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买党报 党报如何做强民生新闻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关键词】党报 民生新闻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党报做强民生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关注就业、教育、分配、社会保障为内容的民生新闻,不仅事关群众利益,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而且是党报坚持“三贴近”原则,改革新闻宣传,提高党报公信力,增强新闻可读性的生存、竞争的利器。
  
  一、地方党报要拓宽民生新闻空间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广大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出发,报道、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党报与民生新闻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党报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民生新闻的选取和报道中党报更有自己的独特视角。
  对于地方党报而言,民生新闻的价值在于真正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由于日益关注民生,地方党报的公信力和号召力也进一步增强,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读者群,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有利于发挥党报宣传舆论主阵地的作用。
  民生新闻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为读者所青睐和关心,是因为民生报道的?容大多是社会生活、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和群众息息相关的矛盾和问题。民众的喜怒哀乐、冷暖痛痒固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重点,但党报的民生新闻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民生新闻既要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琐事,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的举措等等通过民生的角度去解读。比如房地产、金融、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政策调整或者新规的出台,对民众的生活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党报应该及时对这类时政新闻、经济新闻进行民生解读,从惠及民生和群众关注的角度,用群众的语言去解读,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
  1、注重“大民生”,让民众切身感受社会保障。民生新闻的特点决定了它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分散、琐碎的。党报作为主流媒体,民生新闻强调的是其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导向和介入功能,政治原则性是党报民生记者采写新闻的前提,因此除要关注老百姓利益最直接、最密切的事宜,比如油价、肉价、粮价、药价、房价等民生的报道,还要高屋建瓴,做好重大题材方面的民生报道,比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依。在这些民生领域里,党报更能集中发挥多年来培育的政府资源优势,以自身的高度、深度来进行报道的挖掘和展开,实现“高度决定影响力”的追求。就把民生新闻提高到了“有高度、有深度贴近”的层面,从而引人深思,实现了党报做高端新闻的目标,使党报的新闻品质得以提升。
  2、策划民生举措,使民众全面了解政府做法。党报如果想让民生新闻出彩,必须把民生新闻做实做细,这就需要围绕民众关注点,通过对政府出台的某项举措的策划,将尽可能多的信息告知读者。例如,马鞍山市早餐难、早餐安全状况历来是市民关注的焦点,2008年,市委市政府将解决市民早餐问题又一次提上了议事日程。马鞍山日报获悉此情,立即策划围绕市民需要什么样的早餐、政府为市民早餐做何打算、企业如何运作早餐工程、卫生食品监督部门如何保障早餐卫生安全,为市民提供卫生、便捷、安全、质优的早餐,各相关部门如何看待并做好早餐工程等题目,推出了“市民放心早餐”这组专题策划报道,使政府这一惠及民生的早餐工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和反响。应该说,民生报道精心策划,有序铺展,为最后效果的达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党报记者要苦心“经营”民生新闻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要注意寻找与百姓生活贴近的切入点,将新闻做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做成关注民生、受民众关注的报道。我们的体会是,只有这样,报纸才能让上下两头满意,才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篇好的民生报道,自然离不开记者的辛劳。作为地方党报的一名记者,笔者长期致力于民生新闻的采访报道,围绕让民生新闻“出彩”一直上下求索。通过近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对报道好民生新闻有着一些切身体会――地方党报记者要苦心经营民生新闻。所谓“苦心经营”,就是要实现三个“坚持”。
  首先,党报的民生新闻要坚持政治原则性。党报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这是其他报纸无法取代的。党报的政治原则性表现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体现在舆论监督、批评的引导上。如果党报不坚持政治原则,一味追求低级趣味,就起不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甚至有损党的形象和党报在读者心中的威望。作为记者,则要在采访的第一道关上,就牢牢紧盯民生“大新闻”。2007年,记者在马鞍山市慈善总会采访时,获悉一些民企热衷于对社会的慈善捐助,马鞍山市慈善总会牵手民企对我市部分困难家庭中大病、重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大病救助”行动。当日,来自全市35名困难家庭的大、重病患者,每人得到了1000元救助金。在捐助现场,拿到1000元钱救助金的佳山乡马塘村农民吴志桂,禁不住老泪纵横。她的儿子王兴红由于患脑病长期瘫痪在床,为了给儿子治病,家中连一分钱也没剩下,连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尽了。眼看快过年了,家里连买药的钱都没有了,没想到市慈善总会心系困难群众,及时为他们雪中送炭。这则新闻一经刊出,立即唤醒了民众的公共意识,受此影响,许多企业也纷纷前来捐助,以尽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
  其次,采写民生新闻务必坚持深入生活。采写民生新闻要时刻贴近群众。只有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把握群众脉搏,了解群众愿望,报道才能可亲可信、深入人心。多年来,笔者曾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跟有关部门组织联合调查采访,揭露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一位贫寒的农村母亲,她一对18岁的孪生儿子,双双患上严重眼疾,即将遭遇失明危险。我将她向社会发出的求援写成稿件,登在了《马鞍山日报》“读者之声”栏目。随后,一份份爱心、一笔笔捐款,将母子三人团团包围,让他们永远铭记了人间处处有爱有温暖。从南京离家出走的8岁小男孩,因不满繁重的课业以及家长的过分期望,一连多日躲进马鞍山市某网吧,深夜零点时分,身无分文的他来到了附近派出所。被夜半报料电话惊醒后,我立即从被窝里爬起,火速赶到现场。听着男孩缓缓吐露出他深藏已久的心迹,我的心情很是沉重。当我把这些话变成铅字陈列在他的父母面前时,他们之间的隔阂开始冰释。
  第三,要坚持用“第三只眼睛”看事件。独辟蹊径,探别人不见之深。笔者在2004年参加了一个部门消除人居草房的检查活动。这是一条时效性、可读性俱佳的消息,也是一条典型的民生新闻。但是,记者并没有停留在一事一报的层面上,在采访中“挖”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怪现象:在当地好几个乡村,却出现了孙子辈住楼房,父辈住平房,而祖辈却住草房的事,且这个现象却不是个别,而有着较高的比例,不正是传统美德在农村缺失的具体体现么?想到这里,笔者立刻联系了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对此事高度重视,马上派专人陪同报社采访小分队一起赶往现场。经过采访,笔者与其他同志写出了一篇名为《别让传统美德在草房中迷失》的稿件,呼吁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大主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当年,这篇稿件一举获得了安徽新闻一等奖。
  各类题材民生新闻在党报上占据重要的位置,既能让百姓有在党报上表达自己声音的机会,又增强了党报的可读性,让更多的群众和读者接受,最终使党报增强了竞争力和影响力。地市党报必须搭建与百姓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做好民生新闻,变关门办报为开门办报、群众办报和社会办报。
  
  (作者单位:马鞍山日报记者部)
  责任编辑:郜磊 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党报 做强 民生 党报如何做强民生新闻 党报民生热线 聊城党报民生热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