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财政是中国最大的民生] 民生财政建设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最近一段时间,“阳光工资”的话题引起了广大公务员的关切,这件事是有人欣喜有人忧。据报道说,某些“清水衙门”的公务员工资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那些热门部门的公务员收入则可能下降。一位进入海关三年的工作人员表示,改革后自己的工资将减少45%,原来在7000元左右,现在只剩下4500元。之所以有如此差别,在于有收入的部门自己有能力发放工资之外的各类补贴,财大气粗的部门对内部人员利益均沾,没有收入的部门只能看着眼馋。这个问题也是官场的潜规则,可以说由来已久。我不是公务员,本不应对此产生什么兴趣,但由此却产生了一个疑问:公务员的工资发多发少,归根结底总是来源于纳税人,而工资的发放统归于财政支出,难道在财政之外各部门还有早经严厉禁止的小金库,而且这种小金库为财政长期以来所默许?或者是财政对有关部门依法收取的费用有所返还让其自由开支?种种疑窦难以索解。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中国的财政收支中的机关工作人员所占的“人头费”实在太多,管理方面实在太乱,贪腐问题、浪费问题与法律规定和我们所宣示的基本宗旨、理论相距实在太远。这就构成了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的财政收入却不能大幅增加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方面投入的根本原因。
  财政管理之所以乱,可以列出若干弊端,其中突出的一条是不透明,暗箱操作。以公务员的工资为例,地区差距、部门差距,津贴的种种名目,这一切都像关在密不透风的盒子里。权力机关照例批准财政预决算方案而不知这些方案的具体内容,社会公众更是一无所知,所谓的监督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公款吃喝、公款出国旅游、公务用车、建办公大楼等各类机关“办公”支出自然难以遏止,本应用于民生的支出只能被侵占和挤压。实际上,在某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似乎已经变成少数人随意支用的家用钱箱。大量存在的官场现象是,公款吃喝不仅是官场上的送往迎来,一些官员包括个人的“人情世故”支出统统财政报销,有些部门甚至立下规矩,主要领导请客的费用和标准不限,其余副职在限定总额内自主支配。这种规矩还成为“经验”,成为在资金短缺时为减少开支无可奈何的一招杀手锏。
  财政管理方面的不透明还产生了中国官场上的独特景观:甚至以公共财政用于行贿。以现今所披露的大量买官卖官案件而论,其买官的费用大部分出自公款,中间又有一部分被财政报销了。还有一种面广量大的开支多年来也是普遍存在,这就是下级官员对上级主管官员、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在逢年过节期间的礼品支出,由“烟敬”、“酒敬”、“茶敬”进而直接以信封包裹的“钱敬”,都以花样百出的“发票”由公家报销。这一官场陋习也许是过去封建王朝中“冰敬”、“炭敬”遗留下来的变种,若干年来有明显发展的趋势。
  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暗箱操作,见不得阳光。不透明则易于失去监督,失去监督则有暗箱操作,暗箱操作的结果自然难免违纪与腐败之事。这已经是屡试不爽的规律。公共财政是关系到中国13亿人的大事。国家大政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税收和财政资金的安排上。纳税人的钱怎么收、怎么花?用到哪些方面?怎样保证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有利于实施权力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这是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切身利益所系。而要实现财政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自然要有一整套的制度和程序保证。让权力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真正落到实处,这需要一个基本的前提:让实际的财政收支从暗箱之中走出来,暴露于阳光之下,接受权力机关、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比如,对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机关、各方面民生和重大项目的支出,应当参照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确定相应比例,行政支出的压缩和用于民生支出指标的增长应制定目标限期完成等等,这一切都应当公之于众,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向媒体通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化妆费用多了,媒体能得到信息及时加以披露,美国前总统布什一度公务使用汽油费多了,媒体和公众提出批评,只有达到这样的透明度,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才有实现的可能。
  新西兰政府廉政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到产生腐败的根源时,概括了一个简单的公式:腐败=垄断+暗箱操作-公众参与。中国虽然有不同的国情,但现实证明这一外国人推出的公式确实屡试不爽,放之各方而皆准。所以,我的希望是,阳光工资的做法很好,实践中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阻力,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并且由此推开,进而实现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的透明和公开,这是推进我国民主法治并稳步解决各项民生问题的扎实步伐。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最大 民生 财政 阳光财政是中国最大的民生 公共财政里的民生情怀 城东区阳光财政办出大民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