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化差异的地方最美丽 中国最美丽温泉圣地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2005年的夏天,《对外大传播》全体出席,与刚刚从世界汉语大会上归来的赵启光先生开了个十分热烈的座谈会。也许因为启光先生对科学和哲学有浓厚兴趣,因而无论多么浪漫的表达,都让人感到他的思考具有敏锐的穿透力。
  他说:“中华民族在南北交错对立融合中,产生了无限的生命力。”
  他说:“没有精神文明为基础的物质文明是建在流沙上的高塔,会在社会和自然突变前荡然无存。”
  他说:“有人担心,文化全球化会对中国‘弱势文化’不利,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何弱之有?”
  1982年,赵启光赴美国留学,1987年在马萨诸塞州大学获比较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受聘于美国卡尔敦大学,创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并任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主任。当赵启光在世界汉语大会上朗读着自己创作的《中华文化铭》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所有在场的汉语教学专家和与会代表都陶醉了。赵启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放弃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根就断了。赵启光先生的文章在互联网上也一直炙手可热地被转载着。
  自从赵启光先生与《对外大传播》座谈之后,我们就等待着读者与他见面的时刻,今天,终于有机会将本文与“对外汉语教学”特辑一同推出。
  
  文化是先行者
  
  《对外大传播》:您在世界汉语大会上的发言中说,“汉语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汉语的崛起还有待时日”。请谈谈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赵启光:目前,国外有近3000万人学汉语,他们是蜻蜓点水地学习,还是登堂入室真正地用心学习汉语呢?据我所知,海外有人学汉语是一种猎奇,所以说我们必须统计他们学了多久,学到什么水平,了解到什么程度。我们把国外这些学汉语的人带进来,让他们了解掌握汉语与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今后,如果这些人能成为大的企业家、政治家的话,就成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和谐交往的一个基础。
  现在,美国参议院有200多人,众议院有500多人,但其中没有一个会讲汉语的。如果参议院和众议院有若干个懂汉语的“中国通”,那对如何制定对中国的政策就会有较好的影响。如果“两院”参议员的亲戚朋友懂些汉语,就会帮助议员了解中国,进而影响到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和政治态度。
  我记得曾有记者在采访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时说:“请问20世纪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回答是北美人说英语。可见英语的崛起对世界力量的分布很重要的意义。那么今天如果有人问我21世纪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敢说是中国汉语的崛起。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具有必然性,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就有待于在座的各位努力了(大家会心地笑了)。
  《对外大传播》:您在世界汉语大会上感慨地说“20年前的海外汉语教学可谓是惨淡经营,而此时的场面却令人激动”,于是您在大会发言中满含激情地朗诵到“醉和金甲舞,擂鼓动山川”,当时台下有很多人为这句话鼓掌,我们也读到过您的另一些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您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很有了解。
  您的新作《世路心程》中到处都有您写下的诗句:
  “洞箫三弄穿幽谷,游人有根始望乡。”
  “会挽雕弓如满月,且看书生射天狼。”
  赵启光:的确,我在世界汉语大会上朗读自己创作的《中华文化铭》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有记者问我为何对古典文化情有独钟?我说,古汉语简洁有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博大精深思想的载体。
  在我看来,传统是进步的基石,没有经典力学,就没有量子力学;没有牛顿,就没有爱因斯坦。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能靠语言文字等传递前辈积累的信息,而动物每一代都是从零开始。在兼容并蓄的文化结构中,落后的东西必然在对比中削弱。一般地讲,“传统”主要是指代代相传的正面因素。若把“传统”的内涵仅限于落后的社会现象和思想意识,实际上就是向全部传统挑战,其后果将是玉石俱焚,造成文化沙漠。这种反传统,很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带贬低文化、教育乃至科学。
  因此,我认为一个国家高举文化大旗比扛着军事大旗、政治大旗更重要。中国的汉代有汉赋、唐宋有唐诗宋词,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说《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它们光耀至今。同样,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的力量历千年而不朽!中华崛起,必须文化先行。
  
  功夫在诗外
  
  《对外大传播》:我刚读过外国人写的《两个人的长征》一书,其中,许多描述非常好,比如他们写道:“70年代还在英格兰上中学时,我们只知道一件有关中国的事情∶如果那些穿清一色蓝制服的中国人在同一时间跳起来再落地,大海会掀起巨浪,会把我们这些住在西方的人统统淹没。”,还有,“中国各地都有方言,很有意思,你会为听懂一句话而感觉是拿一个老式的收音机不停的调台。”您是否认为这种表述很是到位和幽默,这是否能使大家更容易互相理解?
  赵启光:您提到的“收音机调台”,就是作者和读者沟通引起共鸣的地方。人与人交往,就应该是你谈了我的,我走近了你的。莎士比亚作品中谈了人生的共同经历,这是对读者共同经历的尊重,对人类共同情感的尊重。
  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学校教务长伊丽莎白的退休大会上我的发言。我说:“我每次来到她的办公室,都坐在同一张椅子上,每次坐下我就想起了在这张椅子上的许诺,我会想一想我承诺过什么,又履行过什么?每次教学评估听她跟我念学生对我的评语,我就像听到悼词的死人一样,因为我没办法站起来回答,但是我每次站起来都更加聪明了,对世界更加了解了。”那天我讲话时,用眼睛一瞟,看到桌子上还摆了一摞文件,于是我又说:“每当我谈到某个问题时,那个文件一定不是放在上面第一份的,我就想为什么我的文件总是放在最下面的那份呢?”老师们哄堂大笑,这都是他们的共同感受啊。我又说:“再看窗外,那里有一个大湖,教务长每次都从这里向外望,但是她一眼望去就望到了印度和中国,她就把我们这些教师派到那里。”“教务长就像一个魔术师,她手中的一支笔就像一根魔仗。”大家热烈鼓掌,说这是在学校送别会上所听到的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演讲。
  《对外大传播》:您的演讲唤醒了卡尔顿大学师生共同的回忆。这让我们感到,写文章就应该把别人熟悉的内容搭上不熟悉的内容介绍出去。
  赵启光:对,就像配菜!顾客点了一圈,服务员再搭上一个自己想推荐的配菜。那些专门写大家不熟悉文章的人是想故意高深莫测,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就有意说得含糊一点。宋代诗人陆游说得好“功夫在诗外”,作新闻的真正功夫是在事件本身之外,一个事物要把它当作历史环境、世界环境中的一个点来看。比如中国的经济,不要老把注意力放到“贸易摩擦”上,在我看来,中美贸易摩擦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对外大传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美国之间显露了一些令人棘手的贸易摩擦,着实让许多中国人不快,但您为什么说中美贸易摩擦是激动人心的事呢?
  赵启光:如果中国经济不强大,哪里会有什么贸易摩擦啊!当我们在赛场上看到一名曾经实力较弱的赛跑选手超过另一个选手的时候,难道人们不是都站起来鼓掌欢呼吗?一个曾经落后的大国在崛起的时候难道不激动人心吗?大自然最美的地方是在两种风景交界的地方,比如大海、沙滩,这是大地和大海的交界处,人们都喜欢。世界也一样,大海拥抱礁石砸碎巨浪,并发出阵阵轰鸣,而有文化冲突的地方往往是最美的,难道我们这些徜徉其中的人不是有义务把这种美传递给别人吗?马克思就是把经济变成了历史和文学传递给我们,他告诉全世界:“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多年来,我们在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以及推广汉语教学,这样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与我们在经济领域中的投入相比就太少了。中国对美国文化出口远远小于来自美国的文化进口。中国大小电视台有几千个,随便一开就有美国节目或美国影视片,而美国电视台的中国节目则寥若晨星。与对美贸易顺差相反,中国对美国文化交流尚存在着“巨额逆差”。“文化交流逆差”或称“了解逆差”造成了不少美国人对中国误解丛生。这是长期以来中美关系阴霾不散的主要症结之一。
  《对外大传播》:您说得太好了! 这下我们终于知道该如何去看待中美贸易摩擦了。我们可以引申一下,就是当一个亚洲的黄种人冲上来,超过前面强劲的对手的时候,全世界都在为他欢呼,然而,那个被超越的选手,他的同胞也有他们的立场和感情,我们不能指望他们也欢呼雀跃,人家没有伸出脚来拌你一下,只是指指点点,吹吹口哨,说我们跑的姿势不好看,那表现得已经是很优雅了。那我们怎么办呢?忍!跑到终点去!
  赵启光:对!其实这是一种心态,应该把握好看问题的角度,如果认识不好就有误事的可能。如果没有幽默感的话,有些事情就可能以战争手段来结束。我们说知识分子读圣贤书,读圣贤书所为何事?是为了把国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三大人生理想
  《对外大传播》:我们知道您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留学生之一,在美国仅用5年就读完了“比较文学”博士,毕业当年就任教于美国卡尔顿大学,现在又是这所大学的终身教授。可以说,您的人生经历在不断实现着您的梦想。我们想知道您最初的梦想或理想是什么?
  赵启光:(稍作沉思)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读天下奇书,遇天下奇人,睹天下奇景。我认为人生短暂,我们来过,听过,看过就可以了。当然,我认为在我的心底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做天下奇事,我要尽力而为之。
  《对外大传播》:您读过什么奇书,交过哪些奇人,观过哪些奇景?我知道由于“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个问题会很难回答,但我还是想问一下,您认为自己追求到“三奇”了吗?
  赵启光: 先说奇人吧,我认为奇人就是能够超越现实的人,看得比较远,经历独特,观点高超,不为细节所桎梏。这种奇人在一起做事不是针对某件具体的事情,他们是并肩看世界。其实,一般人的人生是一个“锁链”,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有这么几件事是脱离这条锁链的,不带有那么多的功利性,能够超越现实,这就是一种新的人生境界。
  说到奇人,我曾在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将有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和有他照片的报纸贴在办公室的墙上,一挂就挂了多年。在异国他乡,他从墙上凝视着我一步步走过事业的路程。他凝视的眼神里有改革家的正气,军人的勇气,农民的宽厚和幽默。
  他的眼神用圣人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就是改革开放的原则,也是正气和公正。“奇”是敢为天下先,也是魅力和勇敢。“无事”是让人民休养生息,也是宽厚和开放。
  但是我觉得现代人太急功近利了,做每一件事情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在看到美国人传回来的火星上的照片时,我感慨万分。目前,我们知道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都没有生命,地球有生命存在不是一个必然,而是一个偶然。既然宇宙赋予了地球生命,我们就应当好好珍惜。
  人生中遇到困难都是必然,而不是偶然,我们最终都会回归大自然的,这是人生的必然归宿。因此,我认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回归自然,每当我仰望星空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渺小,所有的烦恼也会烟消云散。
  说到奇书,在中外文化史上《老子》、《庄子》、《孟子》、《红楼梦》、《水浒传》、《康拉得小说选》、《资本论》和莎士比亚的戏剧等都算做奇书。还有,英国一个作家写了本《时间的终结》,他在书中写道,世界上没有时间,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时发生的,没有顺序 ,之所以有时间是人类的错觉,时间是空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体现了一种空旷和虽败犹荣。提到康拉得,我就想起了中国的诗人海子,以前我是不看新诗的,总觉得新诗缥缈,但在诗人西川写的一篇《关于海子的死》的文章中提到:海子自杀时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其中一本《康拉得小说选》是我翻译的,应该说我和海子还是有缘分的。
  海子是个年轻的诗人,“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他的诗句润泽了许多人的心田,但有着简单愿望的海子,却在26岁时,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谓的天下奇景,我觉得中国的张家界、兵马俑,美国的黄石公园,古罗马的古建筑群,美国与加拿大边境的独木舟湖区(boundary lakes),尼亚加拉大瀑布等都算奇景。凤凰卫视中文台曾经组织名为“千僖之旅”的一个活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带领大家观天下奇景的很好的活动。
  
  摔跤手的不同“规则”
  
  《对外大传播》:听说您在美国办了多年汉语教学班,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请讲一下您的学生与中国人相处的有趣的故事。
  赵启光: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你让外国人一件一件事情地了解中国,不如让他们了解中国基本历史和基本文化。虽然这样做还会存在有时不能沟通的状况,但是问题少了,也容易解决了。想想当年留学法国和苏联的中国学生,后来都在国际交往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与外宣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这些学生在学汉语的过程中,都被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而这些都是他们过去不知道或知道得不全面的。我有位学生就在论文中写道:“为什么有的人会以为美国比中国好?其实虽然很多方面美国是先进的,但中国也有比较先进的地方,各国应保有不同的社会文化,不用去刻意缩短他们的差别。”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都在做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西方了解的事情,他们中有的做了美国政府驻华商务代表,有的在使、领馆工作,做中文教育与研究的人就更多了。
  我曾带我的学生去内蒙古与中国学生座谈,在交谈中,中国学生很客气地提道:我们要互相了解,减少差距。而美国学生则说,我们为什么要减少差距呢?我们应该保持彼此的差异性。外国学生在中国的饭店吃饭时,不明白为什么服务员要站在旁边,他们觉得有压力,希望点完菜后服务员再回来。我的一位美国学生和一位中国蒙古族学生在内蒙古草原上摔跤,中国选手上去就摔,猛然间倒地的美国学生“热血上头”,他认为自己还没拉开架势呢,而中国选手认为站好位就可以动手了。
  《对外大传播》:您是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教授,刚才您谈到的那些现象其实都涉及到比较文学的范畴,也就是涉及到文化的差异性问题。比较文学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很是活跃,您今天对这个问题如何看?
  赵启光:比较文学在海外可以说是象牙塔中的学问,我自己不想拘泥于仅仅在案头做学问,我希望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联系起来,能对各种事物进行比较。比如说交通阻塞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纽约、伦敦等其他城市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不就可以解决了吗?我认为比较是一种方法,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起,我们就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管是做文学还是做新闻,最忌讳的是进入一个窄窄的巷道,也就是钻牛角尖。
  我现在手里的这本书,叫做《世路心程》,书中有我和大哥启正还有与二哥启大唱和的诗。但这本书不是自传,是以“文”代“传”,里面都是多年来我根据亲身经历写就的文章。
  交谈中,赵启光翻出《世路新程》中的一页,朗诵起了在少年时期,和兄长赵启正唱和的古诗。这情景令在场的我们顿生少年激扬文字的感慨。这种兄弟情谊弥足珍贵,值得人用一生来收藏。
  随意翻阅到此书中“赵家三兄弟”的一祯合影,看到下面配有小诗,其中有“吹笛裂石到天明”之句,令人感受到赵启光先生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那种对裂石穿钵力量的追求。

相关热词搜索:最美丽 有文化 差异 有文化差异的地方最美丽 传统文化美丽 美丽乡村文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