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在“抗战”中的国际传播】重庆谢家湾抗战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感恩亲情 点击:

  当人们回首“二战”和抗日战争的历史风云时,都会以崇敬的心情怀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人类的和平而奋斗的杰出人物,其中之一就是宋庆龄这位巾帼英杰。在她光荣的一生中,抗战期间的国际传播活动是她生命中相当辉煌的一段历史。她虽然不是军事家,但却以特殊的身份和活动,作出特殊的贡献,成为伟大的世界和平战士和出色的国际宣传家。
  宋庆龄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为争取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所作的重要贡献是多方面的,仅就新闻舆论及国际传播方面来看也是十分突出的。在国内,她为争取人民民主、争取新闻出版自由,唤起民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去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在国际上,她真实传播中国人民抗战实情,让国际社会了解、同情与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正义事业;沟通中国人民支持世界反法斯斗争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人类和平。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极为重要的东方战场,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理应在军事上,在政治上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当时中外相互了解与支持十分艰难。此时宋庆龄以崇高的威望和丰富的经验,在中外人民之间架设了相互沟通和合作的桥梁,起到任何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灵活多渠道地开展国际传播
  
  《新闻通讯》――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宋庆龄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特别贡献是于1938年在香港创办了国际统一战线的进步机构――保卫中国同盟,大力呼吁和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特别是对抗日敌后根据地的援助。同时又承担起国际宣传的重任。她说:“保卫中国同盟不但在为中国的斗争争取国际同情,为前线与敌后的战士争取援助方面负起责任,并且感觉到应该承担起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真实情况的职责。”为此,在宋庆龄亲自指导下,创办了保卫中国同盟的机关刊物《新闻通讯》。
  《新闻通讯》创刊于1938年后期。开始是一份油印的英文简报,1939年4月在香港第一次改为英文半月刊出版。到香港陷落前不久的1941年11日停刊,先后出版了38期。宋庆龄邀请进步的外国记者贝特兰、爱泼斯坦负责编辑英文版。在最后一年,还增出中文版,由著名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金仲华担任编辑和撰稿,以争取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抗战的了解与援助。关于刊物的内容,宋庆龄回忆说“我们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中英两种语言,说明了哪些地方真正进行着对敌斗争;我们刊登了描绘中国人民在战场上和自力更生的生产运动中英勇战斗的生动报道;此外,我们还揭露了那些贪污腐化背信弃义的人们,他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行种种罪恶活动来破坏这一场光辉的事业。”
  《新闻通讯》是宋庆龄在抗战时期创办的惟一的刊物,她为之倾注了许多心血,使这个短小精悍的刊物造成了广泛的对外影响,为中国开拓对外传播事业留下可贵的一页。
  宋庆龄先后为刊物撰写了八篇文章和评论,起了定下刊物主要方针和基调的作用。她通过刊物,高瞻远瞩地向国外朋友阐述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关系,与保卫世界和平的关系。
  在宋庆龄的亲自指导下,《新闻通讯》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良传统。刊物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善于组织外国友人,以其在中国各地前方和敌后的亲眼目睹的经历,写出具体生动的报道文章,非常有说服力。特别是刊物上开辟了“战地报告”栏目上,就有许多这样生动活泼的文章,如马海德大夫对诺尔曼?白求恩的回忆;伊文思?卡尔逊上校介绍他访问新四军的经历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正如该刊英文编辑爱泼斯坦所回忆的:这些文章“它并不是用一般的言词来要求人们给予支持,而是用那些在战地做实际工作的人们写的报告,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到那些取得成功、存在的问题,那种有创造性的战胜危险和困难的情景都是他们自己经历的事”。因而中国人民的斗争令人信服地取得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这批国际友人的作者队伍中有不少知名人士,除马海德、伊文思?卡尔逊外,还有英国的乔治?艾尔温?霍格、希尔达?赛尔文?克拉克夫人、路易?艾黎、詹姆斯?贝特兰、凯塞林?霍尔、弗里茨?詹森、罗尔夫?贝克尔等。
  《中国论坛》、《中国呼声》――正义之声。宋庆龄在30年代曾热情支持创办这两份进步的英文刊物,使其能在国民党统治区伸张正义,反映人民要求民主和团结抗战的呼声。《中国论坛》的主编是伊罗生,他出生于美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30年到中国,在上海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大陆报》任记者,他深入中国现实生活,尤其在“九?一八”后,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对中国人民的斗争深表同情。他思想倾向革命之后,接受共产国际委托,帮助中共工作,于1932年1月13日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论坛》,直接受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导,是我党在白区的一份外围刊物。经史沫特莱的介绍,他结识了宋庆龄。1933年宋庆龄在上海创建了民权保障同盟,他成为同盟的中央执委。宋庆龄还派了史沫特莱和陈翰笙协助伊罗生办好此刊物。这本刊物热情介绍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中共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并配合民权保障同盟发表有关材料,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进行揭露与抨击。宋庆龄曾通过这刊物,发表重要文章。宋庆龄支持的另一份英文刊物是《中国呼声》。1935年美国友人格兰尼奇夫妇到上海后,结织了宋庆龄、鲁迅,他们很同情和支持中国的正义斗争。为此宋庆龄请他们出面,创办了英文半月刊《中国呼声》,主要是宣传人民的抗战,并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宋庆龄对他们给予热情鼓励、指导,中共地下党也通过宋庆龄在此刊物上发表文章,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宋庆龄亲自为这刊物收集材料,约请一些知名人士谈对局势的看法。不少进步的国际友人也在此刊物上写文章,支持中国抗战。在宋庆龄的关怀下,《中国呼声》在国际上起子很好的作用。
  利用国外新闻媒体传播中国抗战的情况,争取国际的了解与支持。在国民党实行新闻封锁的情况下,这是宋庆龄开辟国际宣传所采取的又一种灵活手段。她回忆说:“由于我站在中国人民一方面,因此我向广大群众说话的一切途径都被封闭起来了。出版和广播完全操纵在反动派的手里。”她写的文章许多是以外国读者为对象的,“主要是我在中国通过英文报纸和其他国内外可资利用的媒介写给英美人民的。”她还说:“当我的意见必须传播得越广越好的时候,我就只好依靠外国报刊和其他外国的媒介了。”“这种公开的传播方式有时也使得人民能够通过自己的途径而听到。”
  如1935年1月,她通过美国纽约的《今日中国》杂志刊发了《向美国朋友的呼吁》,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对 中国的侵略正在得到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瓜分中国的惨象正在我们眼前可怕地出现,并将导致世界性的战火”。宋庆龄正是巧妙地利用国外的新闻媒体广为传播中国人民抗战的情况与呼声,并将日本侵略军的法西斯罪行揭露在世界人民的面前,以争取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支持中国抗战,也支持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
  宋庆龄善于团结一批国际友人,特别是一些进步的外国记者、作家,通过他们在国际舆论界,传播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抗战真相,反对日本侵略,反对法西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在帮助中国的国际宣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史沫特莱是宋庆龄较早认识的国际友人和记者。她出生于美国的工人家庭,是共产国际的秘密党员。1928年以后,史沫特莱先后以德国《法兰克福日报》和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的身份,支持中国革命斗争,深入采写许多抗战的新闻报道。她曾作为宋庆龄的英文秘书,协助宋庆龄支持进步报刊。史沫特莱写过很有影响的书籍,有力地支持中国的正义斗争,如1934年,出版了《中国的战歌》。后来,又采访朱德写成了《伟大的道路》。
  斯诺的陕北之行和由此诞生了震惊中外的《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舆论斗争上的历史性突破,而斯诺的成功又与宋庆龄的帮助是密切相关的。1936年1月,斯诺曾去上海找宋庆龄,请求协助联系去陕北考察,据他回忆:“那是具有极大诱惑力的被封锁了9年的世界性头号新闻,这彻底唤醒了我作为记者的本能欲望。我请她帮助我,以便到红区以后起码作为一个中立者的待遇,而不被当作间谍。”宋庆龄经过地下党与陕北取得联系。不久获得中共中央的来信,信中说:邀请一位公道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去实地考察边区的情况,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随后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1936年6月斯诺与马海德终于得以秘密进入红区。斯诺在陕北访问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及许多红军指战员。斯诺回来后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使世人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长征的英雄业绩和抗日主张。
  
  新闻活动的宗旨与风格
  
  明确的宗旨。宋庆龄在这时期所开展的一切新闻与国际宣传工作,都是作为她致力于中国的民族独立解放和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她在《真实报道的传统》一文所回忆的当时创建保卫中国同盟的宗旨在于“积极参加了争取民族生存的尖锐的斗争,积极参加了反抗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争取民主自由与人类进步的世界性的斗争”。
  宋庆龄的新闻活动对国内旨在唤起民众、团结抗战,对外的国际宣传则在于真实报道抗战情况和人民的呼声,争取国际社会的了解、同情与支持,并沟通及支持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
  在当时国民党实行新闻封锁,而我党又尚无法大力开展国际宣传的情况下,宋庆龄特别致力于国际宣传“为中国的斗争争取国际同情”“承担起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真实情况的职责。”她还说“我们把报道实际情况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庆龄在国际宣传中,充分表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反复宣传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不懈的努力,为此她发表了许多致世界人民、国际友人的信件、广播和文章。历史已经证明,宋庆龄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在抗战中,架起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相沟通相联结的重要桥梁。
  真实报道的传统。正是针对抗战时期国民党当局的造谣、歪曲及新闻封锁,宋庆龄对进步报刊,尤其对外传播提出“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真实情况的职责”,反映中国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抗战的英勇业绩。这点在她指导下的《新闻通讯》树立了优良的传统。以至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她创办新的对外刊物《中国建设》(《今日中国》的前身)时,还强调说:“出版《中国建设》来继承并发扬它的前身保卫中国同盟所建立的、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国的真实情况的优良传统。”她还认为这也是“忠实地为真理效劳”。
  国际宣传的特点与文风。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虽有相同之处,但又有区别。国际宣传有自己的特点与要求,这点宋庆龄是非常清楚并树立了楷模。她曾说过:“我所发表的文字许多是以国外读者为对象的。”这提出国际宣传非常重要的原则是针对不同于国内的“国外读者”,使他们了解中国的斗争与各国人民争取安全与幸福的密切关系。
  国际宣传要善于用事实说话。早在她创办保卫中国同盟时就提出要弥补与改变过去的一个工作缺点“缺乏事实以进行宣传”,特别是中国抗日游击战争的实际情况。她在指导《新闻通讯》的对外传播中,十分重视组约在华的国际友人撰写自己的亲历见证,以事实揭露日本侵略罪行,用事实对外介绍中国人民的抗战业绩,因为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宋庆龄的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她不仅爱憎分明,立场观点明确,深入分析,以理服人,而且文风技巧生动活泼。周总理对宋庆龄的文章独特的风格作过很高的评价“宋庆龄的文章说理清晰、语言新颖,是亲自动手写的,这种作风和文风很值得学习。”
  这都表明宋庆龄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国际宣传家。她留学美国,后又在欧洲生活数年,十分了解外国情况。她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善于写作,特别是擅长英文写作,因而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留下不少浩然正气,传播中外的名篇佳作,成为她毕生为真理奋斗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以及世界爱好和平、友谊的朋友们的心中。
  责编:翟淑蓉

相关热词搜索:抗战 宋庆龄 传播 宋庆龄在“抗战”中的国际传播 宋庆龄在抗战中的国际行动 简述宋庆龄对抗战的贡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