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和画面的区别 电视画面编辑场面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电视节目在后期编辑合成时,将不同时间、地点拍摄的画面按照需要组合在一起,其中前一个画面和后一个画面的合理组接叫“转场”。 转场是一种形式,是电视内容发展的需要,也是创造层次和结构的需要,转换时要注意心理的隔断和视觉的连续。因为观众从上一个画面看到下一个画面时是有很强的视觉心理依据的。比如春节前夕公司领导到生产一线慰问职工,是一条非常好的消息,但做后期编辑的拿到的几乎全是前方正机拍摄的画面,从画面上能看出来摄像记者下了大功夫。因为每个画面他一定要跑到前面去,而后期拿到这样一组画面,却又无法把春节公司领导慰问一线职工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件,很好的反映给广大的电视观众。因为第一个画面是公司领导从画面里面对着镜头走过来;第二个画面是面对镜头和职工握手;第三个画面是面对镜头看职工操作:第四个画面是面对镜头离开慰问现场……如果把这六个镜头分开来看构图是没有问题的,但把它们就这样组接在一起就显得有些生硬了。这是因为电视观众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视觉心理依据与这样的转场方式产生了冲突,现实生活中甲方慰问乙方的感觉是正面向乙方走过去打招呼,然后按照观众的心理依据,接下来看到的是甲方的背影或侧背影与乙方握手问候。而我们如果硬将拿到的六个画面组接在一起,会在视觉的连续性上造成方向感上的混乱。那么,如果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镜头中间加一个职工起身相迎的镜头;第二个和第三个镜头中间加一个慰问品的特写镜头;第三个与第四个镜头中间加一个生产现场(如出铁的镜头);第四个与第五个镜头中间加一个握手问候镜头的特写,其结果应该是一条非常好的新闻,这就是场面转换的重要所在。
场面的转换是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要求。就像写文章一样,一句话写完,自然要有句号,一段内容暂告结束,自然要另起一段。电视片也是同样,段落的划分和转换,是为了使内容的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对观众来说,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要求,是心理的隔断性和视觉的连续性。所谓心里的隔断性,就是要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知道上一段内容到这里告一段落了,下面该开始另一段内容了,这样才不至于使观众看不出头绪。所谓视觉的连续性,就是利用造型因素和转场手法使人在视觉上感到场面与场面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自然、顺畅。
我们说一组镜头的段落一般是在同一时空中完成的。因此时间和地点就是场面划分的很好依据,当然有时候在同一时空中也可能有好几组镜头段落,也就会同时有好几个场面,而情节段落则是按情节发展的结构启承转合等内在节奏来划分的。
下面就电视画面编辑常用的几种场面划分的依据进行分析:
1,时间的转换
电视节目中的拍摄场面,如果在时间上发生转移,会有明显的省略或中断,我们就可以依据时间的中断来划分场面。后期编辑节目时,画面组接中的时间与真实的时间是不同的,它往往是对真实时间的一种压缩,屏幕上的时间有限,而生活中的时间很长,因此必须省略。在镜头语言的叙述中,时间的转换一般是很快的,这其间转换时间的中断处,就可以是场面的转换处。比如公司领导在职代会上讲一年的工作报告时,我们后期配合的画面就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场面,而观众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能够听清楚、看明白了公司一年的工作情况,这就是合理的时间转换。
2,空间转换
叙事的场景中经常要做空间转换,一般每组镜头段落都是在不同的空间里拍摄的。如内景、外景、厂房内、厂房外、会议室、施工现场等等,因此空间的变更就可以作为场面的划分处。如果空间变了还不做场面的划分,又不用某种方式暗示观众就可能会引起混乱。
3,情节的转换
一个好的电视片的情节结构是由内在的线索发展而成的。一般来说有开始、发展、转折、高潮、结束的过程,而这些情节的每一个阶段就形成了一个个情节的段落,我们可以依据这点来做情节段落的划分。
如果说以上讨论的情节发展是一种叙事的内在的节奏,那么电视片里还有一种后期编辑上的外在节奏。在电视片的后期编辑上还要利用外在节奏的变换,它可以用剪接率、主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来表现,它是与内在的叙事节奏统一或呼应的,它往往可以用作段落的划分。
总之,场面和段落是电视片基本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分又有联结。段落是由若干的场面组成的,每个段落的转换处,也肯定是一个场面的转换处。然而场面和段落的转换在目的上是不一样的,场面的转换只是为了告诉观众空间的变换,让观众能看得出头绪,跟得上叙述,并不是要在心理和视觉上给以隔断。而段落的转换则不同,它是与叙述中情节的发展直接联系的,可以说是情节线的外化。因此,段落的划分是有内涵在里面的,它用以引导观众随着情节叙述中节奏的变换去感受,有明确的心理暗示。由此,应该清楚,场面间的转换应侧重于内在连贯式的转场,而段落之间的转场则侧重于分离切断。
相关热词搜索:场面 画面 转换 电视画面编辑场面的转换 电视画面编辑名词解释 电视画面编辑试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