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谈话类节目兴盛的原因及问题]台湾谈话类节目2018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电视情感类访谈节目的火爆有其原因,主要是从接近性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其次它故事化的讲述方式也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在它火爆的背后,它的真实性问题也被观众所质疑,及过度追求眼球效应,造成这类节目有陷入庸俗化的倾向。
  【关键词】情感访谈 电视节目
  
  近年来,情感访谈类节目火爆荧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现象。全国省级卫视几乎都开设了情感类谈话节目,如江苏卫视的《人间》、浙江卫视的《公民行动》、内蒙古卫视的《现场》等,这类节目在继“选秀热”,“相亲热”之后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高潮。这种节目形态早已有之,并不是新生事物,它的再次火爆固然与中国电视界模仿成风,缺乏原创性的风气有关,其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同时它暴露出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去反思。
  一、情感访谈节目火爆的原因
  1、身边人身边事――符合新闻价值的贴近性原则
  接近性原则是衡量有无新闻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之一,中国电视的走向正逐渐趋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情感类节目可以说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做到了电视走向观众,接近观众。纵观现有情感节目,虽然有各自的风格定位和目标受众群,但是纷纷以 “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真实故事”为看点,将视角从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转向平民情感的诉求。以《幸福魔方》5月份的节目主题为例,大都是平民视角:借我三十万,丽华的婚事等等都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事,很容易让人产生亲切感,进而产生收看意愿。
  2、故事化的讲述方式
  虽然情感节目取材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以事件当事人的讲述为线索,但是一旦被搬上电视,就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艺术加工,其中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最为常见。
  (1)叙事结构。电视情感节目作为电视叙事的一种,事件的发展以“打破平衡――重新建立平衡――平衡再打破――重新平衡”的线路来构建,在连续的“打破”和重建中,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或期待的状态,这样一种跌宕起伏的“设迷”与“解迷”,一方面在叙事效果上不断增加观众的期待强度,另一方面,在叙事的节奏调节上,也给观众留下喘息和思考的空间。①
  (2)悬念。题材决定着节目的价值。故事本身的精彩程度固然会影响节目的精彩程度,因此各个节目都以寻找生动的故事为重点,湖南卫视收视王牌的《真情》的停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找不到好的题材,但是空有好的故事没有会讲故事的人,是对资源的浪费。情感节目深谙这一道理,在故事的讲述中善于设置悬念来吸引观众持续的关注。如《8090》节目,在请出事件当事人的设计上就颇费心思。以当事人是否来到现场为悬念,采用倒计时,加播广告的方式将这种悬念渲染到最大,吊足观众的胃口。
  (3)冲突。常规谈话节目的着力点在于嘉宾的选择,是选取有特殊经历的嘉宾讲述自己的故事,结构是“明星+普通事”,故事可能是平淡无奇的,但因发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依然能吸引人。情感访谈节目则不同,主人公来自于普通生活,从个人影响力来说不及明星大腕那么有吸引力,因此节目的亮点就是故事的精彩,有冲突才有精彩,结构是“普通人+不普通的事”。
  3 、设置心理专家,提供专业点评,有指导性
   如果情感访谈节目局限于对冲突的展示,那么它仅仅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和好奇心理,长远来看会使观众养成不健康的收视心理和收视期待,同时也没能承担起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性、公益性方面的责任。
  情感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的功能是引导当事人将故事完整清晰地叙述出来,并进行必要的劝解与安慰,但是因为专业的限制,主持人在发挥这一功能时难免会力不从心。因此很多情感节目会设置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全程都有心理专家的参与,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主持人会向专家寻求专业的分析与指导,从专业的角度把握矛盾,化解矛盾。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在专家的帮助下平复心情,很多棘手的问题也都是在专家的指导下得以解决。而通过节目将困扰当事人情感难题化解,也增加了他们将隐私公之于众的价值。
  虽然情感节目火爆荧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一方面是情感节目收视率节节攀高,另一方面,对这类节目的质疑和批评声也不绝于耳,观众的不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真人秀――“真”还是“秀”,对真实性的质疑。情感节目多以专题的形式播出,而电视专题无论是在学界还是普通观众中都被默认为纪实类节目,其基本要求就是非虚构,这样,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拿真实性作为衡量情感节目的首要标准。②喜爱看情感节目的观众是冲着它的真实性去的,如果节目有不真实或是有造假的成分,观众感觉被愚弄,无疑会伤害观众的心理和情感。因此,真实性是情感节目的生存之本。例如在5月27号的《幸福魔方》中,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因身高185厘米而在生活中四处碰壁的高个女孩,节目中还请到了女孩的一位男性朋友,有观众指出,他们都曾参加过另一档非常火的相亲节目,而在那档节目中未提及两人是好友,甚至节目中都没有交流。在甲节目中是路人,在乙节目中成了好友,这样的巧合难怪观众会质疑。
  (2)取材单一,多强调阴暗面。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情感访谈节目将视角对准了社会中的阴暗面并大肆进行渲染,底线一再放低。兄弟破口大骂,婆媳恶语相向,父子反目成仇,原配夫人和第三者正面夺夫……这些“劲爆”的画面频频出现于情感节目中。据统计,在现有的情感节目中,涉及婚外恋、第三者、离婚大战、畸形恋情等灰色阴暗题材的播出比重甚至超过了60%。事实上有些情感悲剧只是个案,但媒体就像一个放大镜,不断地重复使细枝末节的社会现象被放大了,让人感觉似乎这些社会的丑陋现象就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媒体为了猎奇,使节目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状态。如此报道毫无疑问暴露出了栏目低俗,消极的一面,对主流文化起了消解作用。③
  媒体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和责任,情感节目涉及的是私人领域,看似与公众利益关联不大,实则不然。情感节目在进行选题和编排的时候应该着重宣传和弘扬人性中的真善美,培养观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即使涉及假恶丑,也应立足于以反面的案例给人以正面的启示和引导。让伤者从失意中恢复,失败者吸取教训,让更多的人明白生活的道理。④
  (3)介入故事,引导故事的发展。电视媒介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是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应当客观真实的记录而不是以“道德仲裁者”自居左右当事人的是非判断。然而现实是,为了追求戏剧化以达到预期的节目效果,主持人,编导常常会“越位”,做出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行为,比如打着帮助委托人的名义,将镜头对准毫无准备的其他当事人,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更有甚者,在被拒绝的情况下采用偷拍偷录的方式,这已经超越了媒体的权利范围,是对大众赋予的媒介资源和权力的滥用。
  情感访谈节目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艺术加工,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摒弃客观性原则,随心所欲地介入事件的发展甚至主导事件的结果。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当力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①刘卓,《情感谈话类节目的叙事构建与观众的注意力》,《新闻窗》,2009(1)
  ②李三强,《电视情感节目的“真实性”问题》,《新闻前哨》,2009(12)
  ③王玲,《情感类节目的导向把握》,《声屏世界》,2009(7)
  ④杨俊,《浅谈当代电视情感纪实类节目中的某些弊端》,《新闻天地》,2010(8)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相关热词搜索:兴盛 浅析 谈话 浅析情感谈话类节目兴盛的原因及问题 家庭情感节目走红的原因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