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西汉文景盛世的汉阳陵:汉阳陵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231年间,有9位皇帝死后埋葬于渭河北岸二级台地的咸阳塬上。这里地势高亢平坦,泾河蜿蜒于北,渭河奔腾于南,两河在埋葬汉景帝刘启的阳陵东不远处交汇。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张家湾村的阳陵居两水之间,自然形成一种“挟双龙而东向”的独特景观。阳陵陵园,也是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 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90年代末,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正式竣工,展出文物1770余件。2006年3月,这里又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地下遗址博物馆。阳陵的考古科研成果,为研究西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从一个侧面向世人展示了西汉时期“文景之治”的盛况。
  
  阳陵以皇宫形制建筑,展示着汉代帝王唯我独尊的皇家气派
  
  汉景帝刘启即位第三年(公元前154年)便开始修筑寿陵,是为阳陵。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王皇后去世后与景帝合葬于此,其间从未停工,修筑时间长达28年。
  阳陵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西汉帝王陵园。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面积约12平方公里。陵区由景帝陵园、皇后陵园以及礼制性建筑遗址,陪葬坑,陪葬墓园,阳陵邑遗址,刑徒墓地等组成。整个陵区以景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气派。
  景帝陵坐西朝东,远看犹如埃及法老金字塔,封土高约32米。陵冢四周筑墙垣,陵园四面中央各辟一门,四门外均设有双阙。保存较好的东、西、南门阙,其建筑遗址仍清晰可见。陵园四周有排水渠,四面正中各有一条墓道,东边为主墓道。陵园平面为方形,陵冢位居陵园中央,形制很像未央宫,是仿皇宫形制建造。
  位于帝陵东北约450米处,是王皇后陵。皇后王 是武帝刘彻的母亲,是个充满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她16岁时嫁给平民金王孙,一年后生下一女。不久,母亲劝其离婚,送入太子刘启宫中。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王 最终得宠,为景帝生育3女1子,贵倾后宫。景帝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王 年仅7岁的儿子刘彻被立为太子,她也终于登上了皇后宝座。
  皇后陵的形制与帝陵相同,规模略小于帝陵。如今陵园以北300米处还有一处西汉建筑遗址,据说是王皇后陵寝殿遗址。
  阳陵陪葬墓园位于帝、后陵园东部,总面积3.5平方公里,有早中晚期墓葬5000余座。阳陵南区的从葬坑,共计24座,占地9.6万平方米。北区的从葬坑占地面积、数量、布局均与南区相对称,尚待开发。此外,还有环绕帝陵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86座陪葬坑,象征当时西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各机构。现新建的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了其中10座从葬坑遗存。透过玻璃幕墙和玻璃通道,坑中文物清晰可见。阳陵陵区还发掘出刑徒人墓地遗址,面积达8万平方米,所葬修建陵墓的刑徒万人以上。
  位于景帝陵园东南部,有多处建筑遗址,南北一字排开。有专家认为,这是帝陵陵园的寝陵、便殿建筑遗址。距陵冢450米处有一块黑云母花岗岩巨石,上面刻着一个“十”字形凹槽,当地人叫“罗经石”。有测绘人员认为是阳陵陵园建筑中的测量标石;也有考古专家认为是阳陵内寝殿的柱础石;还有专家考证是景帝陵庙德阳宫遗址。这些说法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墓主人刘启生前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其子刘彻开创“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阳陵的墓主人刘启,是西汉王朝的第四个皇帝,文帝刘恒的长子,武帝刘彻的父亲。刘启生于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32岁即位,在位17年,与其父共同开创的“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更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刘启执政期间,正值西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阶段。他推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妥善处理与匈奴和南越国的关系,果断平叛、化解危机,缓和社会矛盾。他还将重农抑商、发展经济作为基本国策,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他着力减轻农民赋役,即位伊始,就颁布“令田半租”诏令,并成为西汉定制。他还着力减轻刑罚,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公平,以法律手段打击擅用民力的官吏,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这些新政,使大汉王朝进一步繁荣强盛。
  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爆发的“七国之乱”,是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战争。景帝果断派遣周亚夫率军征讨,很快平定了这场叛乱,并借机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继续大力推行削藩,抑贬诸侯的地位和权力,进一步巩固了中央的集权统治地位。
  面对匈奴的严重威胁,景帝推行有战有和、以和为主的策略。他通过和亲,一定程度缓和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也为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做了准备。在位时,他通过必要的防御反击作战,打击匈奴的进犯,涌现出李广、程不识等一批卓越的将领,而且通过组织垦戍队伍,为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做了准备。
  景帝以其勤政爱民、恭俭为治,谨言宽厚的形象名垂青史。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48岁的刘启病死未央宫,二月葬于阳陵。当年,16岁的太子刘彻继位,就是日后开创辉煌盛世的汉武帝。
  
  阳陵出土的3万余件精品文物,对研究西汉时期社会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阳陵的外藏坑,发掘出大量的陶俑。陶俑是古时替代活人殉葬的偶人,是商周时期人殉制度的变相延续,是厚葬制度下的文化现象。秦俑把中国古代雕塑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汉俑的出现则是中国雕塑大放光彩的高峰期。
  这里的陶俑与秦俑有所不同:秦俑形体高大,比例等身,表情多冷峻忧郁,多表现军旅生活;阳陵陶俑身高仅为真人的三分之一,活灵活现,多表现宫廷生活。秦俑多为将、卒形象,而且彩绘衣饰;阳陵陶俑却是裸体俑,又称着衣式陶俑,为陶躯、木臂、赋彩着衣。
  南区从葬坑内出土的数以万计的武士俑,是为皇帝陪葬的侍卫部队。这些武士俑包括车、骑、步、弩、仪仗等各兵种,有军官、文吏,有男兵、女兵,或站立,或行进,或骑马攻击,或负重奔跑,造型逼真。作为朝廷卫队的武士俑,个个环甲拥盾执戟,人人背着皮质水囊,或守护皇宫,或担任警卫。汉俑军阵中,还带有辎重、粮草、各种生活用具,为秦俑所没有。
  阳陵骑兵俑,按照2000多年前的西汉军队编制排列而出。尤其独特的是,在这个庞大的军阵中,有众多的女骑兵,多为中青年妇女形象,其中一些还十分英武剽悍。阳陵的女骑兵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女骑兵,为汉代骑兵的创举。
  从葬坑的伎乐俑,为数众多,个个神情浪漫飞扬,好似一个庞大的乐队。从葬坑还发掘出大批的动物俑,有陶马群、秦川牛、家禽鸡、圈养猪、陶塑犬、陶山羊等,无不惟妙惟肖。各种工艺精湛的汉代兵器,如刀、枪、矛、戈、剑、弩、戟、斧等等,反映了西汉前期先进的冶铁技术水平。还有各种珍贵的文物精品,如陶盘与 、厨灶和陶仓、漏壶、香炉、玉器、金饰以及麦、粟、菽、黍等各种粮食标本,都是那个时代文明、进步、发达的表现。
  阳陵出土的3万余件文物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标志着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文物,更是西汉时期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方位的信息载体,对研究汉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题头照片:汉阳陵地下遗址博物馆。

相关热词搜索:西汉 盛世 见证 见证西汉文景盛世的汉阳陵 简述西汉前期的盛世 霓裳褪去文景之治真相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