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其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将“公共领域”概念化,并指出媒介是公共领域的勃兴力量。随着WEB 2.0技术的发展,微博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那么微博能否成为公共领域重构的一个契机呢?本文阐释了公共领域的特点和意义,并通过对微博特征的分析,探讨微博如何重构公共领域。
  【关键词】微博 媒介 公共领域
  
  一、“公共领域”建构的平台:微博
  公共领域理论最早是由汉娜?阿伦特在《人类条件》中提出的,后来经过尤根?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对此理论进行开拓性研究而使其成熟。① 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国家(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由此定义可见,公共领域其实是一个独立于政治权利以外,要求自由发表话语权的公共空间。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应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平等对话性的特点。
  近两年来,微博的兴起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微博所构成的虚拟网络社区,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场域。在这个虚拟公共空间里,公众可以在完全公开的情况下,对各种看法展开理性的讨论,针砭时弊,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②。
  二、微博契合了“公共领域”的诉求
  最早、最著名的微博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网站在全球已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③微博凭借其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可以预见,微博的巨大潜力,即将吹响二十一世纪公共领域的“集结号”。
  1.信息发布快速,实时性交互传播
  最早的公共领域,人们是面对面进行交流的,这对沟通的实时性提出了高要求,传统媒体很难做到,而微博却凭借其独特优势,为言论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微博传播迅速,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并且利用互动优势,不管身处何地,任何人都能对同一时事热点展开讨论;另外,微博打破了传者与受者之间的界限,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它就像实时广播一样,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各个follower手里,形成一个发布网络,为公共领域提供诸多的谈资。
  另外,信息传播权不再只属于精英阶层,普通的民众亦可以作为“记者”,利用微博进行现场直播,从新闻源上保持事件真实性。
  2.“自己人效应”
  公共领域是以“自己人”为主要组织对象建立起来的群体,微博亦是如此。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心理学中的“自己人效应”分析表明,人们通常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这在公共领域交流中显得十分重要,④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是信任,只有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交往才是有意义的。微博在交往过程中建立信任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用户在选择自己的Following 和Followers 时,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人或组织来获取信息的。用户实际上已经有意无意地将这些人归为“自己人”行列,他们的言行受到“关注者”follow,他们发表的论点也会对关注者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年来,媒体之间相互竞争,追求高收视率和点击率,多采用煽情性报道和欺诈性标题,破坏过去与公众建立起来的良好信任关系。因此,受众对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信任度降低,继而转向微博来寻求新闻信息的满足,而公共领域利用微博这个新技术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再传播。相较于其他大众媒体来说,效果更强,可信度更高,“自己人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微博的诞生无疑为公共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3、实名制,使言论更具有可信性
  2010年7月2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国内四大门户网站中的新浪和搜狐对其微博网站注册都有了具体规定,要求新用户必须填写手机和身份证号码。虽然目前对这两项信息的审核并不严格,但很多网民还是将其视为微博实名制的信号。
  微博实行实名制,可能在短期内会出现用户流失的情况,但对公共领域长期健康的发展有利,该制度的确立意味着用户在公共领域的行为将由匿名走向规范。用户在发布信息时将会更为谨慎,增加对信息的筛选,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使言论更具有可信性。微博上的交流和沟通呈现出一种更为理性的对话,这不仅仅是对用户个人负责,也是对公共环境的健康发展负责。
  三、微博建构“公共领域”尚待成熟
  社会公共领域总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而微博的发展为构建成熟的公共领域提供可能。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应该是自由的、开放的,不受任何组织干预的,具有完全精神独立的地方,构成这个公共领域的每个个体应当拥有成熟的思想,具有较高的“自律”能力,并且,能够在这个健康的公共环境中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中,微博语境下的公共领域仍然存在问题。
  1、强大的舆论煽动性
  微博作为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的公共平台一样,一旦监管不力,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滋生出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2010年6月9日07:00 pm传中国各大网络社区将联合狙击Super Junior,起因是之前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韩国馆发生的“踩踏事故”,史称“69圣战”。⑤微博作为消息传播者大面积转发69战况,提高了“圣战”在网民心中的知名度。早有业内人士猜测,这一事件可能是由网易魔兽或另一网游语音软件策划的一起市场营销行为。不管“69圣战”背后是不是一场商业炒作,微博的煽动威力在这次群体性活动中小试牛刀了一回。
  “圣战”的背后是对微博发展的沉重思考:在网络公共环境中,大多数网民充当的是旁观者的角色,然而却悲剧性的卷入“沉默的螺旋”之中。微博上的极端情绪通过一次次的转发以暴风般的速度铺天盖地而来,营造出一个虚拟的“意见环境”。处于沉默中的大多数中间派(即旁观者)会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倾向性地认为网上的言论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见,自己的观点也极易受到意见占上风那一派的影响。可以说,“沉默的螺旋”间接性地剥夺了公共环境中个体思想自由的权利。
  2、同质化信息引起的信息泛滥
  微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征使得这一公共领域中信息超载现象较为严重。据调查,在 Twitter 上有40.55%的内容属于“我在吃三明治”类无意义的嘀咕。个人琐事的信息占据Twitter传播内容的80%以上,有效信息很容易被湮没在庞大的信息流中。⑥另外,同质化信息的传播也会形成用户的信息倦怠。微博集单向与双向传播方式于一体,在信息传播时包含信息再创造的过程,巨大的信息雪球将越滚越大。因此,在低门槛迎来“人人微博”时代的同时,由此引起的信息泛滥却让公共领域几近瘫痪。
  3、个人信息的公开化导致的问题
  微博上暴露在公共环境中的个人信息极易受到威胁和利用。广告商搜集用户在微博上发布的喜好、特长、职业信息等等,有针对性的向用户传送特定广告。如今的微博因进入门槛较低,严重威胁着公共领域的安全。不法分子可能根据用户在微博上发的信息了解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起居时间、个人习惯等,对用户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容易实施犯罪。在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发布和传递信息,任何人在虚拟环境中的行为都是自觉自愿的,不带任何目的。如果只是想通过渗透进公共空间来获利,也就失去了公共领域的本身的意义。
  四、加强微博引导构建成熟公共领域的建议
  一个成熟的公共领域不仅仅是公众有一个充分表达自我意见的空间,事实上更需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意见。近年来,政府对信息公开建设也做了一些努力,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首次允许媒体赴北京小汤山医院进行采访;2005年,国家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使信息公开制度化;2008年汶川地震时,信息公开已步入正轨,这无疑是为公共领域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开放的外部环境。公民、媒介和政府三方共同博弈,为公共领域的建构争取更多的机会。
  1、公民:加强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⑦简而言之包括公众对信息具有分析辨别能力,不是一味地接受媒介所传递的信息。
  我国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微博用户在看到消息后很容易信以为真,被利益操控者利用。所以,教育网民明辨微博中信息传播的真假是非十分必要。另外,网民自身要注意避免陷入“沉默的螺旋”中,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性,网络个体要“慎独”、“自律”。网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建设网络公共领域至关重要,做到了这一步,迎来成熟的公共领域指日可待。
  2、媒介:加强信息过滤
  由于在微博上人们能够很容易发布信息,加上经过若干的分享、转帖,任何一条消息都能够迅速传播。对于微博运营者来说,如何管理海量信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类的Twitter 网站,“饭否”在2009年7月被迫关闭,外界揣测原因是传播过激言论。“饭否”的关闭给其他微博网站带来警醒。新浪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惜花费大量成本人工检测,确保不触碰政治底线”,以免步“饭否”后尘。技术层面上讲,网络媒介在公共领域中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然而由于每个人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不同,因此在信息的过滤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媒介作为“把关人”,应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按照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中立标准来进行取舍,摒弃个人的好恶,来营造出客观、独立、真实、自由的公共环境。
  3、政府:加强疏导与反馈
  建构一个健康的公共领域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政府应发挥引导、监督作用,一旦网络出现问题,不能一味地去屏蔽,而应积极疏导,对受众存在的疑问及时解答,提高公共领域信息的透明度。要知道,一旦公众领域处于混沌状态,公众的信息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谣言就会流传,引起社会恐慌,很容易激化矛盾。如果政府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开信息,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与其等到事件演化得一发不可收拾,还不如提前做好解释工作,防患于未然。
  【本文属于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亦为该校新闻与传媒学院大学生暑期创作成果】
  
  参考文献
  ①徐敬宏、王欢,《我国网上公共领域的特点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9):32
  ②李锋清,《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成熟公共领域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5)
  ③http://baike.省略/view/
  1567099.htm
  ④http://baike.省略/view/
  47035.htm
  ⑤http://baike.省略/view/
  3726690.htm
  ⑥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4)
  ⑦金石,《对新闻即时评论者的媒介素养现状的思考》[J].《新闻知识》,2009(9):112
  (作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学生,指导老师徐文策)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语境 建构 思考 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 微博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论微博公共领域的构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