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 红学三老俞\叶\顾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提到《红楼梦》就不能不提到《红楼梦学刊》,提到《红楼梦学刊》,就避不开俞平伯、叶圣陶和顾颉刚。这张照片就摄于1979年5月20日《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大会上。1979年5月20日,《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俞平伯(右图中)、叶圣陶(右图右)和顾颉刚(右图左)三位老人均是编委。这三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好友再次相聚一起,无比兴奋。这张照片也是三位著名学者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珍贵留念。
俞平伯,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开始对小说《红楼梦》感兴趣是在1920年,那时他正赴英国留学,与他的同学傅斯年同船,为了解漫长的途中之寂寞,他们两人开始读《红楼梦》,谈论《红楼梦》,并对此书有了深一层的了解。1921年,俞平伯由欧洲回到北京,那时胡适正发表他的《红楼梦考证》,顾颉刚先生亦正致力于《红楼梦》研究。这引起了俞平伯对《红楼梦》研究的兴趣。顾颉刚那时常去京师图书馆查找有关《红楼梦》的资料,找到了曹寅的著述、曹家的家世。俞平伯就常到顾寓探询找到的材料,他们以此进行讨论和研究。后来顾颉刚回南方去了,他们二人就以通信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从此之后,他们每周必作一长信。当年两人兴致极浓,不足四个月,两人的信稿已装订了好几本。1922年夏初,俞平伯在通信的基础上整理撰写出一本《红楼梦辨》,顾颉刚为之写序,于192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54年3月,俞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红楼梦简论》。同年秋,一场轰轰烈烈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开始了,俞平伯成了众矢之的,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文革”一开始,俞平伯就被抄了家。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学者,特别是华裔学者渐渐多了起来,不少人都打听俞平伯的消息,有些人甚至要求会见俞平伯。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学部当局不得不给俞先生调整住房,补发工资。
1975年9月,在俞平伯尚未获得彻底平反时,周恩来总理就邀请俞平伯参加国庆招待会。会后不久,俞平伯因脑血栓引起中风,导致身体右侧偏瘫。
照片中俞平伯身坐中间沙发,那时他已抱病在身,故在这次大会上未作发言。而顾颉刚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他认为“《红楼梦》研究六十年中形成之各派,至今日乃团结,可在学刊各各表示己意,不复厚彼而薄此,亦一可纪念之事也”。他还将五十年前自己所抄录保存的与俞平伯讨论《红楼梦》的往返信件交《红楼梦学刊》发表。事隔一年半,1980年12月15日,顾颉刚病逝。俞平伯在悼念诗中写道:“昔年共论红楼梦,南北鳞鸿互唱酬。今日还教成故事,零星残墨荷甄留。”
与俞平伯已有半个世纪深厚友谊的叶圣陶,在俞平伯因“红楼梦研究”被批判的三十多年里,在生活中给予其种种关怀与帮助,从未执笔参与批判。1975年10月,叶圣陶获悉俞平伯下肢麻木,随即不顾自身年老体弱、视力严重衰退,摘取了庭院中的菊花前往探望。过了十天,得俞平伯来函,又作《咏菊》诗以报。1976年5月,叶圣陶亲自校订与标注《红楼梦》前二十回。1985年5月,叶圣陶肝病复发住院,俞平伯带了自编的《俞平伯旧体诗抄》探望老友叶圣陶,要求为其写序。叶圣陶躺在病床上一口应承。为了完成老友嘱托,他索性放弃了治疗,自己口述,让孙女逐句记录。完篇后再进行口改,竟花了八九天才完成这篇序文。■
相关热词搜索:红学 三老 红学三老俞 叶 顾 红学三老俞 叶氏三老出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