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干预稳物价]中国2018物价暴涨稳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这是继1996年和2003年之后实施的第三次临时价格干预,前两次分别是治理物价高涨和应对“非典”,这次则是为了防止全面通胀。 ”针对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权威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如上分析。
此次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规定,重要商品必须进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涉及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居民消费必需品。这是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继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后,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此举措一方面说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下物价上涨形势严峻,另一方面这也是世界各国对全球价格上涨日趋突出进行治理的组成部分。
启动第三次临时干预
“为什么干预?关键一条是控制当前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基础上,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规范企业定价行为。”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特别强调,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在特定条件下实行的,也是自《价格法》颁布10年来,继1996年治理物价高涨和2003年应对“非典”后,第三次就稳定物价提出的紧急临时治理措施。
1996年我国就曾对居民口粮、猪肉和牛羊肉、食用油、牛奶、鸡蛋、家禽等居民必需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等制度。2003年对防治“非典”相关商品和服务也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近年来,广东省对液化气、海南省对水泥也都实施过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在价格显著上涨情形消失后,将及时请国务院批准解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他指出,此次干预既是临时的,也有法可依。《价格法》第三十条规定: “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
这位负责人特别解释说,实行申报和备案制度并不改变市场调节价格的性质。列入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的均为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政府干预是临时的,实行提价申报只是对提价的正当性进行审查,实行调价备案只是对调价的合理性保留干预的权力。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上述临时干预措施,各地既要加强对企业价格行为的监管,又要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创造必要条件,严禁以实施临时干预措施为借口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行为。”他说。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目前价格上涨较多的情况下,对部分市场调节的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进行必要的干预,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体现。”据其透露,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期间,相关部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和经营者建议并得到理解。
“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事关广大群众生活,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据上述负责人强调,各地区要严格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确保今年CPI涨幅不高于去年涨幅。去年价格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今年要有明显下降;去年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年初预期控制目标的省份,今年也要严格控制;连续3个月月度涨幅突破全国涨幅的省份,原则上不得出台除环保收费以外的地方调价项目。
根在全球性价格上涨
国务院研究室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突出的是食用油、猪肉、化肥和能源等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目前食用植物油价格和猪肉价格仍在继续上涨。其中,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上涨到去年8月9日高点后一度回落,但去年10月底再度上涨,预计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今年春节临近。
能源方面,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突出。如果按每桶原油90美元计算,炼油企业成品油每吨将亏损1000余元人民币。扣除原油生产和成品油销售盈利后,国内大型炼油企业每月炼油亏损近250亿元人民币。据国内外多家分析和咨询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油价将继续高位震荡,进一步上涨可能性增加。
这位专家分析指出,目前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在他看来,全球价格上涨根源是石油涨价引起的食品涨价。由于部分玉米和食用油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加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小麦主产国因干旱连续两年减产,从而推动粮食和食用油价格全球范围内大幅上涨。
去年12月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上涨83.7%、74%和12.7%。近两年来,玉米价格累计上涨110%、小麦 190%、大豆95%。按照去年1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全年原油、铁矿石、大豆三种物资进口数量匡算,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影响国内生产成本比上年约增加5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商品零售总额的5.9%。可以说,成品油、食用油、化肥、钢材涨价主要受国际市场影响。
因此,该专家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价格上涨是国内外各方面矛盾积累和供需关系调整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形势严峻不容懈怠
采访中,权威人士分析说,目前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需求旺盛,“三过”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投资需求仍很旺盛,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危险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受成本推动,石油、铁矿石、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环保成本有所提高,资金成本明显提高,农民工工资和农村用工价格提高。
据测算,去年涨价对今年一季度翘尾影响平均为5.3个百分点,考虑到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和服务类运输类价格上涨影响,预计一季度居民CPI平均涨幅可能在6.7%左右,个别月份涨幅甚至可能突破7%。
为此,自去年10月中旬起,相关部门按中央指示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稳定价格。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作了介绍。
增加市场投放。增加临时存储小麦、稻谷投放数量,降低销售底价,在沿海地区和生猪主产区投放中央储备玉米,稳定饲料价格,降低大豆关税,组织食用油进口。
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国务院去年采取扶持生猪奶牛油料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各项措施均已落实到位,今年各项扶持措施已经明确,生猪生产逐渐恢复,油菜籽播种面积稳定增加。
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去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加大了对粮油肉等重要商品市场监管力度,维护了正常市场秩序。
保障成品油供应。通过返还进口成品油增值税,通过对企业增供成品油发生的亏损予以补偿等措施,增加了市场供给总量,有效缓解了成品油供应紧张矛盾。
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中央财政三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按相关政策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中央财政增加了高校学生食堂专项补助,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
他告诉记者,“总体看,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必需品供应是正常的,没有出现断档脱销,社会稳定、人心稳定。”
(摘自《?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期,作者为该刊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干预 物价 紧急 紧急干预稳物价 中国紧急干预稳物价 稳物价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