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王”的故事_鼓王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3月30日,被称为“鼓王”的陈耀灵多年来收集的传世铜鼓在东兰民间铜鼓收藏馆开展。该展览展出了东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铸造的铜鼓藏品150余件。 铜鼓,是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一种打击乐器,被视为吉祥之物,流行于中国的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最初铜鼓被称为“釜”,作饮器之用,后演变为乐器,至今已流传了两千多年。
陈耀灵早年跟随父亲学医,在其多年的行医期间,为乡亲们治愈了许多疑难病症。
1974年4月,一个朋友找到他,说红水河上游有一个弄场里出现了怪病,请他前去治病。他带上自己配好的药赶到那里给病人医治,前后治愈了十多个人。乡亲们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纷纷要把家里最值钱的水牛赠与他。但他发现,这个村交通闭塞,村里最值钱的就是这几头水牛了。他看到这个弄场里有些家火塘上挂有铜鼓,有的家里还用铜鼓装粮食。他们说,这些铜鼓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平时当地道公用这些铜鼓来装神弄鬼,是迷信的东西。
这些铜鼓在当时并不值钱。当他离开时,见人们纷纷牵牛来酬谢他,他非常不忍,便对大家说道:“你们的心意我领了,牛是你们养家糊口的重要依靠,我不能要。如果你们一定要报答我,就随便送个铜鼓算了。”村民们说:“只要你愿意,我们这几面铜鼓全给你。”
从此,他更加历练医术,只为多治愈些病人,多收藏些铜鼓。37年间,他一共收藏了150多面(个)铜鼓。在他的家里,各种各样的铜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不少专家,学者慕名而来,看到他收藏的铜鼓,都惊叹不已。
曾经有人建议他,将这些铜鼓,拿到广东、深圳去办展览,或是搞一个博物馆。有些老板还想和他一起,利用这些铜鼓去赚钱。但他认为,铜鼓,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艺术品,在东兰又是壮瑶民族心中的神物,它的根在红水河流域,魂在东兰。离开了这里,就没有了原汁原味的铜鼓文化,同样失去了保护和传承的意义。所以,他要将铜鼓留在东兰、扎根东兰,让世人切身感受到铜鼓的神奇魅力,有效地推动铜鼓的保护和传承。
2007年,他将家里几十年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在东兰县有关部门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再加上贷款,在东兰县郊动工兴建中国民间铜鼓收藏馆。历经4年多,中国民间铜鼓收藏馆于2011年3月竣工开放。
走进收藏馆,那些种类各异、品种繁多的传世铜鼓,便呈现到你的面前。这100多面铜鼓,是东兰县“铜鼓文化”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兰壮瑶民族的铜鼓文化,让人从中领略到铜鼓文化的精华。
相关热词搜索:故事 鼓王 “鼓王”的故事 喇叭和鼓寓言故事 大灰狼吃鼓的故事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