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建筑形象有哪几种表现手段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语文学习决非易事,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吃透”课本,“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善于运用恰当的语文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隐晦为通俗,教师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酵母”般的作用。
  一、“画”入课堂――以画来“诱”话,以图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教师随手画了一幅简笔画(见图一),以表现文章第2段的内容。文章从大处落笔,寥寥数笔,把大地苏醒的景象,写得形象动人。让学生根据第2段内容也画一幅画(先打草稿后定形)。学生一阵忙活之后,教师请学生站起来,看着自己的画和老师的画,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回答:初春时节,山、水……太阳是什么样的景象?同学们你回答我补充,形成了一个语言表达的接龙。学习语文的兴趣盎然。
  学古文,学生们普遍感觉到比较枯燥,如何让这枯燥的“干草”发酵,变成学生们易吸收的营养呢?
  在学习《赵普》一课时,教师梳理了原文之后,请同学们给赵普来一张“白描”。学生们分小组,开始仔细地研究课文。经过一番探究讨论之后,越普的线描画出“炉”了(见图二),并附上了这样一段文字:“赵普其人,行武出身;初通文墨,晚年勤奋,终有成就。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绘画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有“诗书画同源”、“诗文与画相得益彰”之说。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到底还能了解多少呢?
  二、“戏入”课堂
  学生大都喜欢看小说,但往往流于追求故事情节,而缺乏对人物形象的总的认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学习《伟人的细胞》一课时,我大胆地将秦文君的这段节选内容改编成课本剧,引戏剧入课堂,进行教学。
  我设计了这样的步骤:
  1、将学生依学习小组划分为4个活动小组。
  2、各小组按剧本中人物安排角色:贾里、邱士力、贾梅、鲁智胜等。
  3、各小组根据剧本内容自行进行排练。
  4、第二课时,抽签决定两小组进行表演。
  任务下达后,各小组紧张进行排练,我巡视其间。为需要者提供适当帮助。这样一节课很快过去了。第二课时一上课,小组长上台抽签决定哪两个小组表演,其他各组作为观众和评议员现场打分。结果,演出、观看及评判的同学均十分投入,演出取得了成功。演出中,学生们对道具、表演的动作、人物的语言想得十分的周到,对剧本中的某些细节还大胆地进行了合理的修改,提出自己的看法。水到渠成,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对贾里的形象特点进行规纳,给贾里进行了造像。最后教师在几十张贾里像里选中一张,作为贾里的“标准像”――一个帅气、阳光、不拘小节,敢做敢当的男孩。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真正做到了让出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又激发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创作之情。
  三、影、视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利用课堂、课余时间,我有计划,有目的地要求同学们集中或分散收看一些电影、电视节目,并组织同学们进行影评,以提高他们审美情趣。我深知,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并不与知识成正比。
  我的祖母奶奶是一位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可她却非常喜欢看电影、听戏。每当看到戏中的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时,她总是泣不成声。我当时还小,不知何故,就劝奶奶以后不要看戏了,可奶奶却道:“你不懂,哭过了那才叫舒服。”为了让奶奶“舒服”、“舒服”,不管路有多远,天有多黑,我总成了奶奶手中的探路杖、小马灯。奶奶对“艺术”的迷醉深深感染了我,她让我蒙蒙胧胧地知道了什么叫欣赏。
  在看过电影《上甘岭》之后,我与同学们交流观后感,志愿军战士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又一次让我和同学们泪流满面,我们都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一次美的薰陶。
  著名作家余秋雨常对那些具备了一定艺术专业知识,而又缺乏审美情趣的人抱以深深的遗憾,称“这是一位背记了不少艺术知识的艺术上的门外汉。”
  四、快板入课堂――练就好嘴皮,唱出好文章
  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我要求学生以自己身边的人,事为题材,创作快板词;自制竹板,每天课余时间敲打一番。
  “哎,哎……哎,”
  这位同学真不赖,
  伸手要把星星摘。
  ……
  摇试管、弄天平,
  一点一滴记在心。
  ……
  这是同学们集体编写的快板词。上学唱,放学唱,文艺汇演唱得更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像着了魔一样地去练习创作,且把这些融入到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去呢?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这让人何等的欣喜啊!拄拐杖是为了将来扔拐杖,“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语)。
  五、风趣的语言入课堂
  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向学生传授大量的间接知识,教师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形成新的形象思维,从而获取间接知识。
  我的语文老师周伯儒先生在讲授朱自清的《春》结尾赞春的三个比喻的蕴涵时,曾风趣地说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人人都想亲一口――清新可爱;春天像花技招展的小姑娘,人人都想多看一眼――回头率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孔武有力――有安全感。”周老师风趣的语言立刻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学生在笑声中得到知识上的教益、品质上的教诲、心理上的愉悦。爱因斯坦说过:“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进一步把兴趣转变为爱好。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方面,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对诱发学生的情感,传授知识,确实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定,要有分寸而实用,不可牵强附会,否则便会陷入低俗,也难有教学艺术可言。■
  (作者单位:无为县石涧初级中学)
  责编:周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形象化 试论 教学手段 试论语文教学中形象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学手段有哪些 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哪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