从锅里盛出在小瓷琬里,转着圈儿一喝,嫩嫩的肝尖、溜滑的肥肠。阵阵蒜香味儿,那真是口香四溢。那会儿我住在珠市口附近,早起上班宁可绕远去鲜鱼口,就图那美味,少者两碗,有时三碗,一碗根本离不开天兴居。天兴居卖到上世纪80年代,一角一碗的炒肝也变味了。即使变了味,也比一般的炒肝质量好。
  以上五种早点小吃都给人今不如昔之感,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早点利少。正经饭馆都出租给外地人做。外地人来京是为赚钱,心思在钱。没在质,就在偷工减料上下功夫。过去北京人少,一些小吃店都是固定的。谁家吃食地道,谁家就招人。会吃的北京人,吃的是味儿,品的是人心,你这小吃不够味儿,下回就不来了。因此,吃出了不少名家老号。
  而今不然,大北京城人多如海,每天的流动人口几十万,拉不拉主顾意义不大,反正总有人吃。有货不愁客的架势,谁还在乎正不正宗?

相关热词搜索:味儿 早点 早点走味儿了 早点儿英语怎么说 早点儿理财官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