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宣记者的残奥感悟 外宣记者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008年9月17日晚,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熊熊燃烧了11天的圣火渐渐熄灭,北京2008年残奥会圆满闭幕。本人有幸以注册记者的身份经历和见证了这场伟大的盛会。短短两周的采访报道工作给我带来了许多难忘的经历和有益的启发,现把其中的点滴记录下来,与读者共享。
  
  随队专访,意外的收获
  
  面对残奥会这样一项庞大的赛事,自己的精力毕竟有限,如何确定报道的最佳切入点,把有限的力量投入到最有利于对外宣传的工作上,是我面对的首要问题。如果以追踪赛事为主,20个大项,400多个小项的比赛必然会造成疲于奔命且顾此失彼的情况;如果集中报道场馆设施,又会使报道显得冰冷、生硬。经过一番思索,我决定把切入点放在运动员身上,重点追踪采访一两个代表团,把外国运动员的经历和感受全面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兼顾赛场内外,而且采用运动员现身说法的形式,更有利于被对象国读者接受和信服。
  确定了报道思路,我马上着手与德国、瑞士和奥地利残奥委会进行联络,并且顺利地得到了几个国家代表团新闻官的联系方法。残奥会还未开幕,我就着手预约专访,瑞士和德国代表团很快就有了回复,特别是和瑞士代表团进行联络时,还获得了意外的惊喜。我向联络官提交了希望进行专访的对象和时间后,对方表示约定的时间安排不开,只能另找时间,而且暂时不能确定。考虑到比赛大范围展开后。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代表团官员都不太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接受比较深入的访问,我决心抓住赛前的时机,一定要争取到采访的机会。我与新闻官又进行了多次联系,详细地向对方介绍了中国网对外宣传的特色,特别是多语种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使对方认识到这是展示瑞士残奥运动员的一个好机会。新闻官最后表示:不必再另择时间安排专访,允许我作为随队记者参加代表团在残奥会开幕前唯一一次队日活动,其间可以对代表团的任何成员进行采访。这样就有了我陪同瑞士运动员参观十三陵定陵、攀登八达岭长城的难忘经历。利用这次意外获得的绝佳机会,我不但详细地记录了代表团游览名胜古迹的行程,倾听了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赞叹,而且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活动展示了北京在无障碍改造方面的成就,并且顺利完成了对代表团团长的专访,真可谓一次大丰收。
  
  外宣要摆事实、讲道理
  
  在随瑞士代表团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一段和运动员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一些从事外宣工作的启发。
  事情是这样的:两个瑞士运动员在车上讨论起北京的环境问题,指着窗外的天空说个不停。正巧我也坐在边上,他们就向我求证一些想法。一个女运动员直截了当地询问:“张先生,你看外面的天空,怎么阴沉沉、雾蒙蒙的,是因为今天阴天还是空气污染?听说北京还有沙尘暴,是真的吗?”北京的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有针对性地作了许多宣传报道。正巧借助这次谈话,我可以进行一次现场宣传。如果我照本宣科似的回应说当天只是阴天,北京的空气质量没有问题,没有严重污染,那么即使她当时点头认同,恐怕也还是心存疑惑或者出于礼貌不再争论。因为运动员身在北京,可以很直接地感受到这里的空气质量和瑞士国内的差距,这个客观事实不容回避。
  我并没有急于压服她,而是从一个北京人的角度,首先客观地陈述了前几年北京的沙尘暴和空气污染问题,接下来向她着重介绍了北京市政府如何采取重工业搬迁、机动车尾气排放升级、大面积绿化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北京的空气质量如何一年一年、一月一月地得到了改善。我还告诉她,北京市民为了支持奥运,保证运动员拥有最佳的比赛环境,自愿牺牲一时的便利,支持政府采取临时机动车限行措施,既确保了交通顺畅,也减少了尾气排放。此外,我依据气象部门的权威论述,向她说明天空虽然看起来雾蒙蒙的,但这完全是由于空气中凝聚了水汽造成的,并不等同于空气污染的烟雾,更不代表空气质量的优劣。经过检测,北京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完全无害,这一点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的认可。我还把奥运会期间,某国运动员由于担心空气污染而戴口罩入境,后来发现完全是杞人忧天,并且向北京市政府和人民道歉的故事讲给她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细致的讲解,这位运动员打消了健康可能受影响的顾虑,并且强调说,自己从没想到北京政府和市民为奥运会和残奥会做出了这么多努力,她表示非常感谢。她还说,只要能把治理空气的措施长期坚持下去。北京的空气一定会变得更加清新。
  这样一次对话使我真切地认识到,对外宣传不能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进行说教和压服,对敏感话题更不能无视客观事实,回避问题甚至编造故事。那样做不但不能说服别人,而且会使自身形象大打折扣,失去对方的信任,最终丧失话语权和公信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还比较严重。我们的党和政府并没有忽视或放任这些问题,始终积极地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加以解决。事实证明,我们不但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且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令国际社会赞叹的成就。真正有效的外宣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不急于搬出结论,而是给对方留出自行判断、辨别的空间,从而得出与事实相符的结论,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责编:吴奇志

相关热词搜索:感悟 记者 一个外宣记者的残奥感悟 残奥记者言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记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