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总在风雨后_风雨港股,与彩虹同行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香港离我们很近,但好像又很远,对大多数内地居民来说它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市场。香港股市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表现出了它不同于内地股市的一个“香港特色”。比如与内地股市相比,香港市场更加成熟和规范。而且,香港作为内地投资反映的晴雨表,H股和A股相比,预期上升空间更大。能经过香港联交所批准上市的公司,更是一些内地资质非常好的公司,相对内地股市的上市公司,投资风险系数更低。加上香港股市的快速发展,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
时光荏苒,香港回到祖国怀抱已有14年之久。纵观这14年,香港经济经受了东南亚金融风暴、“9?11”之后全球经济衰退及SARS疫情的冲击,却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可谓风雨之后见彩虹。因此,我们得以见证香港股市风雨兼程的每一步。
1997年1至3季度,受7月1日回归祖国的利好因素影响,香港经济增长速度均超过了6%,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对回归之后香港经济的健康发展充满了信心,但此时在东南亚原本蔚蓝的天空上,乌云正在慢慢聚集……
1997年7月2日,就在香港回归的第2天,泰铢一泄千里,拉开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序幕。最初,香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在国际炒家的精心策划与操作下,短短两个月,危机迅速蔓延,10月下旬台湾弃守新台币之后,香港已是在风雨中飘摇的危城。
10月20日至24日4天之内香港股市狂泄3175点,到了10月28日,一天之内恒生指数跌了1428点,跌破1万大关,降到了9060A。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股票市值缩水超过一半。对香港而言,受金融风暴的冲击,整体经济陷入了多年来未见的困境。股市的暴跌大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流入香港的资金量减少,新上市公司的数量和交易量也大幅骤减,直接影响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面对艰难的时局,香港特区政府表现出了令人称道的勇气、决心和应变能力。特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首先恢复民众以及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因此在1998年2月,在独立编制的首份财政预算案中,当局提出高达568亿港元的税务减免措施,并增加房屋、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公共开支,以纾解民困,增加信心。10月,时任特首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又提出了全面振兴经济的计划,包括政府扩大基础建设投资,发展创新科技,稳定金融体系和房屋政策以及加强人才培养等。
在特区政府采取的种种措施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炒家疯狂打压股市、抛售港币的关键时刻,特区政府毅然利用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最终粉碎了国际投机者恶意操控市场的企图。从1997年7月开始到1998年8月,香港政府经历了一年的金融风暴的考验,也从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从而决定转变应对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必要干预。1998年8月中旬,国际炒家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恒生指数连续大跌3天,到13日跌至了6660点,香港政府沉着应战,最终击溃了国际炒家的进攻,稳住了恒生指数,当日市场成交额达到了790多亿港元,创造了香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纪录。这两次较量,后来被称为“香港金融保卫战”或“世纪之战”。
“金融保卫战”打破了国际炒家企图利用股市下跌大发横财的如意算盘,而在汇市方面也正是由于香港当局坚守联系汇率制度不动摇,使得港币并未大幅贬值,未出现东南亚一些国家那样财富缩水、经济倒退的现象,从而使以往香港的经济发展成果基本未受到影响。这为后来经济的复苏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使得香港经济在1999年摆脱了阴霾。
香港之所以能屹立于金融风暴中而不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政府的强大支持,在香港股市和汇市受到国际炒家的轮番冲击时,中央政府曾严正声明,一旦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受到冲击,中央政府将坚决支持港元汇率。正是中央政府的明确表态,打击了国际炒家的嚣张气焰,使其在内地1300亿美元与香港980亿美元的强大外汇储备面前,不得不退缩。而内地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之后的强劲发展势头,也使得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经济的信心在短时间内得以恢复,到1998年年底,香港经济已出现喘息趋稳的迹象,并在此之后走上了经济复兴的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彩虹 港股 同行 风雨港股 与彩虹同行 风雨彩虹 风雨见彩虹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