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妇女运动一百年】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实现性别平等的理想和争取自身的解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中国广大妇女为了自身政治和经济的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在西方,两次女权主义运动浪潮也可谓波澜壮阔。以争取男女平等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妇女运动吸引了广大的先进女性,她们为争取女性的解放和性别的平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
回顾百年国际妇女运动发展的历史,女权思想的滥觞和女权运动的兴起都以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首要前提。跨入展现知识经济特征的21世纪,广大女性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各项素质。
一、女权运动的两次浪潮
第一次女权运动始于19世纪后半期,在20世纪初达到了高潮。在这个时期,随着西方世界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为两性的变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次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权。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女权主义者通过建立妇女组织、出版报刊、组织集会、签名请愿、召开大会等方式呼吁男女平等,争取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实现在政治、教育、经济、婚姻等方面的男女平权。
第一次女权运动的影响辐射面十分广阔,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它的勃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这次运动与同时代的民权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反战运动等遥相呼应,汇合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画卷,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
第二次女权运动规模宏大,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空前的。至70年代末,仅英国就拥有了9000多个妇女协会。1966年,美国成立了西方最大的妇女组织――全国妇女组织。该组织的宗旨是:献身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妇女首先是人,像社会中的其他人一样,妇女必须有机会发展她们作为人的潜能人;立即行动起来,使妇女充分参与到社会主流上去,享有真正平等伙伴关系的一切权利和责任。到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全国妇女组织已拥有15万成员,176个分会。此外,世界各地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的其他群众性妇女组织都为争取妇女平等权利、推动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很大贡献。
二、女性主义理论发展与社会支持
在百年国际妇女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女性主义的思想家出版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著作,并形成了各种女性主义思想和理论流派。
早在1791年,法国妇女活动家奥琳帕?德?古日就发表了《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明确提出了女性政治权力要求。1792年,英国早期女权主义者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问世。她在书中强调,妇女除了应该成为贤妻良母外,还应该被看作独立的人,应该拥有个人权利。
1949年,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正式出版。在书中,她用大量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和文学等事实材料证明:女性自由的障碍不是其生理条件,而是政治和法律的限制造成的。她的最广为人知的观点就是: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波伏娃的《第二性》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成为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1963年,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先驱贝蒂?弗里丹出版了其名著《女性的奥秘》,该书唤醒了广大妇女的自我意识,被视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书籍之一。
1970年,美国激进女权主义者凯特?米利特出版了《性政治》一书,该书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在国际妇女运动中,出现的女性主义的理论流派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等。在学术界,有人把20世纪70年代后期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出现看作西方第三次女权运动浪潮的开端。
国际妇女运动最重要的理论成就之一是社会性别理论,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指的是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两性差异和行为特征的理解。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注意到了不同妇女群体之间的差别和妇女主体身份的多元性。与此同时,他们还对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两元对立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认为男女两性之间生物学上的差别也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总的说来,社会性别概念深刻地揭示了男女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文化根源,它为观察社会与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被广泛地运用到哲学、文学、史学、艺术、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
以争取男女平等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妇女运动吸引了广大的先进女性,在中外妇女运动中,涌现出向警予、秋瑾、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卢克丽霞、博狄雄、潘克赫斯特、蔡特金等众多杰出女性,她们为争取女性的解放和性别的平等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
与此同时,妇女运动也逐渐获得了许多杰出男性、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支持。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对妇女解放问题十分关注,发表了许多有关妇女问题的论述。他们指出,妇女的解放是检验社会进步的天然尺度。英国学者威廉?汤普森在其著作《呼唤人类的另一半》中认为,妇女的解放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则在其《妇女的屈从地位》和《妇女的参政权》等著作中全面地论证了妇女参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批判了现实中对妇女的歧视,呼吁给予妇女政治、经济的平等。这些思想推动了当时的英国妇女参政运动。
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伦理,积极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联合国也积极推进性别平等。1946年,负责促进人权的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成立了妇女地位委员会。1952年,联合国通过了《妇女政治权利公约》,以给予妇女与男子相同的政治权利。1979年,第3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先后召开了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倡导男女平等,力争消除对妇女的一切形式的歧视。“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提出了“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求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这就是说,要把社会性别意识贯穿于整个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的全过程中,并将实现性别平等当作社会政策的目标之一。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这些努力,为保证男女两性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社会性别的平等作出了贡献。
三、国际妇女运动的成果和启示
百年国际妇女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妇女们在为自身争取权利,或是说为自己这一群体构筑蓝图和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历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首先,在经济上,妇女就业水平、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妇女争取权益、要求平权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为其政治权利和其他基本权益的稳固提供了保障。
第二,在文化上,女性受教育权利的保证、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女性参与社会和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三,在主体意识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妇女维护自身权益、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发展机会的内在动力。
第四,在社会环境上,增强性别平等意识,加强法律建设,建立性别平等机构,创造和谐的性别文化氛围,是女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最后,特别要注意的是,妇女对于维护自身权利、要求男女平权、渴望自由解放的斗争,并不仅仅是妇女自己的事。
随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影响的增强和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在为自己权益而斗争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探索着在争取男女平等权利道路中的“双赢”局面,她们更注重与男性构建起“合作伙伴”的关系,谋求在和谐的性别文化气氛下男女两性共同发展、彼此协力,为双方权利的保障、为社会整体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尽管在一个世纪中,广大女性积极地投身于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妇女问题”与性别歧视仍是困扰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有关妇女的一系列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无不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事实说明,同生产力与科学技术走向现代的历程相比,人的观念,尤其是性别观念的现代化需要更长的时间,男女事实上的平等的实现和两性伙伴关系的确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3月6日《文汇报》)
相关热词搜索:一百年 妇女 运动 国际妇女运动一百年 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百年录 国际三八妇女劳动节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