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给民生电视新闻插上翅膀 深圳关于民生的名牌电视新闻节目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摘要]“民生”电视新闻的灵魂就在于“说话”,就是要把“话”“说”好,而这个“说”,就是讲故事。 [关键词]民生类电视新闻 《第一时间》 讲故事
唐代有一种曲艺的表演形式,叫做“说话”,这个“说话”和“评书”类似,都是表演的艺人用说唱的方式把故事讲给观众听。我们现在的电视新闻也可以借用这个“说话”来表达。形式是“说”,内容是“话”,主持人呢,就是表演的艺人。
民生类电视新闻的发展这两年不可谓不火,上至央视,下到县级电视台,各家都在黄金时段设置民生板块,组建民生类新闻栏目,就连中国电视新闻的中流砥柱《新闻联播》,最近也有人提出要“民生”一点,可见,“民生”在观众中的需求何其大,成长速度又何其快。不过,“民生”热归热,如何做好“民生”类电视新闻却是各家电视台一直在探索的话题,本人结合安徽这两年一些民生类电视新闻的发展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认为,“民生”电视新闻的灵魂就在于“说话”,就是要把“话”“说”好,而这个“说”,就是讲故事。
一、民生新闻的题材决定了稿子要讲,而不是写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传媒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传媒业以往的“传者本位”观念开始向以受众需求作为传播出发点和归属的“受众本位”观念转变,民生类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体向“受众本位”转型,走向平民化、大众化的典型反映。这类栏目在传播内容上不再仅仅聚焦宏大的历史和主流叙事,而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切身利益,以一种平民视角和人本意识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既然是自己的故事,对于作为观众的老百姓来说,用贴切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口语把它表达出来,显然能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的主编顾强,曾经在内部的一期点评上评论两条稿件:《小偷二盗超市,老板戏称太“执着”》:“没想到老汪不但低估了小偷的胆量,也低估了小偷的智商”;《把货车撞得要上树,搅拌车夺路而逃》:“官俊伟还躺在医院,念叨着那个车牌号,他说,搅拌车司机,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说,“两条都是常规的小稿子,但是这样生动的语言给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偷盗案和车祸是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接触到,也许不定哪天自己身边就可能发生了,这样的题材,如果你正儿八经的报道案例本身,肯定是干巴巴,事儿就那么大,怎么写也就那么点内容,但是你如果口气委婉点,俗一点,老百姓的兴趣也就从案件本身被转移到了话题之外,脑海中出现也许就不是一个案件,而是老汪和小偷斗智斗勇的鲜活景象,和受害人躺在医院还诅咒无良司机的生动图画。顾强在这篇点评中要表达出的意思就是“民生类”电视新闻是要说的,而不是靠写的。
这个观点说的格式一点,就是民生新闻以平民的视角反映百姓生活,聚焦世间冷暖和人生百态,在平凡人物中挖掘不平凡故事,在故事中挖掘动人情节,感知、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和荣辱兴衰。它将镜头对准社会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平民阶层,新闻题材上选择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故事和个体话题,通过对老百姓日常遭遇和困惑心态的叙述,真实记录普通百姓的杂相人生。此类栏目尤其关注处于社会边缘和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如下岗工人、漂泊在城市的打工者、农村青年、残障人群的生存状态。故事型栏目以平视的眼光和客观的态度,记录他们的离奇遭遇和多舛命运,展现其情感迷惘、内心挣扎以及与命运的坚韧抗争,让观众从关于他人的个体故事中获得普遍的启示意义。
二、“讲故事”是一种策略,而不是让步
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不是以“完成时”告知观众事件结果,而是以“现在进行时”来呈现事件过程,更加关注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物的情感经历。虽然讲述的大多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以及少数正在进行中的事件,采访与事件存在“时间差”,但是通过记者的采访活动,能将已发生的事件或正在进行的现场景象重新呈现出来。这种同步化效果能让观众忽略事件与报道存在的时间差,饶有兴趣地欣赏此刻“正在进行”的现场景象。说的俗一点,就是你要把节目做成像电视剧一样,让观众融入到你的节目中去
这一点,安徽电视台的《帮女郎》节目做得尤其老到。《帮女郎》,顾名思义,就是山寨007,吸引眼球。节目内容更是大胆泼辣,什么婚外情,家庭暴力,凶杀情变,怎么醒目就怎么来。有新闻学院的学究派批评,这哪儿是播新闻,整个就是不入流的烂节目,俗、俗、俗,专家的话不无道理,从正统的新闻学角度来说,《帮女郎》确实是偏离了做新闻的常规轨道,但是,我们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再去看这个节目,却发现,这个节目又是成功的,它经常占据同时段观众收视率首位。为什么呢,老百姓爱看啊,老百姓为什么爱看呢,因为看的过瘾,就象电视剧一样精彩。观众在收看这样的节目时,往往忽视了一个事件中五个W中的某几个,但是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细节却记得清清楚楚。
山东电视台《传奇故事》中有一期《山东大孝子》,也是同样的例子,节目讲述了山东孝子戴永胜遍访全国,为身患绝症的母亲求医治病的感人故事。虽然是5年前的事情,但记者通过对当地医院、亲属邻居和当事人的前进式寻访,充分延展事件过程,努力为观众创造与事件同步的条件。事件过程一一展开,戴永胜为让母亲宽心养病,曾经下跪央求医生开具假病历对母亲隐瞒病情。几年里他一直边打工边寻找全国名医名药,一次在福建买药后他几乎身无分文,只能沿着铁路往山东走去。3天后,又累又饿的他走到南昌横过铁路时竟被火车撞倒。这些情节刻画,既建构起叙述的大厦,又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事发情景的紧张性和真实性。
三、讲故事要讲究方法
在一个完整的故事中,叙事视角包含着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判断和情感倾向,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形态属性。民生电视新闻要把故事讲的观众愿意看,就要打破常规,这就像“评书”中的经典话语“花开数朵,各表一枝”一样,要打破单线叙事方式,根据不同事实的特性,选择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叙述新闻事件,尽量反映出新闻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还原事实真相。
民生电视新闻栏目常常站在事件诸多人物的不同立场上,运用各个角度的声音来进行报道。记者和主持人是以局外人的全知全能视角,直接介绍、说明、交待、评价事件的前因后果,甚至透视人物内心最隐秘之处;当事人以第一人称的主观视野来分析叙述其所能感知的部分事实;邻居、同事等见证人则从旁观者角度阐述他们对事件的理解和感受,对事实真相给予评价和判断。这种多视角的呈现能形成对同一对象的多侧面描述,有利于事件或人物的完整刻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叙述者的角度不同,每个角度都带有鲜明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正是这种叙述者的主观性,从不同角度强化了人物和事件本身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故事也在各种视角的呈现过程中逐渐变得丰满和完整。
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同样是一档民生类的电视节目,它现在的风格就是平民化。两个主持人就像是邻家的大哥小妹,每天和你唠家常。而记者们写稿子呢,也是遵循这一特点,幽默诙谐,轻松活泼,该表态时,批判重如五岳,凝练老到,该轻松时,一笑一骂,皆是风情。
综上所述,民生电视不能僵硬死板,要活,要向“说话”学,要向“评书”学,要会讲故事,套用同事们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要学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当然,民生新闻在整个新闻历史长河中,还算个新东西,大家都在摸索,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技巧,方法和规律浩瀚如星海,有待大家发掘。讲故事的方法,只是冰山一角。
责编:叶水茂
相关热词搜索:讲故事 插上 民生 讲故事 给民生电视新闻插上翅膀 给民生电视新闻插上翅膀 让新闻插上民生的翅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