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二级【忆全国台联成立前后】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编者按      2011年12月22日,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全国台联始终坚持服务乡亲的宗旨,推动并组织两岸之间的交流交往,积极了解和反映台胞乡亲的愿望和诉求,努力维护台胞乡亲的福祉和利益,加强与全球台胞社团组织的联系与互动,团结广大台胞乡亲共同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0年来,成就是显著的。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一代又一代台联人的努力和贡献是分不开的。为纪念全国台联成立30周年,自今年第一期起,本刊与全国台联文宣部一起在杂志上共同开辟“我与台联”专栏,欢迎广大台联人踊跃来稿。
  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全国台联成立前后一些历史往事,现将老台胞、本刊顾问何标先生曾撰写的《忆全国台联成立前后》一文,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
  
  “愿将我躯架桥墩”
  
  1981年初,在敬爱的邓大姐(邓颖超)倡议下,中共中央党校开办了党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台籍干部培训班。班上的学员从全国15个省市选调而来,绝大多数是生活在祖国大陆的第一代老台胞,其中还有几位高山族同胞。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台籍干部,能够相聚在一起学习,真是非常难得。尤其是学习课程,不仅包括一系列基本理论,而且有台湾的历史、现状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这对于在“文革”时期因“海外关系”而深受苦难的台湾省籍干部来说,的确是梦寐难求的机遇。
  学员中除了几位30岁左右青年台胞以外,多已年届半百,年长的几位已超过60岁。大家都未曾料到,在走过多半生的征途之后,还有到中央党校学习的殊荣。于是在感到兴奋的同时,激励起一种责任感,就是要更加致力于两岸间架桥铺路的工作,以尽绵薄之力于祖国统一大业。记得当时学员中的周青乡亲在入校之初写过一首题为《心曲》的诗刊登在校刊上,其中写道:“一双脚跨入校门,喜泪如雨纷纷……奔、奔、奔、奔,为祖国‘四化’,为宝岛归根,愿将我躯架桥墩!”这首诗无疑表达了当时学员们普遍的心情。
  其实,“架桥墩”的工作在台湾班学习期间就在进行了。1981年上半年,以林丽韫为首的“全国台联筹备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台湾班学员董克、曾重郎为小组成员,紧接着又成立了“筹备委员会”,林丽韫任主任,董克为两位副主任之一,委员中包括台湾班的5名学员。这为1981年底正式成立全国台联做了准备。
  中央党校开办台湾班,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当时在大陆和海外的台胞从这件事情上,也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同胞的热情关怀和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坚强决心。
  
  “心连中海波难平”
  
  198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前夕,中央党校台籍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来到了中南海西华厅,受到邓大姐及当时中央对台领导小组12位成员的接见,林丽韫乡亲把学员们逐一向各位领导介绍之后,邓大姐说:“先请廖公(廖承志,时任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副主任)讲话。”廖公简要地讲了当时的台湾形势和对台工作,他说:“我是搞华侨工作的,华侨工作没有同党校挂上,但在邓大姐的倡议下,你们办了培训班。我没有进过党校,所以很羡慕你们。”廖公在这次讲话以后还到过党校,并同台湾班全体学员合影留念。他生前的音容风貌,以及1982年写给蒋经国那封著名的信,都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继廖公之后,林丽韫等相继讲话。最后,邓大姐着重讲了中央对台湾问题由采取武力解决转为采取和平解决,强调说这是“明确的、肯定的、不是含糊的,不是策略性的,更不是采取统战方式”。她要求学员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以便让台湾同胞和台湾当局都了解我们的方针。邓大姐还“希望台湾班的同志们常常把‘两个寄希望’摆在日程上”。
  关于对台工作,邓大姐提出两句话:“细水长流”和“见缝插针”。她指出:“对台工作不能急流猛进,要做耐心、踏实、艰苦的工作,要有巨大耐心,不怕时起时伏。‘时起’不要过于乐观,‘时伏’不要没有信心。”见缝插针时“要插得准,插得正,插到痛处,要有政策性、艺术性、敏锐性,要有理、有利、有节”。
  讲话中大姐语重心长地说:“我做了18年党员才进了延安中央党校,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她勉励大家学好理论,锻炼党性,学好开展对台工作。
  邓大姐和廖公等领导同志的谆谆教导,使台湾班的学员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我和大家一样,在受到接见之后激动之心久久不能平静,曾写过一首小诗发表在当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纪念专辑的校刊上,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西华厅院松柏青,紫光阁项宫瓦明。
  平易情深频教诲,远瞩高瞻启心灵。
  “两寄希望”决策定,和平一统顺民情。
  归途沉思细回味,心连中海波难平。
  
  两大政策的公布
  
  建党60周年纪念日过后不久,中央公布了有关台湾的两大政策,一是发布了落实大陆台胞政策的中共中央文件;一是全国人大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了进一步阐明对台方针政策的谈话。
  1981年5月初,《中共中央关于落实居住在大陆台湾同胞政策的规定》文件草稿完成,首先送到台湾班来征求意见。大家知道,这是一份对大陆台胞极具重要意义的文件,它开宗明义地肯定:“台湾同胞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长期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荣和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并明确提出:“党对住在大陆台湾同胞的基本政策是:一视同仁,并在各方面优先照顾。”文件对大陆台胞及其子女在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具体的政策规定。台湾班学员对文件稿逐条研讨,以个人感受和大陆各地台胞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提出了修改补充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台湾班党支部书记,我曾负责把这些意见集中起来,向中央对台领导小组派到台湾班的联络员林一心同志(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作了详尽汇报。负责文件起草的单位,参照各方面包括党校台湾班的意见,对文件进行了补充修改,标题由《规定》改为《指示》,于1981年9月28日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向全国下发,这就是大陆台胞人所共知、深为拥护的“三十八号文件”。
  1981年国庆32周年前夕,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首次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并提出统一后的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保留军队,台湾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和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等九项内容。这就是后来被港台舆论广为谈论的“叶九条”。当时,台湾班学员通过台湾历史和现状的研讨,对中央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既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又照顾了两岸的现实和台湾当局的处境,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不但为后来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打下基础,也成为日后对台工作中得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对台方针政策。这是学员们在党校学习的一项重要收获。
  
  临别的嘱咐
  
  1981年12月22日,第一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台籍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应邀参加。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章程》,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林丽韫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台湾班的董克、朱天顺、甘莹当选为副会长,另有5位学员当选为理事。
  不久,培训班学习结束,学员们给邓大姐写信汇报学习成果并表示今后的决心。邓大姐当即复信说:“我感到很高兴,你们在经过一年学习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提高,我向你们表示祝贺。今后,希望你们把学得的东西,像你们来信所说的那样用之于实践,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新的成绩。”于是,大家带着宝贵的学习成果和邓大姐的谆谆嘱咐,离开了中央党校,返回各自工作岗位。
  回忆全国台联成立30年,感慨万千,风雨同舟的30载,对我个人亦是受益匪浅,特别是通过全国台联,结识了岛内朋友,增加了交流交往,共同为祖国统一大业尽力,这是我最感欣慰的。在有生之年,我将为台联事业的发展,再尽绵薄之力。

相关热词搜索:台联 成立 全国 忆全国台联成立前后 全国台联成立三十周年有感 我和全国台联联络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