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歌感恩
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佛教歌感恩篇一:佛说:放下 感恩
佛说:放下 感恩
很多朋友问我:“你年纪不老,怎么会信仰佛教呢?”在她们看来,佛是一种迷信,信佛的人都是些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或精神空虚的人,而那些出家人,也不过是受了打击逃避现实的悲观者。在很多人的眼中,都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悲观的,就连我原来没有接触佛教文化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思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无意中读到了佛教文化里的一些箴言:“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执着于自己的(转载于:wwW.zHaoQt.NEt 蒲 公 英 文 摘:佛教歌感恩)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一个人的财富并不是因为他拥有很多,而是因为他要求的很少;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这些简洁而充满哲理的箴言,让我知道了佛并不是消极出世,而是积极入世。于是,我开始小心翼翼地“走入”佛经,细细的品味,仿佛感觉自己置身在了一个一尘不染的琉璃世界中,佛陀的大智慧、大慈悲、大圆满和大愿力神通,让我心怀了无限的敬意,使我每天都情不自禁地要跪拜在佛前忏悔。因为我从佛经知道了“佛”并不是神,也不是仙,“佛”实际上是有觉悟的人,谁有觉悟,谁就是佛。所以,佛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心中,佛并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然而,纵观当今世风,金钱薰心、物欲横流。有的人为了钱
和权,斤斤计较、巧取豪夺、明争暗斗、坑蒙拐骗??误以为钱和权可以带来人生的大快乐。可是就算是家财万贯的人,又有几个感受过真正的自在快乐呢?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个又一个更高的欲求绞尽脑汁,直至生命耗尽,依然无法摆脱金钱的左右。尤其是当今的时代,社会进步了,人们的财富在不断增加;科技发达了,人们多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这些并没有增加人们内心的幸福感,苦恼和牢骚正在与日俱增,到处都是不满的声音,不满家庭,不满社会,不满企业,不满这、不满那,大家的眼睛里都只看到自己的苦处和难处,只知道唉声叹气自己没有鞋子穿,却没有发现还有一些人居然没有脚。所以在这浮躁、物欲的时代,觉悟者越来越少,而脱离“苦海”似乎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渺茫。其实,在佛看来,脱离“苦海”并不复杂,只要肯放下和感恩,就能让烦恼浑浊的娑婆世界变成佛的清净乐土。
在世间的烦恼中,可谓什么烦恼都有,但以佛的法眼静观,不过是蝎子附在虚幻的花上一般。因为,佛认为世间上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是一种假相,不值得为这些虚幻不实的东西而去执著。人一生的所能、一生的所得,无论是权倾朝野,还是富可敌国,万般万样都是带不走,百年之后只能是一杯黄土。所以,在短短的人生旅途,要想离苦得乐,就要学会减负前行,放下贪婪心、放下虚荣心、放下执着心、放下嫉妒心、放下嗔恨心、放下攀比心、放下偏执心、放下狭隘心、放下独尊心、放下物欲心、放下色欲心、放下食欲心??属于自己的随缘好了,
不属于自己的不去攀缘,不以个人的性情而喜怒,不因自我的利益而悲伤,这样就可以让自己活在清凉的世界中,享受到如鱼得水般不尽的悠悠乐趣。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学会放下,就可成佛。
佛家一直用“因缘果报”来点出富、贵、贫、贱的玄机。意思就是说: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决定的,自己种的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并不是上天造就的。所以,家庭不和、事业不顺、经济拮据以及子女不孝等等这些不好的果报,都是自己过去的“因”没有种好,不应该怨天尤人。而要改变这种不好的果报,或是想要维护好现有的福报,都必须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制造生命的反作用力。所谓反作用力,就是想要得到什么,首先要真诚的施舍。不舍是不会有得的,越付出、越施舍,就越富有。也就是说你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你伤害别人,就是在伤害自己。总之你对世界怎么样,在因缘成熟之时,世界就会怎么样对待你。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以,佛说做人必须要知恩报恩,用实际行动自觉地肩负起报答父母恩、报答国家恩、报答众生恩的责任。因为,每个人的存在都源于父母的养育,源于国家保护生命财产和无私地施与住居的土地,源于农民、工人、老师、科技工作者等等所有的人提供了生命的养料和生活的便利,就连动物对人类都有很大的恩惠,狗看门,牛耕田,毫不起眼的蚯蚓、蚂蚁都在日夜不息地翻松田土。所以,在这缘起互助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恩赐
之中。那么,感恩则成了每个人的本分事和应尽的职责。而且,只要心怀感恩,就能广结善缘,有了善缘就能为自己和子孙积累很大的福报,有了福报,就能享受到人生的大丰饶、大快乐与大和谐。
捧读佛经,让我明白了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得失从缘,心无增减。佛告诫我要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用慈悲心来处事,将世上的一切烦恼看破、放下,并将自私的感情转变成平等的大爱,将私欲贪婪心化作清净的菩提心。那么,在波涛光涌的生命表象之下,就会发现生命的本身竟然是如此的宁静而无所欠缺,贪婪经营之心没有了,心灵就游刃在了自在的乾坤。
佛教歌感恩篇二:感恩佛法的存在
感恩佛法的存在
原文标题: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总有那么一天
来源:网络
曾读到过宗萨仁波切的一段话,内心深深感动:
“我想中国一定是有很大的功德,才能够出现像菩提达摩这种大师,能够把佛法带到中国来。如果我们仔细地想一下,这些以往的大师们是经过了什么样的努力,什么样艰苦的环境,才能够把佛法从印度带到中国来。然后他们在新来到的这个社会里,设下什么样的模范,所起的这种的领导作用,他们所具有的这些慈悲。如果我们想到这些的话,我们就会同意,即便是每一个中国人把整个地球都用黄金铺满了,也没有办法报答他们的这种恩惠。
如果我们去任何一个大乘的寺庙或者是出家人那边,你都会看到,即便这个寺庙或者是出家人本身并不真的去修持,但是他们永远讲得出慈悲或者是慈悲的道理让别人知道,要怎么样对众生慈悲,要怎么样去救度众生这些道理,即或他们不修持,他们都会讲这些道理。所以你就知道呢,这边仍然有多么大的功德,才能让这么难得的一个教授仍然流传到今天。
像缅甸或者是泰国这些地方呢,上座部的教法在那边非常兴盛。他们所选择的这条修道的道路,实际上是他们所具有的功德所得到的。
如果我们在像泰国或者是缅甸这种国家,你在一个绿油油的稻田当中,看到一个穿着黄色僧袍的比丘走过去,这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在现代那么长的时间下来,还有这样的比丘活在世界上,还可以呼吸,还可以走路,这对于我们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即便那个比丘晚上偷看电视,这都没关系,因为他所存在的形象的作用,我们能够看到他的形象,对我们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那个时候,你能够两手合掌,放在头上定礼呢,你一定会造成非常大的千百倍以上的功德。
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净观非常强的人,我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喜欢挑剔,疑心非常重的人,我很少会热泪盈眶,这种情况太少了。但我还记得,有一次在曼谷,美国大使馆外面,我在等美国的签证。那天早上我去得很早,因为我想排第一位。我很早就去了,结果六点钟的时候,看到有20个非常庄严的和尚走过来,我就想他们这些和尚来这边干吗,美国大使馆也是关着的。突然在这个时候,美国大使馆的门开了,美国的大使出来,跪在地上,供养他们,我看到这一幕,热泪盈眶。
我看到那一幕,我自己觉得有一点不好意思,因为我知道在泰国的出家人,当他们接受人家供养的时候,无论跪下来供养的是美国的大使,或者是泰国的国王,泰国的出家人连看也不看一眼,从来也不会说谢谢,供养完就继续走他的路。他也不会说留下来问“你有没有名片啊,留下电话号码以后联络,好不好。”。这些和尚和西藏的出家人一比,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同样,在台湾,我也去过一些寺庙。我看到这些寺庙,有的也非常宏伟,非常大,寺庙里面有一尊非常高大的金身的佛像,那个寺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组织,里面点着香,放着阿弥陀佛的佛号,这些我都没有什么感动。但是那边的出家人,从他们嘴里讲出来的永远都是说,为所有的众生如何如何,讲非常慈悲的语言,这是非常难得的事。
有的时候,这种情况不太多,但是偶尔你假如去一些藏传佛教的大师那边,他会给你讲净观。也许讲的人本身也做不到,但是这没有关系,就算有这个名词存在,就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
因为总有那么一天,这些穿着黄色的,在路上非常安详行走的比丘的形象再也看不到了。也许有一天呢,所谓为众生如何如何这个概念永远不存在了,也许有一天观所有的众生如同本尊的这种净观完全不存在了。当真的有那一天来了的时候,那真的是黑暗时期。
这个词,空性,也许有一天它再也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实际上非常幸运,也许我们没有办法修持,但是至少我们在讲,在谈论它。”
有人曾经问我,作为一个和尚,你是否皈依僧。我想说,当我在街头看到穿着红色的、黄色的、或灰色僧衣的出家僧人时,我们会相对合掌,在互相微笑的时候,我的心里会涌过一股暖流。有一次,我在巴士上,看见一个藏传佛教的僧人,我在车上向他合掌,他看见了,立即放下手中的东西,也向我合掌,脸上是那种单纯的令人想到西藏纯净蓝天般的微笑。我很长时间都不能忘记这微笑。我们属于不同的教派,有着不同的教法传承,但是一直上溯到佛陀时代,我们共同的导师都是释迦牟尼佛。即使我们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千山万水,当我们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像久别的兄弟。我们甚至可以不用懂得彼此的语言,也不会障碍我们在心底的交流。透过这样的形象,这样亲切的微笑,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来自佛陀的清静力量,一如佛陀当年所受的启悟。走在街头,我无法判定一个行走着的出家人是持戒抑或破戒,但当他们汇入历史,汇入那不断的传承中,我知道,那就是我永远不变的背景。
当我手摸着袈裟时,我仍会感动。我不是一个好的僧人,过重的习气使我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俗人。我的心理与行为,使我在身披袈裟时内心感到惭愧。但我知道,我的染污并不曾改变袈裟纯净的本质。它依然是清净的幢相,是正法的标志,即使只剩下一丝布条,我仍应顶受它。“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受,世世常得披。”它曾披在如来的身上,曾披在迦叶尊者的身上,曾披在阿难尊者的身上,龙树、无著,都曾经顶受过它,为他增添荣耀。抚摩袈裟,想起这些逝去的大师,我仍然会流泪。
至今我还听见一些比丘在各种场合说法。不论他们行持与否,他们所说的法仍使我感动,即使是编出来的故事,我听了也会流泪。或许我过于感性,但这样的说法和故事使我内心柔软,感受到了来自慈悲的温暖。生活中有让自己感动的事总是一件好事,好过让自己的心变得麻木。
我们生活在这世界,总感到很苦难。可是从我自身而言,自己觉得相对于我所犯下的过错,我感受的一切已经是在享受宽恕。有时候,我也会去给人讲法,当我兴高采烈的时候,我警告自己,其实我只有忏悔的份。
所以,对我来讲,为什么像我这样的人,还能见到三宝形象,还能听到像宗萨上师、像我的老师这样的善知识所说的法,还有那些待我亲过兄弟的僧人朋友在身边,这是一个奇迹,绝对只能用奇迹来解释。也许,诸佛、菩萨与善知识们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展现他们不舍任一有情的伟大慈悲吧!
所以,读到宗萨仁波切下面的这段话时,我已经泣不成声了。
有一天呢,我们将不再听到慈悲、智慧、修行这些话,看不见那些黄衣飘飘的僧人,也不再听见悦耳悠扬的诵经声了??
有一天呢,我们会与所有的善知识告别,直到他们消失在记忆的深处??有一天呢,我们不会再为佛法争论,不再批评别人的修行,因为这些概念已经都不再存在了??
因为总会有这一天吧,我们甚至都不会知道这样的生活其实是真的黑暗。想到那一天,我的心忽然柔软起来,开始原谅别人,也开始原谅自己。对于当下这一切,我真的充满感恩。
佛教歌感恩篇三:跪羊图是首佛教歌曲
跪羊图是首佛教歌曲,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曲调清新,童音澄澈,女声清脆,加之男声和唱,令人内心宁静,同时又有至诚至真的感动缓缓流动。
由台湾知名音乐家李子恒创作的《跪羊图》,感人至深。教化世人知感恩行孝道。 李子恒先生是台湾著名音乐人。他创作的歌词在大陆深受欢迎,颇具影响。他的一首《跪羊图》词经蔡先生如痴如诉的演唱和浅显生动的演绎,触动灵魂,感人肺腑!
歌词共分五段:全词以“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作为开篇起笔,奠定了本词的基础基调,文中紧紧围绕着一个“孝”字,从佛学的角度,凝练地反映出父母恩、知恩报恩不忘本的生命大意义。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羊儿“跪哺”,“吮母液”等人们熟知的几个动作,来说明“孝”在各个方面的体现。既含蓄又明了的昭示羊能如此,人亦能如此的天性道理。
为子劳时父身病,未成器时母心忧。作者在这里特别强调了尽人间孝道的迫切性。光阴荏苒,岁月匆匆,时不我待。“莫迟疑”更是体现了作者真诚的劝戒和发自心底的呼唤。接着作者又从父母与子女两个方面,描绘了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消息的情景,“多少浮云游子梦,奔波前程远乡里”。它就象一幅雕塑画,刻画出两鬓苍苍,容颜渐老的父母双亲焦虑复杂的内心世界。又进一步强调了报答父母恩“莫到忏悔未能报答”的紧迫感。以及不要留下“莫到忏悔未能报答”的遗憾。结尾一段更加强调了感恩这个主题,一声“感恩”的呼唤,把亲人之间的爱升华到了顶点。淋漓尽致的点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圆满,尽孝无愧意的真正含义。尽孝,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道一声平安,都是孝道的具体体现。心中常存一个孝字,不管是到天涯海角,也不管他是富翁或是平民百姓,都有着不同方式或形式的表达。心中有孝,善莫大焉。
全词如高山平湖,舒缓有致,他把深刻的大道理用浅显的文字娓娓道来,无不让人热泪盈眶,心潮久久难平。全词蕴含着的大境界,高水平的善笔,令读者长吟不厌,久唱不衰。笔者认为这正是作者内心善道的修炼和文字功夫的具体体现。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