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程十发国画拍卖 追忆程十发先生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日夜赶画 为妻治病   “胆剑”留给新民晚报   晚年的程十发,最喜欢说起老家松江。说的时候,神情满是眷恋和骄傲。8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靠在农村出售祖传药膏维持生计,家境贫寒。程十发学画十分艰苦,连纸都买不起,包药的纸都被他画得满满的。没有电灯,他在昏暗的油灯下临摹珂罗版的古画。十年寒窗下来,他的眼睛就近视了。
  上世纪50年代,程十发的夫人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医药费很贵,程十发只能日夜赶画连环画。据他女儿程欣荪1994年撰文回忆,《胆剑篇》的连载就是这样画出来的。当时,每当《新民晚报》一刊登他的作品,他第二天拿到稿费就去医院付医药费。因此,程十发的眼睛越来越近视了。
  
  斋名变化艺术轨迹
  “不教一日闲过之斋”
  程十发的一生多次给自己的画室起斋名。不同时期的斋名,反映了他的艺术历程。
  上世纪50年代,程十发成为新中国的美术工作者。他过去学的是传统国画,而在连环画、年画创作过程中,他深感自己写生技法不够,于是奋起用功学习西方素描,并深入生活写生。这时,他给自己起的斋名为“步鲸楼”,即步明代写实画大家曾鲸后尘之意。上世纪60年代,他的连环画、年画创作进入了成熟期,并又调入了上海中国画院从事国画创作。他一方面要探索如何进行艺术创新,一方面为应对“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拮据而拼命画连环画、插图来养家糊口。深感时间不够用,于是重新起斋名“不教一日闲过之斋”。
  
  躲避杂事静心作画
  佘山小楼 修篁一片
  上世纪80年代,程十发的国画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闻名海内外,求画者络绎不绝。程十发又改斋名为“三斧书屋”,调侃自己不过是程咬金三板斧。因觉“斧”字有刀光剑影,遂改为“三釜书屋”。“釜”乃锅也。不知者问“三釜”之意,他笑答:就是国家、集体、个人三口锅呀。后来,他在松江建了一栋小楼,作为躲避闲人杂事,静心作画的去处。那里远处有佘山,院内有竹子,他名之“修竹远山楼”。凡见有此斋名章的画,都是在那里画的。
  
  “蝴蝶泉”畔觅模特
  景颇写生 怦然心动
  “月亮出来亮旺旺,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在程十发住院期间,这首幽婉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几乎天天都会在他的病房里响起。每当这时,躺在病床上的程十发脸上会露出孩子般兴奋的神情。静静地听着。有时也跟着唱片哼上几句。有一次,家人问他是否再唱一遍。他说:“不好多唱,多唱心里会难过的。”
  云南是他艺术蜕变的“蝴蝶泉”。1957年春,他到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写生。云南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个姑娘、每一个小伙,都让他怦然心动。程十发曾回忆:“在一次晚会上,一个端庄秀丽的芒市小学的女学生进入我的眼帘,她的形象正符合我《召树屯和喃娜》连环画中孔雀公主的模样,我就请她当模特儿……”数十年后,这个当年的女学生还曾来上海探望过程十发。
  
  艺术突破影响画坛
  率真性格 笔墨灵感
  他以《小河淌水》为名创作的一幅画成为他的代表作。在云南的天地里,他找到了自由表达自己真性情和真笔墨的灵感。找到这个突破口后的程十发,艺术顿开新貌,影响中国画坛至今。
  晚年的程十发对云南魂牵梦萦,但他已无力再去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了。听和哼唱《小河淌水》成了他唯一的慰藉。有一次我们亲眼见他听《小河淌水》时泪盈双眼。他喃喃地说:“我想去云南做和尚。”问他为什么?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老了。”
  程十发对云南付出了他毕生的爱和艺术激情,数十年不断地画云南。云南也牵挂程十发。前年,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他“对云南有杰出贡献的文艺家”称号,并出版了画册《程十发画云南》。
  现在,程十发自由了。终于摆脱了病榻的他,想必会去云南的。(林明杰)
   (7月18日《新民晚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追忆 二三 程十发 追忆程十发先生二三事 追忆母亲二三事 追忆母亲二三事读后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