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舞时代手机版【中国为新空间时代贡献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中国科学家的贡献至关重要。”――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主席克?普瑞 深邃的太空是人类亘古以来遐想的天堂,是文学家永不枯竭的灵感,更是科学家无尽探索的园地。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向哪里发展?宇宙中是否还有我们的同伴……21世纪,人类正在逐步接近这些谜题的答案。
在日前举行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航天机构和研究单位的科学家们向大会汇报了两年来各自取得的成果。月球、火星、土星、水星……太阳系的图景日渐清晰。未来20年人类也许可以重返月球,甚至登上火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助理道格?库克把这个时代称为“新空间时代的黎明”。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新时代,“合作”成为各国航天机构和科学家一致的呼声,人们也期待中国科学家能为这个时代贡献更大力量。
探月:新时代的“老”热点
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怀疑阿波罗登月不过是冷战时期美国在好莱坞摄影棚里导演的一出世纪闹剧。其实也难怪人们怀疑,在此后的30多年中,好胜的美国人再没能重复这一辉煌。
其实,作为地球的近邻,月球从未淡出科学家的视野。早在198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就宣布:“在新的世纪,我们要重返月球,重返未来,而且这一次要呆下去”。2004年1月,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提出2008年前开始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进行系统的探测;2015年至2020年重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此后将以月球为跳板,2030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
道格?库克在报告中说,美国正试图建立一项全球探索战略,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探月和火星探测计划。他介绍说,这是一项涉及中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等14个国家的庞大计划,计划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完善、可随时调整和更新的战略规划,并发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第二步就是在2015年至2025年把人类重新送上月球。
其实,月球探测也是中国未来太空探测的重点之一。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根据我国目前空间科学的发展,近期我国的月球探测应以不载人月球探测为宗旨,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环月探测,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第二阶段是月面软着陆器探测与月球车月面巡视勘察;第三阶段是月面自动采样返回,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根据当时国际上月球探测发展情况和我国的国情、国力,将进一步研究拟定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与有关国家合作共建月球基地。
中国:空间探测的重要力量
在道格?库克的报告会上,记者见到了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赤。他介绍说,到2010年,美国的空间站和航天飞机都将“退休”,美国希望神舟飞船能成为航天员往返太空的运载工具,“至少是备用的运载工具――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能否实施、如何实施都还需要进一步磋商”。他透露,NASA局长计划于9月份访华,“也许这个话题将是谈判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中国空间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空间探测这个大家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03年3月,中国正式成为COSPAR成员,在每届COSPAR大会上都提交一批高质量的国家报告,内容涉及卫星地面观测研究、太阳系的日月系统研究、大气和对流层的空间研究、太阳系空间等离子体包括磁层研究、空间天体物理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和空间基础物理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些报告获得与会科学家的好评,使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中国。
克?普瑞在大会开幕式上说:“无论是对世界还是中国来说,这次会议在中国召开都是恰逢其时。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震惊世界……我们欢迎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和平利用空间、造福人类的大家庭……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中国科学家的贡献至关重要。”
合作:期待进入实质阶段
本次大会首次召开了各国航天机构圆桌会议,来自美国航天局、欧洲空间局、中国航天局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领导人坐在了一起。然而这个以“新探索时代建立国际科学合作的通道和框架”为主题的会议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丝火药味。加拿大航天局空间科学部主任肯道首先发言:“空间站在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竞争。”参会代表猜测,这实际上就是在隐晦地表达对美国“垄断式”研究的不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似乎既是合作的主要倡导者,也是合作的最大障碍。在这次圆桌会议上,来自NASA的科学董事会副主任哈特曼成为提问的焦点,而问题多集中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可行性。一位代表问:“技术、经济、政治……究竟什么阻碍了美国同其他国家的合作?”面对这类问题,哈特曼的回答一律是:“我们期待着合作,但这些问题还在讨论中”。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教授徐荣栏对此次会议的结果表示失望,他说:“美国、日本、欧空局都在使用外交辞令,会议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看来合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大范围的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的合作项目也面临很大困难。道格?库克承认,目前全球探索战略主要面临四个困难:一是如何协调14个国家达成具体协议;二是如何使这项计划顺利地通过各个国家法律、政策的首肯;三是如何取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四是如何确保计划的稳定性,特别是得到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
面对浩瀚的宇宙,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独立完成太空探索,“合作”已经成为空间研究的大趋势。正如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所说:“合作应该是逐步展开的,首先必须加强各方的沟通和了解。我们和NASA正处于这个阶段。”
(7月25日《光明日报》,作者分别为该报记者和通讯员)
延伸阅读中国为什么开展探月工程
登月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月球探测将为我国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技术的突破与进步、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新的机遇,将为人类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地球给予人类的资源极其有限,因此一定要有新的方案来解决人类长期需要的能源问题。
在深达数米的月壤中均匀地含有丰富的稀有气体原子,其中,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氦―3,因为相比目前正加速发展的利用氘和氚反应的热核聚变装置来说,用氦―3进行核聚变反应比用氚作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反应产生的能量更大;反应主要产生高能质子而不是中子,可减少中子对反应装置的放射性损伤,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而从反应物本身而言,氚本身具有放射性,而氦―3则没有。全世界的年总发电量约需100多吨的氦―3,而月壤中的氦―3可供地球能源需求达万年。因此,开发月壤中蕴藏丰富的氦―3对人类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类的空间活动大致分三个领域:一是卫星,就是以地球为中心的航天活动;二是载人航天;三是对太阳系的探测和深空探测。其中,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低轨道,都是以地球为主要引力场的空间活动;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再向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进行探索。
中国现阶段将要实现的月球探测需要做四件事情:
第一,目前的月球地图在纬度70―90的南北极区范围还有空白,我们预计做一个较全面的全月球的立体地图。
第二,人类分析过月球上铁、钛、铀、钍、钾5种元素,我们计划用一年的工作时间再多做9种元素分析,并且做一个干涉成像光谱,把月球的矿物分布表示出来,从而为分析月球岩石的类型打下基础。
第三,我们想用微波辐射技术来测定月球表面的温度,同时了解月球土壤的特征和厚度――这也是国际上第一次进行全月球的月壤厚度测量,从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龄及其分布、估算月球表面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的分布及资源量。
第四,我们要探测4―40万公里地月的空间环境,探测太阳宇宙线高能带电粒子和太阳风等离子体,研究太阳风和月球以及磁尾和月球的相互作用,对深入认识这些空间物理现象对地球空间以及对月球空间的影响有深远的科学及工程意义。
2004年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启动年,我们完成了模样设计。2005年是攻坚年,我们完成了初样产品。2006年是决战年,我们要完成正样产品,以确保2007年4月成功发射。(欧阳自远)
(7月25日《光明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贡献 时代 中国为新空间时代贡献什么 新时代的世界贡献是 立足新时代争做新贡献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